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寺門票已從5元漲至10元,不過還算不貴,正好順路參觀。寧波758路共設52個站點,從白峰碼頭過來,阿育王寺是第34站,一共耗時一個半小時。一查嚇一跳,這758路全長48.6公里——該不會是寧波最長的公交線了吧?非也,話說660路足有61公里。
過山門,再走過一條狹窄的甬道,首先看到的是這座“東南佛國”牌坊。被譽為“東南佛國”的江南寺院好像不少。阿育王寺的特色是,全國唯一以“阿育王”命名的寺廟。
國保碑的擺放也是一門學問。放在這里,不僅很難發現,而且無法將碑與建筑主體同時入景。
放生池及其身后的天王殿。
實際上古阿育王寺遺址并不在此處,現存阿育王寺多為明清建筑。
阿育王寺平面寺意圖。
大雄寶殿系清康熙年間重建,殿上有乾隆書“覺行俱圓”匾。
大雄寶殿之后的兩株樟樹。
看上去至少有百年以上,但居然沒有古樹名木的牌子。
向東有走廊通至東塔,期間路過一處小庭院。
庭院內是鑒真紀念亭。鑒真和尚共東渡六次,其中第三次東渡失敗后曾住于阿育王寺。
紀念亭對面是鑒真紀念館,內有“唐鑒真大師造像”一尊,外加一些寺藏文物。
大概是民國時寺院僧眾所用的鐵鍋。鍋沿陽文是:“阿育王寺 民國十九年置 寧波仁和廠造”。
東塔位于五百羅漢堂前,建成于1995年,可惜不能登塔遠眺。
順桂花香尋至五百羅漢堂后的小院。
正趕上這桂花飄香的時節。
“滿樹金色,香溢內外,人居其中,如入香海,桂花落時,遍地黃蕊,可以斗量籮檐”。
舍利殿。“妙勝之殿”匾額為宋孝宗御制。當年阿育王在中國共建造了19座舍利塔,后來只有一座保存下來,就在今天阿育王寺。
舍利殿前植有兩棵金桂。
“散曼陀華”。
母乳泉。
展示寺內所藏各類殘碑的走廊。
下匾為“法堂”,上匾為“藏經樓”。釋迦牟尼真身舍利塔原物其實是藏在這棟大門緊閉的建筑中,那么舍利殿內的就是影骨了。
在迷宮般的寺院兜了很久,仍沒找到去上塔的路徑,無奈只好放棄,去看看同是元塔的下塔。
圍墻外就是329國道,但絲毫不影響寺內的寧靜。
放生池與西塔之間正在施工整修。
西塔又稱下塔,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五年,是浙江為數不多的元塔。
繞塔一圈,沒發現登塔的入口,只見各種告示。
不遠處另一座較小的塔,沒找到介紹。
萬工池及其后新建筑。阿育王寺正在向西擴建,大門也會向西遷移。
西塔前的省保碑。
妙喜泉。
董其昌所書“魚樂園”。
出阿育王寺,準備尋找幾公里外的另一國保——橫省石牌坊。關于這座牌坊的具體位置,網上資料極少,只能靠我一張嘴與兩條腿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