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8-24 07:41來源:三峽日報
責任編輯:付婕
打印
8月18日,“2023全球智慧教育大會”在北京開幕,大會以“教育轉型與數據治理”為主題,邀請國內外教育界、科技界、企業界的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探討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戰略與推進路徑,分享智慧教育新理論、新技術、新觀點、新成果。參會國際國內嘉賓超過300人,現場參會代表逾1200人。宜昌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鄧玉華受邀作主題報告,向參會代表推介宜昌教育數字化轉型經驗——建強教育大腦,賦能宜學之城。
宜昌教育為何能在國際舞臺上亮相?教育數字化有何經驗?為學生和家長提供了哪些便利?連日來,記者進行了采訪。
全市建成110所智慧校園
“2023全球智慧教育大會”的優秀案例評選中,宜昌共有3份案例入選。市教育信息技術中心的《統建共享、創新應用智慧教育平臺》、西陵區唐家灣中小學的《“小”先生 “大”課堂——國家平臺助力項目式學習激活“課后三點半”》、夷陵區實驗小學的《開啟數字化閱讀新生態 創建現代化書香校園——基于國家智慧教育讀書平臺的學校智慧閱讀實踐》,被收錄編入會議刊物《2023年度智慧教育優秀案例》。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全市依托智慧城市建設,構建教育大腦,探索形成“1平臺+3領域+N場景”體系,推進教育數字化發展,連續兩年在湖北省基礎教育信息化綜合考評中位居第一,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義務教育陽光招生等一批“互聯網+”應用案例獲教育部表彰推介。
“1平臺+3領域+N場景”中,1平臺為數字基座,3領域為教學智能化、服務人性化、管理數字化,N場景為智能教學、產教融合、培訓監管、陽光招生、花朵護航等。
數字基座是教育數字化發展的中樞底座。宜昌近三年投入4.6億元,提升軟硬件基礎環境。制定《宜昌市智慧校園基礎設施建設規范》,建成覆蓋所有學校的教育專網,互聯網總出口帶寬達40G,無線網絡實現校園全覆蓋。全市師機比1:1,生機比7:1,班班通、錄播教室、創客教室等成為學校標配。
截至目前,全市92.3%的義務教育學校達到現代化標準,建成智慧校園示范校110所。
數字賦能激活“課后三點半”
“小先生們,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動手,制作出屬于自己的'加油鴨’吧!”伴隨著國家平臺課后托管課程屏幕上老師清脆的一聲吆喝,唐家灣中小學“巧手慧心”教室炸開了鍋。班級老師田莉把這堂《巧手制作“加油鴨”》課配備的材料包發給班里每一個孩子。學生們一邊交流著剛剛從視頻里學到的非遺制作技藝,一邊興致勃勃地做起“加油鴨”,歡笑聲此起彼伏。
這就是唐家灣中小學“灣區線上小先生”主題課程新模式。學校以“小先生·大課堂”為主題,開展國家平臺助力下學生項目式學習的深度實踐,逐步推動線上課程和線下資源的研發從“優”到“強”的蝶變,激活“課后三點半”。
這是全市教育數字場景應用的一個縮影。
數字賦能助力“雙減”、實施義務教育課后服務,宜昌推出《創造未來》科普網絡課堂等22個主題、31門課程資源,上線“愛問”網絡輔導平臺,開設名師課堂、錯題分析、陽光心理等6大板塊,私人定制“周末課堂”“寒暑假有約”等開放式服務。
截至目前,已有20多萬名學生參加網絡資源學習,7萬多人次參加網絡直播學習,有效滿足了家長、學生個性化課后服務需要。
“一站式”招生讓家長“零跑腿”
“太方便了,一趟都沒跑,就收到了小學錄取通知書!”家住東山大道的吳女士,小孩今年上小學,全程在手機上操作申請學位,足不出戶就給孩子報上了名。
以前中小學新生報名須帶身份證、戶口本、房產證、醫學出生證等原件和復印件,到所在片區學校登記,常常要排長隊,如果資料不全可能要往返跑幾趟。
現在,家長在網上注冊后,系統可以自動顯示家庭的戶口本、房產證和孩子的醫學出生證等,供系統自動比對,符合條件、在招生片區范圍內的學生,系統自動受理,經學校、區教育局審核后,直接發送電子入學通知書。
這是宜昌“一站式”招生入學,匯聚公安、規劃、衛健等30多個部門數據,建立義務教育陽光招生平臺,實時監測學位供需變化,動態調控劃片招生區域。開通“宜格服務”小程序等移動端辦理渠道,自動關聯比對新生信息,精準匹配對口學校,入學信息直達家長手機,實現數據網上核、家長“零跑腿”。平臺上線以來,累計服務新生9萬多名,數據匹配率達93.2%。
除了新生入學外,教師資格認證、學歷認證、校車審批、學生資助申領等都可在網上辦理。
據了解,宜昌智慧教育平臺聚集應用系統11個,提供招生入學、后勤管理、教育督導、線上審批、網絡教研、教學資源等25項數字應用和低代碼平臺,匯聚各類數據超5億條,開通師生個人網絡學習空間130萬個,上傳數字教學資源近150萬份,供師生個性化選擇。
在校園安全方面,教育系統與公安、市場監管、城運中心等部門共享數據,建設校園安全智能平臺,守護師生人身安全、交通安全及“舌尖上的安全”。
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鄭延 通訊員 黃家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