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明,最近有些網友談到了武漢直轄,三峽省成立,湖北省省會遷至襄樊等幾大事件。特作出一點分析。
如果說,這三件事之中的任何一件發生,拿到中國來說就是大事一樁了。為什么?因為二三十年來,國家只有兩起劃省的變動,一個就是海南脫離廣東,單獨成一省,一個就是重慶設立直轄市,從四川析出。海南之所以脫離廣東,單成一省,光就人口和經濟實力來說,恐怕是不足以成省的,那么這里面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鄧公想把海南當作臺灣一樣開發。這也是為什么海南全省是一個特區,可惜的是九十年代初的海南大開發變成了房地產大開發,幾千億的資金一下涌入,淘出的不是金子,卻是今天依然可見的爛尾樓,別墅當養豬場,海口市市長去北京,不忘了推銷一下海口的房子,試圖勸動北京的權貴們在那里買房渡假,呵呵。也正是盲目的房地產開發,使海南元氣大傷,不僅沒有成為臺灣,卻成了拉美,一直到今天。而重慶的直轄,更多的是有三峽的因素,最多的則是李某的原因。三峽工程的上馬,遷移百萬人,這個數字放在全中國,不,放到全世界來說也是了不得的。你要一百萬人搬走,把家園留下來成水庫,相信具有家園意識的中國農民,是很難接受的。這個時候,只有拿利出來擺平了,重慶直轄,國家免稅七年,共計一千多億,然后三峽發電后的地方稅收,按淹沒人口計算,85%從宜昌劃歸重慶。
大家應該明白了,分省的背后,都有著重大事件,都有著國家的意志在里面。請問:國家憑什么給你一個湖北省,一下分成三個省級單位?至于武漢直轄,想得到重慶的類似待遇,借一部電影說,是《不可能的任務》。
直轄成了獲益的代名詞,這也成了眾多城市想直轄的夢想,但我不得不說,中西部,不論哪一個城市,想直轄,基本,近期是不可能的,除非有高于中部崛起的戰略措施的出臺,不過目前很難看到。也許臺海戰爭是一項,引導華南的經濟向內陸的轉移,但是,現在看來也基本不太可能發生。其實,說到這里,武漢直轄,三峽省的成立,襄樊成為省會,都是子虛烏有的了。如果再要我談些理由,我一樣還可以給大家列舉:
首先,省政府的動向最能說明問題。有某網友說,襄樊預留了一千畝的省府行政中心的用地。關于這件事,我很早有一篇貼子里談過,這地的確是有,但是因為這涉及到更多的象征意義,這塊地近期開發和出讓的可能性都不太大!更重要的是誰也不敢動這塊地!!我們更深層次地想想,武漢直轄,是武漢的領導班子直接升正省級?還是湖北省的班子直接接管武漢直轄市?重慶直轄告訴我們,是重慶的班子直接升上去,從副省級升上去的,武漢也是副省級。而湖北省政府,卻已經在花幾個億在武漢建公務員小區(這個消息大家可以去省發改委網站上查詢)。像某網友所說五年之后會有定論,且不說國家十一五規劃已經完畢,還沒有制定十二五的計劃,何來國家意志?好,就算十一五末期會有定論,這個公務員小區才建成不到三四年的時間,又到襄樊去建?于情于理說不過去。省府的第二個動態更能說明問題,就是武漢城市圈。武漢直轄,以武漢城市圈的成員直轄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如果武漢直轄這個命題成立,當初就不會制定武漢城市圈這個戰略了,而是直接的武(漢)鄂(州)黃(石)城市圈,就像湖南的長株潭。為什么?因為天門、仙桃、潛江這三地,即使武漢直轄,也會在新的湖北省,而不在武漢直轄市里,否則,新的湖北省并不比武漢直轄市的面積大多少!那樣新的湖北省實力太弱了,這是湖北省所不愿意看到的。武漢直轄,只有可能和武漢、鄂州、黃石、黃岡、咸寧這四地直轄,以免出現湖北省包圍武漢市的情況。聯想到省府努力讓這九城同區號,武漢直轄的可能性就更小了。而這里面,還有流傳的三峽省,一個省,分成三個省級行政單位,且不說這里面沒有重大的政治背景來支撐,即使劃入周邊省份部分地區,也是不可能的,用腦袋好好想一下。
武漢直轄,十年之內是不可能的。單獨設立三峽省,就更不可能了,因為湖北省的人口和面積,還沒有達到分省的條件,湖北某地,也沒有這樣的政治資源(很重要)。湖北省的人口,在全國僅僅排到第十位(好像),分省的條件,甚至還沒有河南的條件多。
再列舉幾條小例子,武鋼和鄂鋼重組,鄂鋼作為湖北省最大的地方企業,無償給51%的股份給武鋼。
湖北省和武漢市,省市合力打造中國光谷。
湖北省和武漢市,共同建設武漢七條出口高速公路。
湖北省和武漢市,群策群力建設武漢長江航運中心。
……等等太多了,說老實話,我還沒有看到過哪個省有這樣的胸懷,包括廣東也沒有,說明了什么?說明了武漢就是屬于湖北的!武漢直轄?不可能!三峽省就更不可能了,因為湖北省明確地規劃了宜昌作為湖北省磷化工基地,湖北省是磷礦大省,準備把宜昌打造成為中國最大的磷化工加工基地,這也是湖北的優勢資源,如果有三峽省的規劃,湖北省大可把這個基地放在荊門,但是沒有。
都好好呆在湖北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