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中醫(yī)藥》2018年18期,載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醫(yī)史文獻研究所王宏利中醫(yī)學者文章:《“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析》,讀后有感于下。
一、原文:
日前授課,偶有學生問及《內經》:“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之義,倉促間不能詳解。后遍索而尋之,見古今諸家,各有所得,然或于其陰陽之旨,未辨而明之,或于其理雖中,而言未詳之。今以卑言,嘗論潛闡,望學者共榷之。 “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一句,出自《素問·五常政大論篇第七十》。 “歧伯曰:陰陽之氣,高下之理,大小之異也。東南方,陽也,陽者其精降于下,故左熱而右溫;西北方,陰也,陰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而又涼。是以地有高下,氣有溫涼,高者氣寒,下者氣熱,……帝曰:其于壽夭何如?歧伯曰: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庇谄湟庖玻骷宜圆煌?。
《傷寒直格論方·卷中·傷寒總評》 “冬腎水陰王而寒,復以天地寒則腠理閉密,而陽氣收藏固守于內,則適當其平,而以能內外之寒。夏心火陽王而熱。復以天氣熱則膚腠開泄。而陽熱散越于外,適當其平,而以能內外之熱。萬物皆然。此陰陽否泰大道。造化之理,蓋莫大乎此也。然隨秋冬否閉,此以其肺腎陰王而得其所,故康強省病,而病亦輕微也;春夏開泰,以其肝心陽王,故怯弱多病,而病熱怫郁,則陽氣散越,故病甚則多死亡?!?/span> 《脾胃論》:“《五常政大論》云∶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陰精所奉 ,謂脾胃既和,谷氣上升,春夏令行,故其人壽。陽精所降,謂脾胃不和,谷氣下流,收藏令行,故其人夭,病從脾胃生者二也?!?/span>
《古今圖書集成醫(yī)部全錄卷一百十七·運氣門·陰陽壽夭論》:“五常政大論云: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夫陰精所奉者,上奉于陽,謂春夏生長之氣也。陽精所降者,下降于陰,謂秋冬收藏之氣也。且如天地之伏陰,其精遇春而變動升騰于上,即曰生發(fā)之氣;升極而浮,即曰蕃秀之氣。此六氣右遷于天,乃天之清陽也。陽主生故壽。天之元陽,其精遇秋而退降墜于下,乃為收斂殞殺之氣,降極而沉,是為閉藏之氣。此五運左遷入地,乃地之濁陰也。除主殺故夭?!?/span> 其所言者,皆以春夏行陽令,秋冬行陰令,故生長收藏之機存也。然何故春夏之季為陰精所奉,秋冬為陽精所奉,語之未詳。所以者,于古人,其理所以然也,而今人不曉陰陽,未通精氣,故不明所以,曲意諸多。又有 “陰精所奉”為保養(yǎng)陰精之意,其意遠矣。
夫此句之根,在于“精”之一字,無此字而言不成、句不通也。精者,真也。陰精者,陰氣之真也,故曰真陰;陽精者,陽氣之真也,故曰真陽。故陰精、陽精者,乃真陰、真陽也。道家謂之真水、真火是也。此真陰、真陽,真水、真火何在?
《管子內業(yè)篇》曰:“精,氣之極也。”《天元紀大論》:“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惫赎幘?,陽氣之變也;陽精者,陰氣之變也。正乃道家所謂,火中之水方為真水,水中之火乃是真火也。此真水、陰精乃存于陽氣中,真火、陽精乃存于陰氣之中,隨氣升降也。因陽氣主生,故陰精隨陽氣上奉;陰氣主降,故陽精隨陰氣下降。見下圖。 所以,陰精所奉者,乃春夏之際,陽氣升發(fā),由漸而極,由溫而熱,氣極化而成精之意。因其順生長之意,故寓萬物生長而壽。陽精所降者,乃秋冬之際,陰氣降收,由漸而極,由涼而寒,氣極化而成精。因其順收藏之意,故寓萬物收藏而夭。 觀《內經》七篇大論,言天地陰陽之氣,其意幽深,非曉陰陽者不明也。今人不明所以,曲意而妄言,何其陋也。若夫,通曉陰陽,把握精氣,何能誤哉!嗚呼,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古人誠不欺我!
就此認為:陰精所奉者,乃春夏之際,陽氣升發(fā),由漸而極,由溫而熱,氣極化而成精之意。因其順生長之意,故寓萬物生長而壽。陽精所降者,乃秋冬之際,陰氣降收,由漸而極,由涼而寒,氣極化而成精。因其順收藏之意,故寓萬物收藏而夭。觀《內經》七篇大論,言天地陰陽之氣,其意幽深,非曉陰陽者不明也。今人不明所以,曲意而妄言,何其陋也。若夫,通曉陰陽,把握精氣,何能誤哉!嗚呼,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古人誠不欺我!
二、評析:
“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 ,對 這一句之理解,“古今諸家,各有所得” 均不著邊際,?宏利先生據此之“析”也不著邊際,學生問及當然“不能詳解”。由此說明“古今諸家”未能得《內經》之要,當然當今之中醫(yī)學術界也未能得《內經》之要,其中醫(yī)基礎理論才如此不堪!當今之中醫(yī)學術界未能得《內經》之要,不僅對“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 這一句不能理解,還有很多,例如《黃帝內經》中陰陽應象大論中提到的“七損八益” 等等……。
金元四大家之首,寒涼派的創(chuàng)始人劉河間,在其《傷寒直格論方·卷中·傷寒總評》中,所論“冬腎水陰王而寒,……而病熱怫郁,則陽氣散越,故病甚則多死亡?!?/span> 與“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 這一句不沾邊,風馬牛不及,絕不能以此作為解讀《內經五常政大論》中,“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這一句。
李東垣在其《脾胃論》對“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 這一句, 是否直接予以解說不得而知。但按王宏利先生所引用的: “陰精所奉 ,謂脾胃既和,谷氣上升,春夏令行,故其人壽。陽精所降,謂脾胃不和,谷氣下流,收藏令行,故其人夭,病從脾胃生者二也” ,這一引述看: 這個“陰精所奉 ,謂脾胃既和…” ,與《五常政大論》所論的“陰精、陽精”其概念不同。此處之“陰精”是指谷物之精氣,“谷氣上升”四布為“營”,而不為“壽”,“谷氣下流”外泄為病,而不為“夭”?!肮葰狻敝尻栆松灰私?,“谷氣”之清陽不升而降為洞泄之病,故名“脾胃論”
《古今圖書集成醫(yī)部全錄卷一百十七·運氣門·陰陽壽夭論》,陳夢雷所說,“五常政大論云: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夫陰精所奉者,上奉于陽,……。” 這一論點有違陽升陰降之陰陽原理?!瓣柧嫡?,下降于陰,謂秋冬收藏之氣” ,這是亂說,正常之四季中春夏生長之氣為“生”,秋冬收藏之氣為“種”,春夏生于“種”,秋冬收藏之“種”為來年之“生”,這與“陽精所降其人夭” 同樣不沾邊。說“陽主生故壽” ,直接與“陰精所奉其人壽” 相矛盾。
所以王宏利先生才說,古人對此所解“曲意諸多”,并說“觀《內經》七篇大論,言天地陰陽之氣,其意幽深,非曉陰陽者不明也。今人不明所以,曲意而妄言,何其陋也。” 正如此,才有中醫(yī)學者認為: 陽精所降者,乃秋冬之際,陰氣降收?!瓣幘钊藟邸!标幫仙?,往上升,我們知道往上就是陽,那么不就是陰化為陽了嗎? 陰化為陽,所以才說“其人壽?!边€有中醫(yī)學者認為: “陰精上承的地方,陽氣堅固,故其人長壽;陽精下降的地方,陽氣常發(fā)泄而衰薄,鼓其人多夭?!比涨笆谡n,偶有學生問及《內經》:“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敝x,倉促間不能詳解。后遍索而尋之,見古今諸家,各有所得,然或于其陰陽之旨,未辨而明之,或于其理雖中,而言未詳之。
三、千古之迷
王宏利先生就此認為: “夫此句之根,在于“精”之一字,無此字而言不成、句不通也。精者,真也。陰精者,陰氣之真也,故曰真陰;陽精者,陽氣之真也,故曰真陽。故陰精、陽精者,乃真陰、真陽也。道家謂之真水、真火是也。此真陰、真陽,真水、真火何在? ” 王宏利先生雖意識到“此真陰、真陽” ,卻不知“真水、真火何在? ”是因為不八卦中的坎離二坎之象。所以王宏利先生才感嘆道,“其意幽深,非曉陰陽者不明也” !這也說明當今之《中醫(yī)基礎理論》教材中,沒有把“陰陽”概念摘清楚才有此嘆。
現(xiàn)有中醫(yī)學者妄推:“陰精所奉人壽” ,陰往上升就是陽,就是陰化為陽,所以才說“其人壽”?!瓣柧灯淙素病?,陽往下降就是陰,化為陰就要死,所以才說“其人夭”。假如陰氣持續(xù)下降,降到降無可降就會沖陰而陽而上升,以至于周而復始,循環(huán)不已。上升屬于陽,于是陰陽就會反復如此升降,陰陽也就會交替不已。假如陽氣上升不已升到頂端,就會又一次下降,也會周而復始,形成了陰陽的交替循環(huán)運動。明白了陰陽升降之理,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在正常情況下,陽氣處于上升狀態(tài)時,身體輕快,反之當身倦無力時候,必然是陽氣不升導致。身倦其實是陽氣下降的結果,而不能簡單的歸結為氣血虛之類的說法。假如我們在濕土季節(jié)遇到主訴身倦的患者,首先應該想到的是陽氣不升而不是血虛氣虛。這個結論也說明了中醫(yī)概念的動態(tài)性質。陽氣雖然上升不已,但是升是有限度的,因為陰氣具有收斂收藏的性質,處于下面的陰氣會吸引陽氣,拽著它讓它不能無限度的升。陰氣雖然下降,但是也不能無限度的下降,因為陽氣具有上升之力,就會吸引著陰氣,使得陰氣不至于虛脫。兩者之間的吸引力保持一個動態(tài)的平衡,是維持生命的基本需要。一旦二者稍微不平衡,就會發(fā)生疾病。一旦二者之間完全失去平衡,就是生命的結束。這就“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 之含義。
《陜西中央》載文: 《素問·五常政大論》云:“陰精所奉其人壽”,主要是指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對人壽命長短的影響。然而,“陰精所奉”在臨床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盡管后世醫(yī)家時有發(fā)揮,但終未能盡明其意,筆者對此略有體會,現(xiàn)作以初探,失當之處,特請同道指正?!瓣幘睢钡膬群?“陰精所奉”,意思是西北方地高氣寒,陰精上奉而氣不妄泄。對此,歷代注家多有闡發(fā),如王冰云:“陰精所奉,高之地也。一陰方之地,陽不妄泄,寒氣外持,邪不數中,而正氣堅守,故壽延?!彼未罟鶕约旱呐R床體會,主要從脾胃功能的盛衰進行解釋,指出:“陰精所奉,調脾胃既和,谷氣上升,春夏令行,故其人壽”。陰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主要包括精、血、津液。精是陰液中最寶貴的物質,習慣上稱為“腎精”,它來自父母,靠后天供養(yǎng),是繁衍后代,決定察賦及個體體質與壽命最根本的因素。張景岳《真陰論》云:“五液皆歸乎精,而五臟精皆歸乎腎,。說明腎精充足,則生命力強,更能適應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抵抗不良因素的刺激……。
三、坎離二卦與陰精、陽精
王宏利先生已意識到“真陰、真陽” ,因不知其真陰、真陽為道之體,而不知何為“真水、真火” 。太極圖中之黑白魚是“真陰、真陽” 之象征 ,為道之體,八卦中純陰純陽之坤乾二卦也是如此。太極圖中黑白魚之白黑眼點,是“陰中之陽,陽中之陰” 之象征 ,為道之用,八卦中除純陰純陽之坤乾二卦外的其它六卦也是如此。純陰純陽之坤乾二卦就是“真陰、真陽”。純陰純陽之坤000乾111二卦,其中爻相交后,純陰之坤乾就演變?yōu)榭藏?10,純陽之乾卦就演變?yōu)殡x卦101,坎卦010居北屬水,離卦101居南屬火。坎卦010是“陰中之陽” 之象征為陰卦,這個“陰中之陽” 來自純陽乾卦之中爻為“真陽”。離卦101,是“陽中之陰”之象征為陽卦,這個“陽中之陰”的陰來自純陰坤卦之中爻為“真陰”。知此太極八卦之陰陽其象征的道體道用之關系,就知什么是“真陰、真陽” ,“真陰”就是真水、真陽”就是真火。知此,就知《內經》各篇所論之陰陽其含義,就知《陰陽應象大論篇》中,“夫陰陽者,天地之道” 說的什么!
坎離二卦與陰精、陽精。坎離二卦是虛心實腹之象征,坎中之陽為“真陽”之道體叫“陽精”,離中之陰為“真陰”之道體叫“陰精”。陽升陰降,“陽精”上升養(yǎng)心陽,“陰精”下降養(yǎng)腎陰。心之真陰為體,腎水之陰為用,腎之真陽為體,心陽之為用?!瓣柹幗店庩栄h(huán)絕不能相反,所以“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 。這說明“陽精”宜升不不宜降,降者“其人夭”,降者也“其人夭”;同樣陰精宜降不宜升,升者也“其人夭”??搽x倒置實心虛腹者,就是其“陽精降,陰精升”其倒立之象,絕不能去練什么“取坎填離”之功!。知此,就知《內經五常政大論》中所說“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之真實含義是什么。《內經五常政大論》中所說“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 ,就是對《老子》第三章中,“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這一精神之運用?!疤撈湫?,實其腹” 就是坎離二卦之象征,坎卦中之陽爻就是只升不降之“陽精”,離卦中之陰爻就只降不升之“陰精”,“陽精上升”人精神飽滿,“陰精下降”體健骨強。要知道《老子》、《莊子》、《內經》三位一體,讀不慬老莊就讀不慬《內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