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紋銅鏡一直是我個人喜愛的一個藝術品類。東周到漢代的龍紋銅鏡有類青銅器,符號高度抽象。這一時段單純表現龍的題材的銅鏡較少,一般多與其他珍禽瑞獸組合出現,如四靈、龍鳳。魏晉六朝時期,沿襲漢風,龍紋鏡整體突破不大。到了唐代龍紋鏡噴薄了。宋遼金元時期龍紋鏡比例較大但程式化化已然呈現。到了明代龍紋銅鏡中的部分款式已經完全固定化了,只是尺寸略有變化。遼代龍鏡繼承唐代遺風,只不過身體更加魁梧了。金代龍鏡乃至龍的形狀可以說幾乎就是明清時期的主流龍了。此次呈現第一篇龍紋銅鏡,引玉交流,不斷拓寬和深化這一藝術品類。
東漢,盤龍鏡,徑10.7,旅順博
東漢,龍虎鏡,國博
三國六朝,位至三公龍鳳鏡,徑9.2,旅順博
唐代,千秋銘龍紋鏡,徑20.8,旅順博
唐代,龍紋方鏡,長19.5,寬19,廣西容縣出土,桂博
宋代,單龍鏡,徑8.64,旅順博
宋,雙龍鏡,徑14.5,旅順博
遼代 ,四龍四雁鏡,徑20,旅順博
遼代,龍紋徑,赤峰阿魯科爾沁旗出土
金代,雙龍鏡,遼博
明代,洪武二十二年正月日造龍紋鏡,徑10.2,旅順博
明代,洪武二十二年龍紋鏡,徑10.3,桂博
明代,云龍鏡,徑10.6,復旦博
明代,龍紋鏡,轉引自孫立謀《吉祥紋鏡賞析》
明代,“大明宣德年制”款雙龍鏡,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