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故宮館藏雍正時期經典單色釉瓷器賞鑒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生產瓷器的國家。在中國古代瓷器中,由于歷史因素,清朝的瓷器,保存的最多最完整。其中,“清三代”最負盛名。

本期主要介紹雍正朝的單色瓷。

【天藍釉雙龍耳瓶】

天藍釉雙龍耳瓶,清雍正

天藍釉雙龍耳瓶,清雍正,高51.8cm,口徑11.7cm,足徑13.7cm。

天藍釉雙龍耳瓶,清雍正

瓶洗口,細頸,溜肩,肩以下漸收斂,圈足。通體施天藍色釉,凸起數道弦紋,兩側口、肩之間對稱置龍形柄,肩部有八組橢圓形模印貼花裝飾。外底署青花篆體“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此瓶造型仿自唐代白釉或三彩雙龍耳瓶。

天藍釉雙龍耳瓶,清雍正

雍正天藍釉瓷器的燒造在康熙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形成深淺不一的兩種釉色,深若雨后晴空,淡趨月白。另外,康熙朝的天藍釉瓷器多為小件文房用具,而雍正時出現行體較大的天藍釉瓷器,如罐、瓶、缸、花盆等。

【胭脂水釉小碗】

胭脂水釉小碗,高4.8cm,口徑9.5cm,足徑3.6cm。

瓶撇口,弧壁,圈足。里施白釉,外壁施胭脂水釉。胎體極薄,造型曲線十分優美。底足青花雙圈內楷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胭脂水釉小碗

此碗呈粉紅色的胭脂水釉勻凈光潔,在細白的底釉映襯下,更顯嬌麗。此碗制作過程是先燒出精致的白瓷小碗,然后采用噴釉的方法將釉漿均勻地噴射其上,再入低溫小爐在800℃的溫度下燒成,屬于清代稀有的色釉品種之一。胭脂水釉主要用于小件器,如小碗、小瓶、小高足杯、菊瓣盤等,是清代康熙年間新創的品種,雍正時期燒造得最為精致,乾隆朝之后直到晚清都在燒制,只是呈色越來越差。此小碗造型優雅,小巧玲瓏,其底釉極白,胭脂水釉粉嫩嬌艷,代表了清代這一品種的最高成就。

【胭脂紫釉碗】

胭脂紫釉碗,高4.8cm,口徑9.5cm,足徑3.6cm。

碗撇口,瘦底,圈足。碗內飾暗花雙行龍及云紋兩朵,外部通體胭脂紫釉,足內施白釉,青花雙方框內楷書“雍正年制”四字款。

胭脂紫釉碗

據文獻記載,胭脂彩由荷蘭人卡西亞所發明,約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從西洋傳入景德鎮,后被稱為“洋紅”。此前較長一段時期內我國的釉上紅彩只有一種稱為礬紅(鐵紅)的彩料,因此胭脂紅的引進對釉上紅彩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此胭脂彩小碗造型秀美,小巧玲瓏,色彩嫵媚,紅中泛紫,表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為胭脂彩藝術的極品。

【綠哥釉小橄欖瓶】

綠哥釉小橄欖瓶,清雍正

綠哥釉小橄欖瓶,清雍正,高14.3cm,口徑4.5cm,足徑5cm。

綠哥釉小橄欖瓶,清雍正

瓶橄欖形,直口,假圈足。通體施綠哥釉,并有細開片,外底米色釉,亦見開片。綠哥釉,又稱綠郎窯,它是和郎窯紅并存的品種。器物內外釉均為蘋果青綠色,開細小紋片,綠郎窯數量極少,十分珍貴。

【霽紅釉膽式瓶】

霽紅釉膽式瓶,清雍正

霽紅釉膽式瓶,清雍正,高27.8cm,口徑3.5cm,足徑8cm。

瓶直口,細長頸,削肩,鼓腹,圈足。因形似懸膽,故名“膽式瓶”。通體施高溫銅紅釉,釉面勻凈,色澤純正。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圈。

霽紅釉膽式瓶,清雍正,

膽式瓶屬于陳設用瓷,一般用于插花。這種器形創燒于宋代,當時鈞窯、哥窯、耀州窯均有燒造。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有“膽樣銀瓶玉樣梅,北枝折得未全開。為冷落寞空山里,喚入詩人幾案來”詩句。

【黑釉描金云龍紋高足杯】

黑釉描金云龍紋高足杯,清雍正

黑釉描金云龍紋高足杯,清雍正, 高9cm,口徑7cm,足徑5.9cm。清宮舊藏。

黑釉描金云龍紋高足杯,清雍正

杯撇口,深腹,空心高圈足。里施白釉,外施黑釉并有描金紋飾。腹部為二龍戲珠紋,足面為海水波浪紋。通體紋飾用金彩單線描繪,紋飾清晰,畫面疏朗,典雅古樸。足內施白釉。足內沿順時針方向署青花楷體“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黑釉描金云龍紋高足杯,清雍正

我國瓷器中之金彩裝飾始于宋,成書于清雍正年間的《南窯筆記》云:“描金始于宋,湖田窯有素瓷描金一種。”《吳越備史》亦記載:“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80年)……九月十一日,王進朝謝于崇德殿,復上金裝定器”。表明宋代湖田窯、定窯已出現了以金彩裝飾的瓷器。

清代瓷器的金彩裝飾技術有很大進步,應用亦更加廣泛,品種有灑藍地描金、烏金釉描金、銅紅釉描金、礬紅彩描金、五彩加金等。法國傳教士殷宏緒曾記錄了景德鎮瓷廠金彩的制作過程:要想上金彩,就將金子磨碎,倒入瓷缽內,使之與水混合沉淀,直到水底出現一層金為止。平時將其保持干燥,使用時取其一部分,溶于適量的橡膠水里,然后摻入適量鉛粉,金子與鉛粉的配比為30:3。在瓷器上上金的方法同上彩的方法一樣。用此調好的金彩料繪于瓷器上,入窯經低溫燒成。

黑釉是一種光潤透明、色黑如漆的高溫釉,因釉料主要取自景德鎮附近所產的烏金土,故又名“烏金釉” ,以三氧化二鐵(Fe2O3)為呈色劑,配合適量的二氧化錳(MnO2)和氧化鈷(CoO),生坯掛釉,以高溫燒成。康熙、雍正時期盛行。清雍正時景德鎮窯督陶官唐英所著《陶成紀事》中提到:“新制仿烏金釉,黑地白花、黑地描金二種。”這件高足杯即“黑地描金”的品種,為當時仿古創新的品種。雍正四年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記載:“三月十三日員外郎海望持出拱花白洋磁靶杯一件,黑釉金龍洋磁靶杯一件。奉旨:將此靶杯照都盛盤式做西洋欄桿。將靶杯或十二只一盤,或十八只一盤,足子俱要下穩。盤子或做漆的或做棕木的亦可。欽此。于五月初七日做得高麗木欄桿紫枟木都盛盤二件并磁靶杯二件,員外郎海望呈進訖。” 可知此杯為雍正四年(1726年)所制,同時說明清宮對此品種十分重視和欣賞。

【仿哥釉古銅紋方尊】

仿哥釉古銅紋方尊,清雍正

仿哥釉古銅紋方尊,清雍正,高24cm,口徑12.3×9.3cm,足徑10.8×8.8cm。

仿哥釉古銅紋方尊,清雍正

尊通體略呈長方體形。侈口,溜肩,鼓腹,圈足外撇。肩兩側塑貼鋪首。外口、肩、足部均有一模印仿古銅器饕餮紋裝飾帶,其上均涂抹醬褐色化妝土,以模仿鐵箍效果。其他部分及圈足內均施青灰色仿哥釉,釉面開細碎片紋。足底露胎。外底署青花篆體“大清雍正年制” 三行六字款。

仿哥釉古銅紋方尊,清雍正

清雍正朝的仿哥釉瓷器制作精良,既有標準的大、小紋片相結合的所謂“金絲鐵線”,也有單純的小紋片或大紋片。釉面色澤有粉青、米黃、灰青、灰綠等,并如宋代哥窯瓷釉一樣泛“酥油”光。開片中的“鐵線”較多,“金絲”較少。“鐵線”多呈黑色,或略顯藍色。開片紋路與宋代哥窯瓷器略有不同,不似宋哥釉開片在較小的區域內仍有曲折變化的狀態。常見器形有抱月瓶、貫耳瓶、鋪首耳瓶、各式爐、各式尊、盤、碗及筆架、水盂、鎮紙、筆掭、各式筆洗等文房用具。器底多署雍正年款。雖然在雍正仿哥釉瓷器中已出現模仿鐵箍紋飾的器物,但這種紋飾在清道光以后的仿哥器中更為多見,且一般都屬仿雍正之作。

【粉青釉凸花如意耳蒜頭瓶】

粉青釉凸花如意耳蒜頭瓶,清雍正

粉青釉凸花如意耳蒜頭瓶,清雍正,高22.9cm,口徑4.2cm,足徑9.9cm。

粉青釉凸花如意耳蒜頭瓶,清雍正

瓶口呈蒜頭形,短頸,碩圓腹,口、肩之間對稱置如意耳,圈足。瓶內外及圈足內均施粉青釉。外壁以凸花裝飾,口部為纏枝蓮紋,頸部為卷草紋,肩部為如意頭紋,腹部為纏枝蓮紋,上結蓮花四朵,近足處為蓮瓣紋。外底署青花篆書“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

粉青釉凸花如意耳蒜頭瓶,清雍正

此瓶屬清雍正時期新創的造型,輪廓線條富于變化而又不失穩重,釉面勻凈瑩潤,凸花自然流暢,層次分明,頗具美感。

【粉青釉七孔花插】

粉青釉七孔花插,清雍正

粉青釉七孔花插,清雍正,高11.5cm,小瓶口徑2.5cm,足徑14.8cm。

花插由一托盆上置7個小撇口瓶組成,瓶垂腹,底粘于托盆上,托盆圓口,直壁,圈足,足內有青花3行6字“大清雍正年制”篆書款。外壁飾有兩周弦紋,并凸起8條曲線紋。

粉青釉七孔花插,清雍正

清代青釉器的燒造肇始于康熙,盛于雍正、乾隆時期,根據釉色深淺的不同又分為豆青、冬青、粉青3種釉色。其中以粉青釉色最為雅致美觀。該器工藝復雜,技藝精湛,裝飾在器身的8條曲線,給原本單一的粉青釉色增添了一種節奏與韻律的美感。小瓶瓶口雖有殘缺,但不失為一件精美之作,極具藝術和觀賞價值。

【天藍釉葡萄紋十楞大碗】

天藍釉葡萄紋十楞大碗,清雍正,高11.5cm,口徑25.2cm,足徑14.7cm。

天藍釉葡萄紋十楞大碗,清雍正

碗十方形,敞口,圓唇,斜壁,下腹折收與平底相連,圈足,足底光凸呈泥鰍背狀。通體施天藍釉,外壁10面均用釉里紅繪葡萄串紋。外底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天藍釉葡萄紋十楞大碗,清雍正

釉里紅出現于元代,由于當時技術條件所限,尚不能控制呈色的穩定,因此發色純正的制品不多。至清代雍正時期,已經完全能夠掌握釉里紅的燒制技巧,故能隨心所欲地控制其呈色。此碗在濃艷純凈的天藍色釉襯托下,以釉里紅繪畫水靈靈的葡萄,顆粒飽滿,鮮嫩欲滴,天藍,紫紅相互襯托,各臻其妙。

【鱔魚黃釉缽】

鱔魚黃釉缽

鱔魚黃釉缽,高32.7cm,口徑30.6cm,足徑27.3cm。

缽斂口,圓腹,腹下漸收,瘦底,圈足。缽內外通體施鱔魚黃釉,底陰刻篆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鱔魚黃釉缽

鱔魚黃釉屬于鐵、鎂結晶釉,清代宮廷檔案稱之為“廠官釉”。由于燒成工藝的某些差異,廠官釉的色調有多種變化。清雍正時期廠官釉品種名目繁多,如蟹甲青、鱔魚黃、瓜皮綠等。此缽釉色偏黃,色如鱔魚皮色,勻凈優雅,且器型規整,為典型的雍正朝制品。

【黑漆描金百壽字碗】

黑漆描金百壽字碗,清雍正

黑漆描金百壽字碗,清雍正,高6.5cm,口徑15.5cm,足徑5.7cm。清宮舊藏。

黑漆描金百壽字碗,清雍正

碗圓形,撇口,圈足。器身內外在黑漆地上飾描金花紋。外壁滿繪異體“壽”字百個,壽字沿碗壁縱橫排列,字數自下而上依次為17、23、29、31個,相加恰為百壽。內底中心描繪團花紋一,內壁繪團花紋四,其間又以團壽字相間,互為對稱。足部環飾渦云紋一周。外底中心描金雙線長方框內書“大清雍正年制”三豎行楷書款。

黑漆描金百壽字碗,清雍正

描金漆就是在單色漆地上加描金花紋的工藝,其中黑漆地最常見,其次是朱漆地或紫漆地。根據檔案記載,雍正時期制作了大量的描金漆器,其中主要分傳統和仿洋漆兩種技法。所謂仿洋漆即指仿日本稱之為“蒔繪”的黑漆描金工藝。“蒔繪”主要是在制胎和用金工藝上技藝獨到,優于我國,特點是器物胎薄體輕,久不變形,金色光亮。雍正帝一向鐘愛沉穩凝重的黑色,這在同時期的瓷器、畫琺瑯等多種工藝中都有所體現,并成為雍正工藝品的時代特征。因此,以黑色為基色的仿洋漆工藝品在雍正時期得到很好的發展。這只碗上的描金壽字十分璀燦,顯然運用的是我國傳統的技法,即在檔案中多有記載的“杉木卷胎”再糊麻布的做法。因此可以說這只碗是中外工藝技法相結合的產物。該碗于1925年典查號為“麗”字,查“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編號代字匯編”,“麗”字號的原藏地點是古董房,可見此碗之珍貴。

【礬紅彩云龍紋盤】

礬紅彩云龍紋盤,清雍正

礬紅彩云龍紋盤,清雍正,高3.4cm,口徑17cm,足徑11cm。

礬紅彩云龍紋盤,清雍正

盤敞口,淺弧腹,圈足。盤內外以礬紅彩裝飾。內口沿處繪弦紋兩道,盤心繪一立龍,周圍襯以火焰紋,盤外壁繪雙龍戲珠紋。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圈。

礬紅彩云龍紋盤,清雍正

以“云龍紋”作為器物、服飾的裝飾紋樣,是清代宮廷物品的一大特色,體現了皇室尊貴的象征。

【礬紅彩甘藤紋瓶】

礬紅彩甘藤紋瓶,清雍正

礬紅彩甘藤紋瓶,清雍正,高22.7cm,口徑6.2cm,足徑5.5cm。

礬紅彩甘藤紋瓶,清雍正

瓶撇口,細長頸,豐肩,肩以下漸收,圈足。通體在白釉地上用礬紅彩描繪纏枝甘藤紋。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礬紅彩甘藤紋瓶,清雍正

花紋細密清晰,與修長的瓶身相得益彰。

【黃地綠彩海水白鶴紋碗】

黃地綠彩海水白鶴紋碗

黃地綠彩海水白鶴紋碗,高6.5cm,口徑15.1cm,足徑6cm。

黃地綠彩海水白鶴紋碗

碗敞口,弧腹,圈足。通體施黃釉,錐刻海水、祥云與仙鶴圖案,以綠彩填飾海水和祥云,以白、黑、紅彩繪仙鶴。底白釉青花雙圈內楷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此碗采用低溫釉彩二次燒成技術。所繪圖案筆法細膩,生動傳神,表現出雍正時期御窯廠制作的官窯瓷器不計工本、刻意求精的工藝技法。

黃地綠彩海水白鶴紋碗

黃釉器在清代是皇帝的專用器具。仙鶴寓意長壽,為清代瓷器上所習見的吉祥圖案。

【綠地紫彩海水云龍紋碗】

綠地紫彩海水云龍紋碗,清雍正,高6.5cm,口徑15.1cm,足徑5.4cm。清宮舊藏。

綠地紫彩海水云龍紋碗,清雍正

碗內及圈足內均施白釉。外壁綠地紫彩海水云龍紋裝飾。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綠地紫彩海水云龍紋碗,清雍正

【藍地黃彩折枝花紋盤】

藍地黃彩折枝花紋盤,清雍正,高6.8cm,口徑33.3cm,足徑21cm。清宮舊藏。

藍地黃彩折枝花紋盤,清雍正

盤內外藍地黃彩裝飾。內底、內外壁均繪折枝花紋,花筋、葉脈采用印花技法。

藍地黃彩折枝花紋盤,清雍正

造型、紋飾均模仿明代嘉靖藍地黃彩花卉紋盤。圈足內施白釉,足邊閃火石紅色。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藍地黃彩折枝花紋盤,清雍正

【彩漆描金云龍紋菊瓣式盤】

彩漆描金云龍紋菊瓣式盤

彩漆描金云龍紋菊瓣式盤,高2.2cm,口徑22.8-17.5cm。

彩漆描金云龍紋菊瓣式盤

盤橢圓形,菊瓣式口,矮足。通體髹紅漆為地,以黃、綠、黑等色漆彩繪花紋并描金。盤心繪5條龍在云霧中圍逐火球,下部繪水波紋。盤底髹黑漆,正中刻填金楷書“雍正年制”雙行四字款。

彩漆描金云龍紋菊瓣式盤

此盤制作精致,形制規范,花紋工致,其構圖、用色及紋飾都具雍正時的典型特征。雍正朝,由于皇帝的重視,彩漆描金器的制作甚為發達,成為此時期漆器的重點品種,此盤即為雍正年間最有代表性的彩漆描金作品。

【黃玻璃桔瓣式渣斗】

黃玻璃桔瓣式渣斗

黃玻璃桔瓣式渣斗,高9.9cm,口徑9.7cm。

黃玻璃桔瓣式渣斗

此器喇叭狀口,大而外侈,向下內收成束頸,腹部桔瓣狀隆起,腹與足連接處內束。通體桔黃色,以凹凸手法塑成十六瓣桔瓣狀。底部中心雙線方框內陰刻楷書“雍正年制”雙直行款。

此渣斗屬小件陳設玩賞品。雍正時期玻璃廠由養心殿造辦處遷移至圓明園六所,其作品基本上沿襲康熙年代的技術。這件渣斗的顏色艷麗,俗謂雞油黃,色度均勻、純正、潔凈,呈色難度很大,是清早期玻璃器中的佳作。

【黃色玻璃橢圓形水丞】

黃色玻璃橢圓形水丞,高3cm,口徑4.1-3cm,腹徑5.4-4.3cm,足徑4-2.9cm。

黃色玻璃橢圓形水丞

水丞橢圓形,口微外撇,鼓腹,圈足。通體呈明黃色,光素無紋飾,俗稱“雞油黃”玻璃。外底中心陰刻單方框,內雙豎行楷書“雍正年制”四字款。

雍正時期的工藝品制作考究,裝飾別致,風格獨特,從某一側面體現出了雍正皇帝的審美情趣。此水丞為不透明乳濁玻璃,由模具吹制而成,造型規范,線條流暢,質地細潤,拋光光滑,雖小猶精。

【藍透明玻璃八棱瓶】

藍透明玻璃八棱瓶

藍透明玻璃八棱瓶,高14.5cm,口徑2.3cm,足徑4.2cm。

藍透明玻璃八棱瓶

瓶八棱形,細長頸,鼓腹,圈足。通體呈透明寶藍色,光素無紋飾。外底中心鐫雙方欄,內雙直行楷書“雍正年制”四字款。

從目前的傳世品看,玻璃八棱瓶的造型始見于雍正朝,乾隆時期曾以不同色澤的玻璃進行仿制,產品如出一轍,若無款識,則難以分辨。嘉慶以后仍有制作,但造型不規范,質不純,色不佳,無法與雍、乾制品相提并論。該瓶造型規整,棱角筆直清晰,色澤雅致,晶瑩剔透,雖無紋飾,卻以其精巧的造型、寶石般的色澤和純凈無暇的質地取勝,格調高雅,顯示了清宮玻璃廠高超的技藝,表明清雍正、乾隆二朝的玻璃制作工藝已達到其巔峰。

【透明藍玻璃尊】

透明藍玻璃尊

透明藍玻璃尊,高19.5cm,口徑16cm。清宮舊藏。

尊圓口,短頸,鼓腹,外撇圈足。通體呈透明淺藍色,光素無紋飾。口沿處鐫刻楷書“雍正年制”橫行款。

透明藍玻璃尊

此尊由清宮造辦處玻璃廠制造,器形大而造型規范,屬清雍正朝傳世玻璃品中較大之器皿。玻璃尊表面略泛堿,有大小不一的氣泡,是受當時玻璃制造技術制約而形成的。盡管如此,該尊仍為清宮玻璃廠早期的珍貴實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明,清,瓷器碗
故宮館藏清雍正瓷器精品欣賞(一)
我的收藏 成化瓷 12:碗
攝影:瓷器精品收藏(7)(明)
北京故宮藏清雍正瓷器精品賞析(四)
中華瓷紋飾—— 團花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县| 浦江县| 吉木萨尔县| 会理县| 天峨县| 菏泽市| 新田县| 会同县| 洛川县| 德江县| 营口市| 石屏县| 大关县| 商南县| 合作市| 三江| 奉新县| 屯昌县| 手游| 漾濞| 永靖县| 西昌市| 报价| 紫阳县| 临洮县| 筠连县| 科尔| 大新县| 张家界市| 汉中市| 湟源县| 洪泽县| 鞍山市| 略阳县| 高清| 邓州市| 芜湖市| 揭东县| 舞钢市| 凤凰县| 七台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