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廣州/深圳能夠晉身為一線城市,而天津、重慶、蘇州這些GDP相近的城市不能?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線城市的標準是什么。
肯定不是GDP,也不是政治層級。
在我看來,一線城市,和二線的區別就是:在重要的產業經濟領域內,是否具有全國性的影響力。
比如說,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上海是經濟金融中心,而各地省會就僅僅是各省的經濟中心,或者華東、華北、東北、華中等區域的中心。
首先看廣州,廣州是廣東的省會,華南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但是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廣州的地位和武漢、沈陽、成都就沒有什么分別了。
廣州最大的優勢是:這里是中國的商業中心。什么?不是上海嗎?還真不是。
廣州有一個外號,“黑人之都”,說的是廣州目前生活有30萬非洲黑人。這些黑人為什么來廣州,而不是去上海?因為廣州是中國商品的貿易中心,在這里,他們能夠一站式采購到銷往亞非拉地區的絕大部分商品。
對外:廣交會,又名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每年兩次,萬商云集。
對內:遍布廣州大街小巷的批發集市,衣服鞋襪、五金日雜,無數的商品從沿海的加工廠匯集到這里,然后批發到內陸的二線、三線、四線城市。對于仍然處于勞動密集型產業階段的中國制造來說,廣州的中轉貿易中心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
然后看深圳,深圳的gdp老四的位置已經岌岌可危,又不是直轄市,很多人就不服氣了。但是在我看來,即使未來天津、重慶、蘇州的GDP統統超過,深圳的一線城市地位依然牢固。
因為深圳是中國的科技產業中心。深圳就是中國的硅谷。什么?不是北京嗎?還真不是。
深圳有中國最大的互聯網企業騰訊,有中國最大的通訊制造商華為和中興,有中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比亞迪,有中國最大的手機觸摸屏制造商歐菲光,有中國最大的醫療器械企業邁瑞,有中國最大的激光器械企業大族激光……有A股上市公司中最多的民營科技企業。
由于深圳的創業風氣,創業板的金融支持,在IT制造業領域內的強大產業生態,在邁向產業升級的中國經濟地圖中,深圳的地位是無可取代的。
北京,政治文化中心;上海,經濟金融中心;廣州,商業貿易中心;深圳,科技創新中心。這就是北上廣深位居一線城市的主要競爭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