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郭念 · 主播 | 放公子
有書日簽:善行是永遠不會落空的投資
令他害怕的,并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討厭自己的人所散發的負面能量。他從來沒有想像過,在這世上竟然會有這樣的惡意存在。
——東野圭吾《惡意》
1
最近,一篇母親講述孩子遭遇校園霸凌的文章迅速火了。
這起事件之所以能夠觸動普羅大眾的那根心弦,原因很簡單。每個人,都或多或少被欺負、迫害過。
相信很多人,都是在“受害者理論”的扭曲價值觀下長大的。
即“一個巴掌拍不響”、“人家打你肯定你也有問題”、“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被強奸是因為姑娘穿得騷”、“東西被偷是自己沒有安全意識”……
錯的不是加害者,是受害者。
而那些加害別人的人,更是不以為然甚至理直氣壯:“我只是說一說而已”、“你這么當真干什么”、“開個玩笑至于嘛”……
我欺負你,沒什么。
2
今年初,一宗中國留學生在美國被欺凌的案件,在美國正式判決。
12名中國留美學生,在美國加州虐待另一名中國留學生。手段似乎也很常見:扒衣,拍裸照,吃頭發、沙子,最狠的是拿煙頭燙。
據稱,兩名加害者第一次出庭的時候,他們被自己所要面臨的罪名和刑期給嚇蒙了,他們認為,這種學生打架的事情,如果是在中國,可能只是被教訓一頓,沒有想到竟然要坐牢。
今年三月,還有一起“高三女生春藥事件”:一名高三女生因與班里同學關系不好,被三名男生聯合起來,在她的飲料中下了春藥。
事件的后續是:女生為三個男生求情,而男生僅被校規處理,警方預祝他高考順利。
去年7月,還曾經有母親在網上發表求助信,稱自己的女兒被人脫衣凌辱毆打,其情節與美國的這起案件極為相似。在公開的一段一分多鐘的視頻中,一名十四五歲的女孩被脫光上衣,另一個同齡女孩則不斷地踢打……
最終的處理結果是,警方對涉事的8名嫌疑人作出了拘留5天至8天并罰款500元的決定,但是因為年齡問題,不執行行政拘留。
另一起發生在粵北某縣的同類案件中,幾名未成年施暴者受到的處理是:警方責成家長和學校帶回嚴加管教,并刪除涉案照片和視頻;當地教育部門在下轄中小學召開法制和思想道德教育課,加強教育。
不就是小孩子間的惡作劇么,美國人未免太小題大做了。
3
老舍曾說:“我想寫一出最悲的悲劇,里面充滿了無恥的笑聲。”
小孩子純粹,他們善得純粹,自然也惡得純粹。
成年人的惡,大多是有動機的。而小孩子的惡,通常就是單純想使壞而已。
不為啥,就是好玩。
欺負別人的理由很簡單:他是個侏儒、她長得又胖又丑、他在老師面前的樣子真惡心、她喜歡打小報告、他爸媽離婚了、她穿的裙子太顯眼、他成績比我好、她看起來真笨、他跑步又慢又可笑、她一天到晚總生病……
我看這個人不順眼,就要欺負他。
受害者的憤怒、恐懼、忍耐、流淚、疼痛、尖叫、抵抗,甚至死活,在這些加害者眼里,他們不在乎,而且不害怕。
純粹的惡,不是有底線的惡,它的破壞力難以想象。
2013年的重慶摔嬰事件,一名10歲女孩在電梯摔打陌生的1歲嬰兒并使其從25樓墜落。
2006年北京,一個下夜班的婦女,只是在一處拆遷工地躲雨,卻遇上了幾個不良少年,他們以“找樂”的名義,將其殘忍虐殺。
這名女士還有一個年幼的孩子,法庭上她的姐姐幾乎哭暈過去。而幾名少年,沒有一絲后悔的意思。因為年齡太小,沒人死刑。
更加令人發指的是,其中一對兄弟的父親,還對記者說出了如許多父母一樣的話:
他們只是孩子……
惡不分年紀,惡就是惡。而有些人的惡,就是這么匪夷所思。
但最讓人絕望的是,這些加害者并不視其為惡——這才是真正的惡。有人說“上天會報應這個魔鬼的”,但魔鬼的存在本身,就說明上天也是無力的。
這樣的惡人,身在惡中不知惡,還為此發出無恥的笑聲。
4
法律的偏袒、社會的縱容,還有成年人的漠視,使他們無需為自己的罪行付出太多代價,甚至不會覺得自己有錯,并習以為常地將錯誤推到別人身上。
他們是潛意識的受害者:得不到重視,感受不到愛,進而變成加害者。但這不代表就可以肆意傷害別人,從別人身上奪去自己沒有的東西。
所有以自我為出發點對他人進行的迫害,都不該輕易獲得原諒。
“教育為主”不能異化為“放縱為主”,切斷未成年人暴力升級需要法律的有效介入。類似“我弱我有理”這樣的強行邏輯,不能因為加害者年紀小,就不需承擔罪責。
只有受到應得的懲罰,他才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否則輕描淡寫過去,他只會覺得自己沒錯。而被害人,更會對人心和法律失望。
法律的作用,應該是制裁,而不是寬恕。
那些喪心病狂、不可理喻的惡,根本不該被寬赦。不然誰來為受害者負責,誰來為公平正義負責?
《金牌女王》中有段名臺詞:
很多被害者的遺屬帶著幾近絕望的憤怒抗訴,要求給犯罪者更重的刑罰,要求處以極刑。
要說為什么他們的憤怒會如此強烈,那是因為這些犯人中,很多人都不為自己犯下的罪行感到悔恨。
他們唯一悔恨的,只是自己被逮住。
為了讓審判對自己有利,他們會演一些令人作嘔的小把戲,這樣的小把戲,被害人家屬一眼就能看穿。他們說自己的成長經歷,說自己不被父母愛護,說社會對自己不理不睬,盡說這些讓人膩煩的狡辯和自欺的廢話。
我告訴你們,即便是被塞進同樣的環境,不,即便是遭遇更殘酷的命運,很多人也絕不會犯罪。
絕不會去傷害他人、沾染毒品、欺詐、搶劫、強奸、殺人。
會那么輕易地剝奪他人尊嚴的人,他的心弦早就一根不剩了,一根不剩了!
5
《Legal High》有一集特別篇,即是關于校園霸凌的案件,古美門律師是這么說的:
敕使河原律師對和彥說,對于被欺負這件事要勇于面對。到底這是不是“勇于面對”就能解決的呢?說起來,“欺凌”的本質究竟是什么呢?加害者是學生、老師,還是學校?
不,這些都不是本質。欺凌的本質,是更恐怖的東西。
那不只存在于教室里,也存在于辦公室、公司、家庭里,存在于這個國家的各個角落。我們平時不得不察言觀色、隨波逐流。多數派自然地被認為是正義,意見相悖的就會被排擠。
欺凌的本質,是氛圍。
特別是在這個所有人從左往右、從右往左地移動著的國家,名為“氛圍”的魔物有著十分強大的力量。在這個敵人面前,法律也許都無能為力——是個能吞噬一切日漸壯大的可怕怪物。
別說面對,連逃脫它都難上加難。
或許不止是老師,不,作為加害者的學生們,也是被這個怪物吞噬的犧牲品。
6
我曾是個被欺負的孩子,有時我也想,抱住當年那個內向靦腆卻遭遇著本不該承受傷害的自己。
輕聲對他說:錯的不是你,別怕。
如果沒有老師的漠然無視,沒有同學的袖手旁觀,沒有其他人的推波助瀾,沒有家長的不以為然,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我們注定無法完全消除“霸凌”,但想到也許存在這樣的世界,我便愿意為之努力。
沒有人希望活在充滿霸凌的世界,但就算霸凌已成常態,我們也不必欺騙自己說:我只看到和諧與美好,哪來霸凌和不公?
看不到太陽的時候的確很冷,但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想:真正的光明,必定來自陰暗。
當我們能無所畏懼地向著陰暗處睜大眼睛,也許久違的光明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