《日內瓦公約》誕生以來,一直致力于在戰爭中推行國家主義人道法,保護雙方平民、傷員、戰俘、醫務人員、飛行員、海員的生命安全和最起碼的人道主義待遇,得到了196個國家的認可。根據規定,凡是隸屬于交戰國下不同兵種均享有與平民對等的權利,唯獨這一兵種是個例外。
這個兵種就是臭名昭著的雇傭兵,他們是為金錢而戰斗的特殊兵種,沒有信仰、沒有榮譽、沒有歸屬感、沒有正義與邪惡,只有出價夠高,他們可以接受任何性質的任務。誰給錢就為誰賣命,暗殺、綁架、滲透、搞政變,可以說是無惡不作。近些年來全球各地趨于和平,雇傭兵扮演著打手,成為局勢動蕩地區的主角。
半數以上的雇傭兵都曾在美軍中服役,大量的前海軍陸戰隊、海豹、三角洲特種部隊成員在退役后加入了雇傭兵組織。他們大多參加過海灣戰爭或伊拉克戰爭,戰爭心理創傷很大,已經無法適應和平的生活,留在國內是很大的不安定因素。在美國政府的有意放縱下,美軍軍人成為雇傭兵的最大來源。
名義上,這些雇傭兵與祖國已經沒有任何聯系,但背后仍有千絲萬縷的關系。他們心里或多或少還有一些愛國情懷,大多數情形下還是愿意為祖國效力的。美國政府經常雇傭他們干一些臟活,或者執行傷亡率較大任務。伊拉克戰爭中,雇傭兵充當了美軍的急先鋒,率先打進薩達姆城。當然了,軍方公布的傷亡數字不包括雇傭兵,這樣的話戰損數字就會好看得多。
在雇傭兵眼里,只有成功或失敗,什么人道主義根本不在考慮范圍之內,他們是真正的戰士,但絕不是真正的軍人。聯合國部隊在動蕩地區頻頻受挫,最大的敵手就是成分復雜的雇傭兵。作為戰爭制造者,他們的下場也極為凄慘,不受國際公約保護,死后沒有榮譽和撫恤,作惡極大的還會上國際法庭。說到底,這只是一群無家可歸的喪家犬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