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2日電(記者應妮)針對故宮94年來首開夜場舉辦“上元”燈會后的爭議,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2日在北京首度予以公開回應,“今年正月十五,我們的月亮比巴黎的圓。”
故宮博物院2日舉辦黃廷方慈善基金捐資故宮博物院簽約儀式。單霽翔為在場來賓介紹了一年來故宮的情況,隨即說到剛剛結束不久并引起爭議的“紫禁城上元之夜”燈會。
故宮博物院于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舉辦“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動,是故宮博物院建院94年來第一次在晚間免費對公眾開放,也是紫禁城古建筑群第一次在晚間被較大規模點亮。 中新社記者杜洋攝
“我們在春節前一天接到北京市辦燈會的提議,思考了三天之后從正月初四開始啟動,用8天時間制作,前后一共奮斗了12天,終于做出了有史以來首次晚上接待觀眾的上元燈會。”
他在PPT上展示了一張午門燈光的照片,“很多人看到午門燈光的照片都說,燈光太炫了。但這其實只是我們整個燈會的開頭。當觀眾往里走,350個紅燈籠沿著城墻排開,長長的近千米城墻上,觀眾都往西邊拍照,因為可以看到夜間點亮的三大殿和部分后宮,暢音閣也唱響了京劇,接著會走到明星角樓——東北角樓,繼續往前走,屋頂上能看見千里江山圖,把自然景觀和建筑融為一體,來到神武門這里有希臘的文物展,最后走下神武門還能看到燈光打在紅墻上的詩句。”
2月19日晚,以藝術燈光形式投影于古建屋頂上的《千里江山圖卷》。 中新社記者杜洋攝
單霽翔說,對這個燈會人們有不同的認識,有的說不如巴黎圣母院的燈光好,“我趕快去看了一下,確實很精彩,但是二者是不一樣的。巴黎圣母院的燈光秀是人站在那里看燈光的變化,以建筑為屏幕;而我們是人走在燈光中,走在環境中,隨著個人的參與來觀賞。”
“我個人認為,今年正月十五,我們的月亮比巴黎的圓。”話音甫落,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為什么12天能做出這樣一場燈會?單霽翔自問自答,首先是故宮人的激情,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故宮既是博物館又是景區,要在文旅融合方面做出一些實踐。同時也得益于持續了18年的古建修繕工程,否則就不可能呈現紫禁城的完美景觀;大量文物隨著“平安故宮”工程得到了修復,才能有“紫禁城過大年”中如此大規模的文物展現光彩。
2月19日晚,觀眾在晚間游覽故宮。 中新社記者杜洋攝
此外,故宮首次復原的天燈、萬壽燈被單霽翔稱為“故宮最大的文化創意產品”。他表示,故宮文物保護基金會將拍賣這套天燈、萬壽燈,拍賣所得將捐贈給山西、廣西、內蒙古的貧困孩子和文化事業。“希望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能積極參與,我保證拍賣只此一套。明年故宮會再做一套天燈和萬壽燈并永久珍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