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7-07 07:50
來源:湖北日報
責任編輯:田乃東
打印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支持宜昌建設長江綜合立體交通樞紐。
眼下的宜昌,“鐵、水、公、空”建設齊頭并進,快馬加鞭——
三峽機場T2航站樓啟用、鄭渝高鐵全線貫通、市內公路微循環優化提速、長江黃金水道效益凸顯……
區域發展,交通先行。宜昌正加快建設南北通、東西暢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促進城市能級跨越。
三峽機場航班每天增至60架次
T2展翅,助宜昌旅游市場升溫
6月23日,宜昌三峽機場T2航站樓正式啟用。(記者劉曙松 攝)
7月1日,宜昌三峽機場T2航站樓啟用以來首次增加航線,以迎接即將到來的暑期出游高峰。
“基礎配套設施完善后,接待能力不斷提升,更多航空公司愿意增加航線?!比龒{機場市場部經理李洋介紹,東海航空、大連航空、南方航空等新增或加密宜昌航線,航班從每天20架次增至60架次。
近期,受暑期學生流及湖北跨省團隊游恢復疊加影響,宜昌旅游市場加速升溫,三峽機場航班量和客流量增幅明顯,目前周航班量已恢復至夏秋航班計劃的70%。
最多可年吞吐800萬人次
6月23日上午,進港航班九元航空AQ1269航班從廣州飛抵宜昌,標志著三峽機場T2航站樓正式啟用。
三峽機場黨委書記蘇海濤介紹,近十年,三峽機場旅客吞吐量從34.7萬人次增至2019年最高峰的326萬人次,航線從5條增至30余條,先后開通泰國、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際航班,發展規模處于全省乃至三峽區域支線機場首位。
“旅客吞吐量遠遠超出當初設計的容量,各種設施資源過載嚴重,影響機場保障通航的質量和游客體驗?!碧K海濤說,為滿足發展需求,2017年,三峽機場改擴建項目立項,建設內容主要包括航站區工程、飛行區工程、空管工程、智慧機場及站前交通配套工程等。2020年5月,T2航站樓打下第一根樁基。經過兩年奮戰,T2航站樓投用,航站樓總面積擴展至7.38萬平方米,可保障年旅客吞吐量500萬至800萬人次。
飛行區停機坪面積增至13.7萬平方米,設21個停機位;3200米跑道和3200米平行滑行道共同構成“一跑一平滑”的跑滑體系,可滿足B767、A330及以下等級遠程寬體客機起降標準,三峽機場步入“大飛機”時代,也為機場開通遠程洲際航線提供硬件支持。
構建空中開放大通道
三峽機場T2航站樓啟用當天,T1航站樓關閉改造。改造后的T1將作為國際航站樓,確保2023年3月國際航空口岸順利通過驗收。
屆時,宜昌三峽機場將成為省內首個支線國際機場,加快架起“覆蓋全國、通達全球”的空中開放大通道。
據了解,宜昌航空口岸目前屬于限制性開放口岸,國際航空公司如果執飛宜昌出入境航線,需要口岸每半年臨時開放申報,在航線審批、運力引進以及時刻申請方面,均需執行審批流程。
機場通過驗收后,將省去復雜的審批流程,會有更多的國際航空公司在宜昌執行持久穩定的國際航線,實現宜昌對外開放的奮力一躍。
據介紹,該機場將增開至國內主要樞紐機場和重要旅游城市的空中航線,全力加開國際客貨航線,推動形成“歐亞直達”的國際航線網絡格局,把三峽機場打造成高效銜接、多式聯運、兼顧客貨、暢通內外的內陸國際航空港。
為“世界旅游名城”插上翅膀
宜昌建設世界旅游名城需一個現代化的便捷空港作為支撐。同時,城市旅游業發展也給機場帶來巨大機遇。
自1996年通航以來,三峽機場實現由小到大、跨越發展。2019年三峽機場旅客吞吐量已達到326萬人次,其中旅游客流占比六成。
2011年起,三峽機場主動搭建起航空與旅游互動交流平臺,與旅行社合作,共同開發旅游包機產品,推動國際航線的順利發展。
2015年,三峽機場引入韓國釜山航空公司執飛宜昌至釜山的國際航線,成為宜昌三峽機場口岸開放以來第一條真正意義的國際航線;次年,開通至韓國首爾、大邱、釜山、襄陽、清州等地國際線,形成“一點多發”的航線格局。隨著旅游市場蓬勃發展,2017年,機場首次開通至東南亞的泰國、越南國際航線,新增至柬埔寨暹粒的國際航線。航空口岸進出境人數由2011年的8300人次增長至最高峰的5萬人次。
未來,三峽機場將依托有實力的旅行社,增加旅游包機,謀劃開通旅游專線,拓展航空旅游市場,助力宜昌打造世界旅游名城。(記者金凌云 通訊員王婷婷)
三峽臨空經濟區搶抓“天機”
2017年2月,宜昌啟動三峽機場二期改擴建項目。同年6月18日,《三峽臨空經濟區總體方案》獲省政府批復,明確將三峽臨空經濟區作為宜昌市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平臺。
乘“機”起飛,臨空經濟產業進展如何?6月底,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深入三峽臨空經濟區,感受其發展“脈動”。
商貿服務業補齊短板
“我們新開了一家桃花嶺酒店,有機會來試試?!?月27日,三峽機場桃花嶺酒店開始試營業,每次聯系客商,李元修都會極力推薦。
李元修是三峽臨空經濟區推進辦(籌)機關負責人。此前,三峽機場旅客入住高端酒店需乘車到40公里外的市中心,乘坐機場大巴需約1小時。機場周圍配套不足,給會務、商務出行帶來不便?!懊看螏ьI客商考察臨空經濟區,住宿卻要往返市區,費時麻煩?!?div style="height:15px;">
根據省政府批復,三峽臨空經濟區規劃面積45平方公里(含起步區18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區主要位于猇亭區。作為工業區,猇亭潮汐人口多,居住在市中心,工作在猇亭,導致區內高端服務業發展受限。為完善三峽臨空經濟區綜合服務功能,補齊通勤短板,酒店于2019年11月份開工,除星級酒店外還建設快捷酒店、餐飲會務中心、寫字樓、公寓等。
“酒店距離機場航站樓僅480米,彌補機場片區高端酒店的空白?!本频曦撠熑苏f,飯店設有客房300多間、停車位320個,并配套休閑健身、餐飲、多功能廳等,滿足多樣化需求,試運營當天約有20間房入住。
“龐大人流匯聚,為商貿服務發展帶來新機遇?!崩钤拚f,眼下,三峽國際博覽中心地下工程已完工,計劃大力發展會展經濟,并配套通航制造及研發、展示、文化、旅游、休閑等項目。
航空配套產業加速聚集
6月23日,T2航站樓啟用,李元修的工作節奏更快了,電話響個不停。“不少電話是咨詢投資落戶的?!崩钤拮院赖卣f,在地理位置、發展空間、產業配套等方面,三峽臨空區優勢明顯。
“臨空區內4公里范圍內設有3處高速公路入口,10分鐘可達白洋、云池、紅花套三大深水港口,15分鐘內可達宜昌城區核心區、宜昌東站。”李元修說,這里緊鄰長江黃金水道,擁有公、空、鐵、水多式聯運的立體交通體系,40分鐘內可達宜昌周邊縣市,2小時內飛抵北京、上海、廣州等全國主要核心城市。
從宜昌城區驅車約40分鐘,經三峽大道,向東行進約5分鐘,就來到三峽臨空經濟區。四通八達的路網、一座現代制造業新城佇立眼前。
產業是生命線,三峽經濟區籌建之初就提出,發揮陸路樞紐、空港快運優勢,孵化以現代制造業為核心的臨空經濟產業;瞄準高端航空制造業,以凌云民航產業園為龍頭的民用航空飛行器零部件維修、飛機整機定檢維修噴涂、飛機部附件研發制造、飛機拆解與改裝等高端制造配套產業紛紛集聚。
去年7月,三峽臨空經濟區再添新翼,宜昌斯塔娜航空產業園項目簽約,一期租賃約5000平方米廠房建設螺旋槳生產線,自主研發及生產碳纖維復合材料航空螺旋槳。截至今年6月,該公司產值已過億元?!绊椖繌娜腭v到第一套螺旋槳下線只用了2個月?!彼顾群娇湛萍加邢薰径麻L鄭偉說,猇亭區安排專班跟蹤服務,租賃廠房迅速投入生產。8月24日,公司第一套螺旋槳下線。這也標志著宜昌市具備螺旋槳生產能力,航空產業鏈更加完善。
目前,臨空經濟區已吸引廣汽乘用車、海航通航產業園、凌云民航產業園、民航飛機客改貨基地項目(航空制造)等重點項目落戶,累計吸引45億元投資。
航空物流瞄準“空中市場”
6月29日晚9時,510公斤來自宜昌本地的干巴菌登上飛往云南的客機輔倉,2小時后這些珍貴的野生菌就將走上當地居民的餐桌。
三峽機場物流公司副總經理程岑介紹,6月以來,每天都有宜昌應季農產品通過航空物流飛往全國各地。乘著三峽機場二期改擴建的東風,三峽臨空經濟區突破空港單一運客功能,現代物流順勢起步。
程岑說,面對航空貨運市場的激烈競爭,從今年1月起,機場已承接機場貨站業務,在保障原有機場存量業務的同時,積極對外拓展、挖掘貨源,與國際航空、深圳航空公司合作開通北京方向的通單中轉業務,開通國內部分航點的郵件業務,帶動機場貨量穩定增長。
今年3月,宜昌三峽機場物流公司正式揭牌,公司由猇亭區政府國有平臺公司、廣東薛航集團有限公司與宜昌三峽機場合資成立。
隨后,物流公司“落地配”服務上市。與以往僅能機場自提的單一提貨模式不同,“落地配”解決機場貨物配送“最后一公里”問題,在辦理流程上實現進一步優化,為客戶提供便捷體驗。
“一改過去被動局面,我們主動出擊?!背提f,該公司正在與農業局對接,了解宜昌市場農產品空運需求,免費提供飛往北京的客機輔倉幫助農產品外銷。
未來,該公司將開通國際、國內全貨機定期航線,快速提升機場的貨運業務規模;建設航空貨站、海關監管倉、保稅倉、電商倉、生鮮冷鏈倉等物流基礎設施,吸引優質物流企業入駐現代航空物流園區。(記者金凌云 通訊員胡夢瀟 裴瀟)
“米”字型高鐵網在宜昌加快形成
鄭萬高鐵興山段順利通車。(記者劉曙松 攝)
“真美!”6月29日,武漢游客鄭莉走出鄭渝高鐵興山站,忍不住驚嘆。截至當天,鄭渝高鐵全線貫通進入第10天,平均每天進入興山的游客近千人,總人數超過1萬人。
興山地處宜昌北大門。隨著鄭渝高鐵全線貫通,環邑皆山的興山結束無鐵路通達的歷史,宜昌也邁入“350高鐵時代”。
宜昌市支鐵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啟動鐵路建設提能增效五年行動,加快形成高鐵“米”字型構架。
在國家鐵路方面,宜昌至鄭渝高鐵聯絡線宜興鐵路加快建設,沿江高鐵荊門至宜昌段、沿江高鐵宜昌至涪陵段、呼南高鐵宜昌至常德段已開工建設或加快推進;擴能提級焦柳鐵路,打通宜昌至北部灣、廣州港“江鐵海”聯運新通道;儲備開工十堰至宜昌高鐵。
在地方鐵路方面,宜昌正在加快“兩續八開一備”工程:續建當遠鐵路、江南翻壩鐵路;開工建設三峽旅游觀光軌道、江南翻壩鐵路二期、田家河鐵路專用線、3條市域(郊)鐵路、2條疏港鐵路;儲備開工遠安至保康鐵路。
“十四五”期間,宜昌將完成鐵路建設投資300億元,確保6條鐵路建成通車,全市鐵路通車里程突破700公里。 (記者雷巍巍 通訊員喬長姣)
三峽船閘上半年過閘貨運量近7500萬噸
長江宜昌段,游客乘船游覽長江風光。(記者劉曙松 攝)
來自三峽集團流域樞紐運行管理中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三峽船閘累計運行近5000閘次,通過船舶近2萬艘次,過閘貨運量近7500萬噸。
宜昌地處萬里長江中上游起點,三峽工程的建成和蓄水,從根本上改變了長江中上游航運條件,實現長江全年全線晝夜通航。
自2003年6月18日向社會船舶開放通航以來,三峽船閘已累計運行18.3萬閘次,通過船舶95.4萬艘次、旅客1224.0萬人次,過閘貨運量17.6億噸。
放大干流作用,釋放支流效能。香溪河是三峽庫區北岸重要支流,過去河長和流域面積較小,且落差大,深潭與險灘相間,水運業務接近于零。三峽蓄水后,香溪河水深、河寬與過水面積大幅增長,形成水庫型航道。如今,香溪河興山港區已布局6個貨運碼頭,每年進出港船舶達6000多艘次,貨物吞吐量超過1000萬噸,游客50萬人次以上。
長江干流流經宜昌232公里,占湖北省長江干流岸線總長近四分之一。眼下,宜昌正全力打造長江咽喉樞紐,完善三峽翻壩轉運體系,建設三峽航運服務、航運數據、船檢保障、航運人才4大中心,加快構建長江綜合立體交通樞紐。
目前,宜昌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15億噸,成功晉級長江內河億噸港口。白洋一期、紅花套、姚家港等一批專業化、規?;?、現代化碼頭建成運營。三峽庫區支流(青干河、九畹溪、咤溪河)航道整治達標,黃柏河航道提等升級,支流三級及以上高等級航道里程達80公里。(記者雷巍巍 通訊員王銀環)
宜昌高速公路總里程達726公里
宜昌夷陵深山中的立體交通網。(記者劉曙松 攝)
6月29日上午,家住宜昌高新區的蔡杰開車從汕頭路駛上西陵二路快速路,只花了幾分鐘。“路網越織越密,出行方便快捷。”蔡杰點贊。
全長613米的汕頭路連接西陵二路快速路、發展大道兩條城市主干道,經過拓寬、延長、亮化后,于6月13日正式通車。來自宜昌高新區、西陵區、夷陵區的居民開車經該路,可快速轉換至城市主干道,出行時間大幅壓縮。
“30分鐘到長陽,回娘家更快啦!”宜(昌)長(陽)快速路通車后,家住宜昌城區的熊俊隔三差五回就趟長陽,看望家里的父母。滬渝高速公路通車前,熊俊回趟娘家頗為不易,要在318國道上顛簸2個多小時;高速通車后,她回家方便許多,但仍要1個多小時。
宜昌市交通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宜昌點軍區聯棚至長陽龍舟坪鎮直線距離僅20余公里,受文佛山、雞公巖等山巒阻隔,車輛要繞行50多公里。2022年元旦,隨著宜長快速路通車,長陽縣城融入宜昌城區“半小時經濟圈”。
據介紹,宜昌已基本實現中心城區一級公路出城,東部縣市一級公路相連,西部縣市二級公路貫通。目前,宜昌高速公路總里程達726公里,“十線三環”高速公路網初見雛形;國省干線里程達3153公里,總量居全省第三位。
宜昌濱江,垂江發展離不開過江通道。2021年2月9日,宜都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同年8月2日,伍家崗長江大橋正式貫通。自此,宜昌長江大橋增至9座,成為我省繼武漢后擁有長江大橋最多的城市。(記者雷巍巍 通訊員王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