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閱讀史源歷史專欄第4279期。1900年,積貧積弱的清王朝再遭重擊:英、美、日、俄、德、意、法、奧組成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及王公貴族逃往西安,列強軍隊長期在北京城燒殺搶掠,最終清朝與各國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北京是清朝的統治和文化中心,當年被列強毀壞和強行帶走的珍寶不計其數。
雖然不久后清王朝便被推翻,但大部分侵略國并不承認1900年的侵華罪行,大量稀世之寶仍然在海外的博物館里展覽,有不少甚至成為皇室、富豪的私藏品,無法回到祖國懷抱。八國聯軍侵華是非正義的戰爭,但歷史問題比較復雜,我國一直在使用外交手段進行解決。當年的八國聯軍中,只有兩國主動向中國政府歸還了部分寶物,分別是哪兩個國家呢?
第一個是德國。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成了戰敗國,軍事和經濟都遭到重創,不得不簽訂懲罰性條約,遭受其他歐美強國的壓榨。為了重建國家,德國政府必須主動緩和國際關系,為自己贏得生存空間。當年德軍從北京城搶走了不少古代天文儀器,如天體儀、璣衡撫辰儀、渾天儀等。1921年德國將這批國寶歸還給中國的北洋政府,借此向我國示好。在中國近代,確實與德國政府有一段開展貿易合作的歷史,甚至包括武器進口。三十年代國民黨中央軍的“德械師”,具備一定的實力和知名度,抗戰時也發揮了作用。
1945年,德國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受慘敗。這一次德國人的反省態度,遠好于一戰。他們承擔了發起戰爭的罪責,并向各受害國誠摯道歉,至今還在向一些國家支付二戰賠款。1955年,東德(民主德國)向新中國政府歸還了3冊《永樂大典》,這部寶書在八國聯軍侵華時被大量損壞、掠走,至今還有很大一部分流落海外。而說到東德的這次還書行為,就不得不提另一個大國。
沒錯,第二個向中國歸還國寶的侵略國,就是俄國(蘇聯)。沙俄當年搶走的《永樂大典》卷冊遠比德國多,達到64冊。1949年新中國建立,我們跟“老大哥”蘇聯一樣都是社會主義國家。不久后在遠東地區十分關鍵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志愿軍出兵打服了聯合國軍,客觀上蘇聯的安全和空間也得到了保障,對新中國刮目相看,兩國關系更加親密。1951年-1954年,蘇聯政府把當年沙俄軍隊掠走的《永樂大典》,全數還給了新中國政府。五十年代東德也是社會主義國家,得到蘇聯的扶持和支援,跟中國屬于同一陣營。“老大哥”帶頭歸還了《永樂大典》,東德受到影響,于1955年將那三冊古書還給了我們。
另外,蘇聯和東德在還書時,都向中國人民表達了歉意,承認當年那場戰爭的非正義性。當時這兩個國家都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跟幾十年前的帝國主義政府有很大區別,替早已消失的舊政府道歉,壓力相對不是那么大。當然,即便如此這個做法還是很難得的。希望更多的流失國寶,能夠盡快回歸祖國。
“史源歷史專欄”由中國近現代史作家運營,專注于黨史、軍史、戰史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歷史全貌,帶來精彩歷史細節。歡迎關注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