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在《送桂州嚴大夫》詩中云:“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戶多輸翠羽,家自種黃柑。遠勝登仙去,飛鸞不假驂。”湖南稱 “湘”,廣西在湖南之南部,韓愈詩題中的桂州,治所在今廣西桂林市內。據官方纂修的《大明一統志》記載:“八桂,廣西桂林府郡名。”當時廣西省會駐桂林,以桂林代表廣西。從此,廣西稱“八桂”正式在官書中固定下來了。
桂在廣西最早用作地名,是秦代設立的桂林郡——桂林,一開始是行政區域,后來才變成城市名。很多朋友都特別的好奇為什么叫八桂,而不是六桂、七桂、九桂?且八桂又是指哪八個地方呢?很多文人學者都對這個歷史問題進行過研究,得到很多的結論,但是對于八的定義卻相當模糊。
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八并不是一個具體的數據,而是指“大且多”,大意是"桂樹大片成林,桂花滿山遍地,形容桂樹桂花之多。"因此八桂并不是代表八個地方。山海經古人有詩云“番禺之西,八桂成林”,因此用“八桂”來簡稱廣西。
但是在民間,我的祖父祖母們卻是這樣告訴我們的,“八桂”其實是兩種植物,八是指八角,桂是指桂樹,合稱為八桂。這是因為八角和桂樹一樣是廣西的特產,都是一種重要的藥品和香料。
但是這樣的說法并不能夠得到專家們的認可,可大家都覺得八桂形容桂樹、桂花之多更有意境,更有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