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你抗美援朝戰爭哪個戰役最出名?可能絕大多數人都會說是上甘嶺戰役。僅僅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敵我雙方10萬重兵互相廝殺,浴血奮戰。
上甘嶺戰役
上甘嶺,實際上不是一個嶺。而是一個小村子的名字。之所以這場戰役被叫做上甘嶺戰役,是由于雙方主要爭奪的是上甘嶺東西兩側的兩個小山頭。
上甘嶺戰役
上甘嶺這個小村子的西側是597.9高地,一個連級規模的支撐點;東側是537.7高地,也是一個連級規模的支撐點。兩個連級規模的支撐點,一共只有3.7平方公里。
為了爭奪這兩個小山頭,交戰雙方一共投入了10萬重兵。
聯合國軍先后投入了美軍第7師,南朝鮮第2師、第9師,一共投入了11個步兵團,16個炮兵營,2個坦克營,總共6萬人。
上甘嶺戰役
中方先后投入了志愿軍第15軍的45師、29師,以及后來增援上來的12軍的31師和32師一部,一共投入了9個步兵團,11個炮兵營,總共4萬重兵。
中美雙方投入了10萬重兵,圍繞著3.7平方公里的土地,展開了一場浴血的搏殺,整整持續了43天,雙方損失了將近4萬人,傷亡慘重。
上甘嶺戰役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上甘嶺戰役的爆發,源于一個美國飛行員的死亡。
1952年,美國第3轟炸聯隊第13轟炸機中隊,按照慣例執行轟炸任務,一位名叫范佛里特的中校飛行員駕駛著B26轟炸機,在朝鮮上空被志愿軍高炮部隊的炮火擊中,機毀人亡。
范佛里特
這位飛行員,正是美第8集團軍司令范佛里特的親生兒子。時年60歲的范佛里特,對兒子非常疼愛,得知愛子犧牲,怒火中燒的范佛里特發誓要報仇雪恨。
從這個時候起,范佛里特一直反復研究三八線上的志愿軍兵力部署,他很快找到了
自認為是志愿軍防線里最薄弱的突破口——上甘嶺。
上甘嶺戰役
1952年10月14號這一天,聯合國軍打響了所謂的“金化攻勢”。第二天,聯合國軍又在朝鮮半島的西海岸志愿軍側后,組織了一個大型的海軍作戰編隊,其中包括6條航空母艦,4艘巡洋艦,30多艘驅逐艦和包括美軍第一騎兵師,實施了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演習,對志愿軍形成了前后夾擊的態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