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長江肥魚學名長吻鮠,俗稱長江鮰魚、江團,與刀魚、鰣魚、河豚并稱為長江四大名魚,是典型的長江洄游性魚類。每年春天,長江肥魚成群結隊從長江中下游上溯到宜昌西陵峽口江段時,體內脂肪含量達到最高點——魚至此則聚,魚至此則肥,故宜昌人形象稱其“肥魚”,并引以為傲。據文獻記載,以宜昌虎牙灘至南津關所產肥魚為最肥美,歷來為當地的文人墨客所贊頌。著名宋代詩人蘇軾賦詩贊肥魚:“芽姜紫醋炙銀魚,雪碗擎來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氣在,此中風味勝純鱸”。此魚在明朝初期就作為珍品,獻給明太祖朱元璋,從此一直被列為珍品。有“千里送名魚,皇家席上珍”之說。 地域范圍 宜昌長江肥魚分布于長江宜昌江段,該江段屬于鄂西山區向江漢平原的過渡江段,全長232公里。位于東經 110°51′—111°39′,北緯30°32′—31°28′。東接當陽、遠安,西鄰秭歸、興山,南靠枝江、猇亭、點軍,北與??到尤?,沿江兩岸均屬宜昌管轄。境內形成了山地、丘陵、河谷等多種地貌,最高海拔2005.5m,最低海拔51.6m。區域范圍內2012年宜昌長江肥魚現存欄200萬尾。 產品品質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宜昌長江肥魚背部琥珀色,腹部白色,鰭為灰黑色。 其魚肉質細嫩、無肌間刺、肉滑如玉、入口即化、味淡雅甘醇;尤其所燉魚 湯,白若瓊漿、潤澤爽口、甘如玉液;其鰾肥厚,自古以來為食中珍品。 2、內在品質指標:宜昌長江肥魚品質優,營養價值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