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環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一,她是唐玄宗李隆基最寵愛的貴妃,所以后人稱之為楊貴妃。楊玉環是河南虢州人(現今河南靈寶),本是官宦世家之后,她的父親楊玄琰曾任蜀州司戶,因罪下獄,最終病死于獄中。
父親死后,十歲的楊玉環被寄養在三叔楊玄璬家里,楊玉環天生麗質,性格溫婉,能歌善舞,且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楊玉環嫁給唐玄宗的兒子壽王李瑁,成為王妃。
后來的事情大家想必都知道,唐玄宗在巧合之下邂逅了楊玉環,并且一發不可收拾,先讓楊玉環以祈福的名義在道觀中出家,五年之后,楊玉環被接進皇宮,并且冊封其為楊貴妃。從這個過程來看似乎沒什么問題,唐玄宗畢竟是皇帝,就算他納兒媳為妃,誰也無法阻擋。
但是史書中明確記載,李瑁和楊玉環婚后十分恩愛,就是說兩人的感情十分牢固,既然有感情基礎,為什么唐玄宗會輕而易舉的得手?況且李瑁沒有因此憤憤不平,楊玉環也沒有痛不欲生,好像這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平靜的河水之下,一定充斥著激烈的暗涌,假如李瑁死心塌地不讓楊玉環進宮,我想唐玄宗未必能得逞。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制造輿論,李瑁是壽王,他完全有能力做到,甚至還能聯合朝中重臣,反對唐玄宗這種有悖人倫的做法。
可是他沒有,種種跡象表明,李瑁非但沒有阻攔,而且還心甘情愿地送楊玉環進宮。楊玉環亦是如此,自她被唐玄宗相中之后,既沒有在道德上自我譴責,也沒有顧及前夫的感受,而是和唐玄宗恩愛如斯,打得火熱。
這就有些匪夷所思了,唯一的可能就是,李瑁得知唐玄宗看上了楊玉環,便故意將她送給了唐玄宗。換句話說,李瑁很有可能是用楊玉環賄賂唐玄宗,并且讓其成為臥底,來完成自己的政治目的。
不過李瑁充其量算是個執行者,幕后真正的策劃者和操縱者,是唐玄宗的愛妃,也是李瑁的母親,武惠妃。他們的政治目的,就是希望借楊玉環之手,里應外合使李瑁成為太子。楊玉環沒有出現之前,武惠妃還是比較得寵的。
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取代太子李瑛。古代的寵妃大概都擁有這樣的想法,因為她們不可能永遠受寵,只有自己的兒子成為儲君,她們才有依靠,才有安全感。公元737年,武惠妃聯合駙馬楊洄,構陷太子李瑛,使其坐罪賜死,為兒子李瑁掃平了第一道障礙。
然而知子莫若母,李瑁的能力有限,如果不用一些非常手段,他永遠也得不到唐玄宗的青睞。況且武惠妃也在一天天的老去,遲早會失去唐玄宗的寵愛,直到她發現唐玄宗喜歡上了楊玉環,才定下了這個美人計,并且做通了李瑁和楊玉環的思想工作。
但不幸的是,武惠妃沒有等到自己的大計得逞,甚至也沒有看到楊玉環進宮,便撒手人寰了,年僅四十歲。李瑁沒有雄心壯志,也沒有多大的才能,沒有母親武惠妃的操持,他幾乎告別了太子之位。
楊玉環進宮之后,確實甘當李瑁的臥底,但是她知道李瑁既沒有野心,也不是當儲君那塊料。最重要的是,楊玉環根本沒有想到自己會如此的受寵,甚至被賜封為貴妃,離皇后僅一步之遙,那么她為李瑁冒著風險做事還有意義嗎?
此時的楊玉環榮耀無比,早把李瑁拋到了九霄云外,她只顧著扶持自家人,以楊國忠為首的楊氏外戚勢力越來越大。唐玄宗雖然上了年紀,但絕不是個糊涂人,或許從邂逅楊玉環開始,他就明白武惠妃和李瑁的真實用意,不過他們的威脅太小,唐玄宗根本沒有放在心上。
唐玄宗一朝,他始終沒有讓后宮任何一個女人干政,楊玉環也不例外。盡管重用楊國忠有寵愛楊玉環的原因,但這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楊國忠身上的鷹犬屬性,楊國忠不但聽話,而且還甘愿為他背罵名。
然而楊氏的勢力已經很大了,一旦楊玉環有了子嗣,必定是太子李亨的最大威脅,說不定會走上東漢的老路子。這不是唐玄宗希望看到的,那么所幸就斷絕這一脈,與楊玉環沒有子嗣最為保險。
所以,唐玄宗只讓她做寵妃,當然,他們無子嗣也與唐玄宗年紀,或者楊玉環的身體有關系。總而言之,榮華富貴都可以盡其所有地賦予楊玉環,但是唐玄宗絕不能賜予她,賜予楊氏太大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