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5月,前國民黨高級將領杜聿明因為腎衰竭住院,已經到了人生的最后關頭,他心里還有一個疑問沒有得到答案。杜聿明躺在病床上,氣若游絲,十分虛弱。有一個人停在了病房門前,慢慢走了進來。
杜聿明見到這個人,情緒變得十分激動,咳嗽了幾聲。來者正是郭汝瑰,他是杜聿明在國民政府工作時的老同事。杜聿明曾經懷疑過郭汝瑰的真實身份,還當面向蔣介石揭發過他,最后換來的是蔣介石的大怒。
所以,杜聿明急迫想知道真相,想要郭汝瑰親口告訴自己,他的真實身份到底是什么?杜聿明強撐著坐了起來,和郭汝瑰寒暄了一會兒。郭汝瑰問道:“怎么樣了,身體還好嗎?”
杜聿明笑了一下,說道:“前腳已經踏進鬼門關了,另一只腳是早晚的事。”郭汝瑰想開口讓杜聿明保重身體,杜聿明卻忍不住搶先一步問道:“我反正也是快要死的人了,就想聽一句實話。這是我最后一次問你,你能不能告訴我,你是不是地下黨,你什么時候加入共產黨的?”
圖|杜聿明
這個問題在杜聿明心中存在了30多年,始終沒有得到確切的答案。當年,杜聿明知道郭汝瑰有問題,卻一直沒有證據。解放戰爭結束,新中國成立,郭汝瑰還是沒有承認,且身份一直是起義軍將領。
杜聿明的語氣已經接近乞求,郭汝瑰心有不忍,但是關于自己身份的問題,目前來看還是不能講明。因為這不僅僅是個人的秘密,更是國家的秘密。但杜聿明要是還沒有得到答案,可能就要帶著遺憾離開了。郭汝瑰猶豫再三,最終決定給他一個暗示。
郭汝瑰彎腰幫杜聿明捏了捏被子,看著杜聿明的眼睛,嘆了口氣說道:“其實我們可以成為好朋友,過去關系不好,不過是因為個人立場不同。”郭汝瑰還是沒有直面回答杜聿明的問題,“立場不同”將兩人的關系言明。
杜聿明心里的石頭總算是落了下來,他似乎還不太滿意,一把抓住郭汝瑰的手,問道:“我是對的,是不是?30多年了,你為什么還不承認?”郭汝瑰說道:“我已經說了,而且你心里不是早就有答案了嗎?”
杜聿明原本已經確定了,可郭汝瑰這樣說,他再次陷入了疑惑。以前,郭汝瑰也是這樣,面對自己的懷疑,哪怕是告狀告到蔣介石面前去了,也還是沒有過多的解釋,總是以一種“是非審之于己,毀譽聽之于人”的態度呈現在人們面前。
郭汝瑰將杜聿明的手輕輕放進被子里,說道:“你保重好身體,我先走了。”杜聿明心有不甘,想叫住郭汝瑰,話到嘴邊卻還是沒有說出口。杜聿明了解郭汝瑰的性格,自己可能聽不到他親口承認了。
40年代,郭汝瑰時任國民黨國防部作戰廳廳長,是蔣介石根正苗紅的嫡系。國防部作戰廳廳長,就是下達蔣介石指令的人,郭汝瑰幾乎能洞悉整個國民黨的作戰意圖。在國民政府中,郭汝瑰無論是點到誰,誰都得立正敬禮說:“是!”
圖|郭汝瑰
郭汝瑰有著大智,卻不“若愚”。表面上,他對蔣介石唯命是從,有時候也能運用兵法合乎情理地動搖、糾正蔣介石的作戰方式,將信息傳遞給地下組織。在國民黨面前,他是“剿共”大將,可他自己其實是一名共產黨。郭汝瑰在職期間“大顯神威”,捉拿的共產黨人不過是組織內部即將叛變的敗類。
郭汝瑰在國民黨中將真實身份掩飾得天衣無縫,做事滴水不漏。因此,國民黨上下基本沒有人懷疑他,只有杜聿明認為郭汝瑰怪怪的,卻又沒有實打實的證據。淮海戰役,郭汝瑰把部隊帶去了解放軍的包圍圈,導致兵敗。
杜聿明懷疑郭汝瑰是故意將自己的部隊推向絕路,猜測他很可能是地下黨。杜聿明不知道的是,這明面上是郭汝瑰指揮的戰役,實際上卻是蔣介石在背后下達的命令。打了敗仗,郭汝瑰不可能將蔣介石供出來,只能自己扛著。
杜聿明一氣之下,沖進了蔣介石的辦公室,結合戰況,將自己的猜測告訴蔣介石。蔣介石心知肚明,只說:“勝敗乃兵家常事,而且這場戰斗的指揮我、陳誠也有參與,你是說我也是共產黨?”
杜聿明緊皺眉頭,咬緊“郭汝瑰是地下黨”不放。蔣介石聽著有些不耐煩,郭汝瑰相比杜聿明可“聽話”多了,蔣介石:“你說郭汝瑰是地下黨,證據呢?”杜聿明:“他家沙發打了補丁!”
“什么?”蔣介石不可置信地反問道。
杜聿明說道:“我自認為我已經非常清廉了,一個國民黨高官,郭汝瑰的家竟然比我家還寒酸。沙發上打著補丁,家具也是舊的。這不是一個高官的做派,這樣的作風,他明顯是共產黨人!”
杜聿明區分共產黨的標準是“清廉”與否,這并不是沒有道理的。杜聿明長期在國民黨內工作,這套檢驗標準是在觀察中提煉出來的。郭汝瑰的家很小,家具陳舊,根本不像是一個國民黨高官的家。在國民黨中,哪怕是一個很小官員的家,都要比郭汝瑰的家要氣派得多。
圖|杜聿明
杜聿明的這種劃分標準雖然沒有從性質上抓到根本,但卻抓到了作風的要害,作風是性質的體現。共產黨人的宗旨是要解救全中國的窮苦人,共產黨人作為這一類人的依靠,根本不會想著怎么去壓迫人民,而是致力于怎樣才讓窮人都過上好日子。
正因為如此,想要實現這些目標,共產黨人走的路注定是坎坷、艱苦的。國民黨不同,來到這里的人大部分是看中了豐厚的待遇和“光明”的前途。
蔣介石聽完杜聿明的話,大怒拍桌而起,質問杜聿明:“難道我堂堂國民黨,就全是沖著銀子來的嗎?我蔣介石身邊就不能有一個清廉的人嗎?”杜聿明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想解釋又不知道從哪里解釋,面對蔣介石的盛怒,只是說道:“郭小鬼(外號)絕對有問題!”
蔣介石怒氣沖沖,對杜聿明吼道:“難道在我身邊,只有沖著官位和銀錢的人才沒有問題嗎?”蔣介石說著說著就將杜聿明趕了出去。
杜聿明為了這事惹得蔣介石不快,只能懊惱沒有找到證據。于是,杜聿明悄悄派特務跟蹤郭汝瑰。特務盯了好幾個星期仍舊沒有什么發現,杜聿明沒有辦法,只好放在一邊。
郭汝瑰是我黨史上最成功的紅色特工之一,國民黨上下和蔣介石等人對他深信不疑,他是如何做到的?
1907年9月15日,郭汝瑰出生于重慶銅梁縣永嘉鄉一個家道中落的書香世家,他的父親和哥哥都曾經在國民政府擔任過高官。也是因為這點,蔣介石對郭汝瑰格外放心。
1926年,郭汝瑰考進黃埔軍校,畢業后又考進了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郭汝瑰成績很好,在學校深受老師看重,先后進入了中國陸軍大學、陸大研究院。
1937年5月,郭汝瑰正式被錄用,擔任國民黨18軍14師參謀長,之后一步一步走向國民黨高層。因此在蔣介石眼中,郭汝瑰沒有理由投靠共產黨。
圖|蔣介石
事實證明蔣介石難得的“用人不疑”還是錯了,因為家道中落的原因,郭汝瑰從小看見了底層百姓窮苦艱難的生活,他是善良的,非常同情中國最底層的窮苦人群。郭汝瑰曾經也想過在國民政府施展抱負,增強國家的力量,改變窮人的命運。
可是國民政府內部腐敗已經十分嚴重了,盡管里面也有不少聰明過人的謀士和驍勇善戰的將軍。不管什么人進了這個大染缸,多多少少都會被影響,難免沆瀣一氣。
國民黨大部分官員不思考如何改變國家命運,反而想盡辦法壓榨百姓。抗日時期,最高領導人蔣介石也不想著解救民族危機,而是天天想著內戰。如果一個這樣的政府來管理中國,那將會是中國的噩夢。
正如開頭郭汝瑰對杜聿明所說的“立場不同”,1928年郭汝瑰悄悄入黨了,組織遭到反動派襲擊后,郭汝瑰不幸與組織斷了聯系。
1931年,“9·18”事變,在日本留學的郭汝瑰心急如焚,決定先回國抗日,將尋找組織的問題暫且放一放。
郭汝瑰學歷高,又是畢業于黃埔軍校,他順利來到了陳誠的門下。郭汝瑰雖然是一個紅色特工,但他帶兵打仗還是很有一手的。抗戰全面爆發后,郭汝瑰作為參謀長主動請纓,多次帶領戰士與日寇廝殺,立下了不少戰功。
在淞滬會戰中,郭汝瑰抱著戰死的決心死守陣地,流傳下來了一封遺書,內容激勵幾代中國人:
“我八千健兒已經犧牲殆盡,敵攻勢未衰,前途難卜。若陣地存在,我當生還晉見鈞座。如陣地失守,我就死在疆場,身膏野革。他日抗戰勝利,你作為抗日名將,乘艦過吳淞口時,如有波濤如山,那就是我來見你了。”
圖|選自《郭汝瑰回憶錄》
我們都知道,淞滬會戰,中國軍隊戰敗。但郭汝瑰始終不肯撤離陣地,帶領部下仍舊拼死守住陣地。在那次作戰中,郭汝瑰幸存下來了,他的英勇事跡經過多家報刊報道,名聲大噪。
1937年12月,日軍攻下了南京,見中國政府沒有投降后,決定占領中國政府臨時首都武漢,想再次逼迫中國政府投降。日軍占領了安慶,突破了長江的封鎖線,不久又攻下了九江。日軍調集軍隊,準備進攻武漢。
中國軍隊積極備戰,征調了40余個精銳之師嚴陣以待。蘇聯的支援也到了,炮火和航空隊陸續來到武漢。總司令陳誠正率部下做的準備工作空前緊張。德國顧問正在構建此次作戰的防御體系,按照他的構想,武漢保衛戰將會重演一次南京戰役的悲劇。
郭汝瑰坦誠地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武漢保衛戰搞了一個環形背水陣,從這里來看我們還是沒有吸取南京戰役失敗的教訓。我們加固了防御結構,十幾個師全部放在防御結構后面,如果有一處被突破,不用想,我軍很快就會潰不成軍。再加上德國與日本曾經有來往,日本是很了解德國的防御結構。攻破防御結構,遠比我們想象的要簡單。”
陳誠聽到了不同的聲音感到十分滿意,說道:“希望大家能夠各抒己見,繼續完善這個方案。”眾軍官都默不作聲,畢竟誰也不想在戰斗經驗豐富的德國顧問面前評頭論足,更加不想承擔修改方案失敗后的責任。
只有郭汝瑰站了起來說道:“我有一個不成熟的意見,講出來還請大家指教。如果是按照目前的方案實施,無疑是步南京戰役的后塵。”
此話一出,會場上的氣氛頓時振奮起來了。他說道:“保衛武漢,不戰于武漢。首戰應利用長江南岸的幕阜山脈和北岸的大別山脈的有利地形與敵人交戰……”
陳誠一邊聽一邊思考,德國顧問的方案已經有前車之鑒,郭汝瑰的方案的確可行,只是還需要完善。會后,陳誠將郭汝瑰等人留下,繼續完善方案。
圖|陳誠
1938年10月25日,日軍正式攻城,武漢會戰歷時4個月。中國軍隊與日寇動用了開戰以來最大的兵力,雙方在山地、河流、湖泊等地都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惡戰。日軍沒有殲滅國民黨軍任何一支部隊,反倒是自己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最后,日本得到的也不過是一座空城。中日戰爭開始轉入對日本最為不利的持久戰階段,郭汝瑰功不可沒,晉升為第二十集團軍參謀長。
1941年10月1日,郭汝瑰時任湖南澄縣師長一職,部隊中有一個陋習:一層吃一層。郭汝瑰來到這里后,一次發糧餉,他召集了全師官兵,當眾宣布:“從今天開始,我們一律按餉章發糧餉,任何人不得多拿,我也一樣,全體官兵一視同仁。”
話音剛落,操場上的官兵就沸騰了,他們還從來沒有領齊過糧餉。郭汝瑰親自分發糧餉,一些士兵領到糧餉時,居然激動地流下了眼淚,這是他們第一次享受正規部隊應有的待遇。
從此以后,政通人和,軍心穩定。然而,國民黨大部分底層官兵的糧餉還在被克扣。
1945年12月,郭汝瑰有機會見到了自己人——董必武。郭汝瑰心情十分激動,他立即向董必武講明了自己在國民黨中的位置,表示自己沒有忘記組織,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夠盡早回去。
董必武將情況報告給了上級,中央得知我黨竟然還有一位這樣的高人潛伏在敵人內部,十分佩服郭汝瑰。中央經過考慮,認為郭汝瑰繼續留在敵人內部,會有更大的作用。郭汝瑰得知組織的意見后,立即表示愿意全力配合。
郭汝瑰在國民黨內部一向不喜爭強好勝,但是聯系到組織后,他認為要想得到更有用的情報,就必須要讓自己手中的權力更大一些,這樣辦起事來才方便。
圖|郭汝瑰劇照
之前郭汝瑰在作戰中的表現,深得蔣介石賞識。只要郭汝瑰態度積極,有向上爬的意思,蔣介石肯定會提拔他。
果然,解放戰爭開始,郭汝瑰順利成為了國民黨國防部作戰廳廳長,成了蔣介石的心腹。蔣介石喜歡聽奉承的話,因此周圍真正有能力的心腹沒有幾個,擬定作戰計劃的任務經常會落到踏實肯干的郭汝瑰手中。
著名的淮海戰役的作戰計劃,就是郭汝瑰擬定的,他原本是想來一場小戰役,吃掉一部分國民黨部隊,畢竟他還不敢將事情做得太過明顯。計劃中,郭汝瑰打算把黃百韜的兵團引進我黨的包圍圈。
蔣介石看過作戰計劃后,認為黃百韜的部隊還不夠,增加了幾個部隊,又修改了幾處。最后,蔣介石親手將自己的十幾萬大軍往我黨的包圍圈中送。
解放軍大獲全勝,這次的勝利,主要是我黨安排在敵人內部的三名特工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一名毫無疑問是郭汝瑰,另外兩名是韓練成和劉斐。韓練成是李仙洲的部下,在淮海戰役中,他報告上級“臨陣失蹤”,導致國民黨內部陷入了混亂,指令到達不了部隊。最后,李仙洲的大軍沒有突圍成功,全軍覆滅,只剩下韓練成單槍匹馬回來復命。
由于我黨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這三人互相都不知道彼此的真實身份。戰后,蔣介石將這三人叫來辦公室問責,不知對方身份的三人開始相互推卸責任。最后三人說著說著,居然默契地將禍水引到了陳誠那邊,并把黑鍋丟給了不在場的陳誠。
蔣介石具體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神不知鬼不覺地就吃了一場敗仗,戰后找不到“該負責”的人也很正常。所以蔣介石也認為,自己的這三位心腹是無辜的。
杜聿明卻咬緊這件事不放,多次在會議上對郭汝瑰出言不遜。有人說杜聿明是因為打了敗仗被陳誠罵了找不到人宣泄,才把氣都撒在郭汝瑰身上。蔣介石自然也聽說了這些事,他是一個多疑的人,決定派兒子蔣經國去郭汝瑰家中試探。
圖|蔣經國與蔣介石
蔣經國的住處與郭汝瑰相近,卻從來沒有交集。蔣經國拿著地址轉了一圈都沒有找到郭汝瑰的家,最后還是在當地居民的指引下找到了。郭汝瑰住在深巷,周圍來往的都是普通百姓,這個位置一點都不像是國民黨高層領導住的的地方。
郭汝瑰住二樓,是租的房子,一樓是一戶賣豬肉的人家,遠處就能聞到一股豬肉的味道。蔣經國與身邊人打趣道:“看來郭先生是很喜歡吃豬肉了,直接住在賣豬肉的樓上。”
一行人上樓,當時郭汝瑰不在家,開門招待的是郭汝瑰的母親。結果一進門,蔣經國就發現郭汝瑰家中居然連幾件“像樣”的家具都沒有,沙發上還打了一塊補丁。郭汝瑰的母親不卑不亢地倒好了茶水。蔣經國簡單地與郭母聊了一會兒。
蔣經國在屋子里轉了轉,發現書架上有不少蔣介石的著作。當蔣經國回去復命時,堅定地對蔣介石說道:“郭汝瑰這個人不僅忠誠,還十分廉潔,是一名難得的官員。”
當蔣介石聽到郭汝瑰收藏了不少自己的著作時,就更加相信他了。
1949年12月,蔣介石電令郭汝瑰帶領72軍死守四川。然而,郭汝瑰帶領部下發動了起義。遠在臺灣的蔣介石得到消息后,才開始在心底質疑郭汝瑰的真實身份,不過此時的他只能拍桌泄憤,其他的什么都做不了。
郭汝瑰身份特殊,在國民黨中頗有威信,他可以幫助大陸聯系遠在臺灣的國民黨高層,勸他們為了祖國統一著想。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郭汝瑰的真實身份沒有公開,杜聿明臨死前也沒有聽到郭汝瑰親口承認。
圖|郭汝瑰
80年代后,組織才將郭汝瑰的真實身份公開,人們才知道,在戰火紛飛的抗日戰場,郭汝瑰將軍寧死不退;在波譎云詭的解放戰場上,郭汝瑰默默潛伏。幾十年來,他的名字和貢獻幾乎無人知曉。作為后人,我們應該記住郭老所做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