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3 08:14:26
原子彈的制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從1938年底,德國科學家哈恩和斯特拉曼用中子轟擊鈾,發生了裂變之后,美國、英國、法國和逃到美國的德國科學家們,經過了7年的艱苦努力,才造出了第一顆原子彈,為此美國動用了50萬人,花費了23億美元,這樣巨大的開支對于剛剛在戰爭中恢復過來的蘇聯,顯然是難以承受的。正因為如此,美國負責原子彈研制計劃的格羅夫斯將軍曾預言過,蘇聯要造出原子彈至少需要 20 年。然而,在美國
現在,有資料顯示:蘇聯所以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造出原子彈,其根本原因是它得到了美國的原子彈,所以能照貓畫虎并且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那么,這顆美國原子彈蘇聯人是怎么得來的呢?
這一切都得從美國對日本的原子彈攻擊說起。
據當時公開報道,則
然而,耐人尋味的是:后來經過美國戰略轟炸統計局匡算,約有3.5萬日本人在這兩次爆炸中死亡,另有六萬人受傷。負責原子彈研制計劃的格羅夫斯將軍說:“這個數字比我們原來估計的要少得多。”這話什么意思?為什么比“原來估計少得多”?原來,杜魯門政府本是按兩顆原子彈的爆炸威力“估計”的;而現在的死傷數字只在一顆原子彈的爆炸效果之內。也就是說,美國當初對長崎投放的是兩顆原子彈而不是一顆。正因為如此,當死亡數字出來以后,格羅夫斯大失所望。而倘要對此予以深究,那原因不外兩個:其一,兩顆原子彈都比較偏離目標;其二,兩顆中的一顆為啞彈。
那么,當年美國在長崎投放的原子彈到底是一顆還是兩顆?
這一事實可以從當時日本長崎知事將當天罹難情況寫成書面報告遞交日本防空總部長官、九州地方總監、西部軍管區參謀長的內容中得到證實。這份報道主要內容有三:首先,
本日10時50分“B-29”飛機兩架,自熊本縣天草方向北進,經島原半島西部橘灣上空入侵長崎市上空。11時2分投下附有降落傘的新型炸彈兩個。其次,上述炸彈斷定為攻擊廣島類型的小型炸彈,估計雖發生相當多的負傷人員,但較之廣島被害程度極輕,很少發生死亡與倒塌房屋事情。最后,投下的兩顆原子彈中,有一顆沒有炸響,而且也未受損傷,現已將其監控起來。
那么,這顆被“監控起來”的原子彈又哪兒去了呢?照說,日本雖然遭到了美國 原子彈的轟炸,但同時也因禍得福,得到了一顆原子彈,如果條件可能,日本也可以造出自己的原子彈。可是日本成為戰敗國已成定局,而且帝國大學的原子加速器已遭到了美國飛機轟炸的破壞,要制造原子彈已不可能了。
于是,日本人從自己民族利益出發,決定將原子彈交給蘇聯。這是當時日軍大本營經過緊急會議之后作出的決議,他們這么做,就是出于“借刀殺人”、“坐山觀虎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動機,讓蘇美這兩大國家互相對峙。當時日軍大本營代表通過在東京的蘇聯情報人員轉告蘇聯情報總局局長依瓦舒金將軍,稱:“我們完蛋了,美國使我們屈服了,美國將把日本變成自己的殖民地。我們永遠不會有東山再起的希望了。但是如果原子彈為美國和蘇聯同時掌握,那么,我們深信在不久的將來,日本定能重新站立起來并在世界大國之列占據適當的位置。”據說當時日本將那顆沒有爆炸的原子彈交給蘇聯時,蘇聯還對日本作出過某些承諾。
由于蘇聯已經從參加過美國原子彈試驗的英國科學家法拉奇 那里得到了美國原子彈試驗過程中重要的科技情報,又從日本人手里得到了這顆沒有爆炸的原子彈的實物,加上蘇聯人的聰明才智,很快就在
然而,歷史是很殘酷的,且優劣勢在互相轉化。當年美、蘇兩國的核對抗,使日本有了發展的空間,因戰敗國不準其發展國防力量,卻節省了上萬億元的軍費開支,用于國民經濟發展,使之一躍而成為世界經濟大國,而蘇聯則因龐大的軍費開支,使其經濟崩潰,最后導致了聯盟的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