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歷史,或者說特指西歐的歷史,其分期一般為古希臘時期——希臘化時期——羅馬帝國時期——中世紀——近代西方。
古希臘、羅馬帝國、中世紀、近代西方,這些應該都沒有爭議,最多就是對分界點有不同意見,因為這四個時期的歷史都在西方本身。
而希臘化時期不同。
所謂希臘化時期,是指從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死于巴比倫,帝國分裂之后直至公元前30年屋大維吞并埃及,時間大約300年,而地域則包括所有亞歷山大曾經到過的地方——即小亞細亞、兩河流域、埃及、波斯等地。
亞歷山大帝國
希臘化時期,這一名詞出自19世紀30年的德國歷史學家德羅森的著作《希臘化史》3卷,該書是關于亞歷山大東侵及其后繼者和建立的國家的歷史,此后“希臘化”這一名詞被西方廣泛接受。
至于其含義,無非就是說當亞歷山大進入東方之后的3個世紀,所有被其征服的國家都沐浴在了希臘文明之下,古希臘文明是這些地區的主導文化。
那么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真正的歷史絕非如此。
亞歷山大死后,其帝國便四分五裂,主要分為四部分:
帝國分裂
在整個“希臘化”地區(由于習慣,本文仍如此代稱這一時期),雅典已經沒落,其文化中心在埃及托勒密王朝的亞歷山大里亞,由于這里物質基礎雄厚、統治者庇蔭,同時人才薈萃,造成了亞歷山大里亞無與倫比的地位。
亞歷山大里亞
1、以亞歷山大里亞為例
亞歷山大里亞在文明上最大的成就是科學和技術的發達。
在技術上,托勒密王朝已可以建造長280英尺,寬38英尺,高48英尺,可容納海原3000人的戰艦,遠遠超過古希臘雅典不足200人的艦船。
科學上,古埃及在幾何上的成就最大,而兩河流域則在天文學上更為突出,古希臘的成就在于理性主義的思想,三者的結合鑄就了希臘化時期科學的偉大成就。
這一時期,有著有《幾何原本》的數學家歐幾里德,也有物理學家阿基米德,還有提出“太陽中心說”的亞里斯托庫斯。
2、看埃及托勒密王朝的社會體制
托勒密王朝的統治者確實是希臘人,但埃及傳統的社會經濟體制并沒有中斷,仍然在持續發展,埃及的土地制度以及勞作的農夫與此前并沒有區別。
古埃及文明的衰亡,以公元前30年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為界,此后古埃及文明不復存在,但托勒密王朝仍然是古埃及文明的一部分,希臘人之于埃及猶如元清之于中國。
與其說此時是希臘化,倒不如說希臘人埃及化了。
3、古希臘文明本是在古埃及和兩河文明的影響下產生的
古埃及文明和兩河文明是人類最為悠久的文明,而古希臘文明并非原生文明,其本身是在古埃及和兩河文明的影響下產生的。
亞歷山大是馬其頓人,馬其頓人更是邊緣的希臘人,當時的古希臘諸城邦根本不認可馬其頓人的希臘身份,馬其頓之于希臘,猶如秦之于華夏。
后來,馬其頓吞并希臘、埃及、兩河、波斯,其實與秦滅六國很相似。
所謂希臘化時代,其實是東方的古埃及、兩河、波斯與西方的古希臘融合下的文明,單方面認為這一時期是“希臘化”并不客觀,或者說就是在“歐洲中心論”下得出的結論。
希臘化時期的稱呼其實是西方擁有話語權的結果,但是忽略古埃及和兩河文明的影響,片面強調希臘化,便無法完全理解和認識這一時期文明的特色。
但無論如何稱呼,東西方文明的融合,使這一時期的文明超越古代東方,也超越了古典希臘,更成為連接希臘和羅馬的橋梁,深刻的影響了后來的西方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