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提升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南山中學于近日正式啟動師德大講堂,這是學校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又一有力舉措。
學校已將師德大講堂納入校本全員培訓項目,并融入黨建活動之中,旨在引導廣大教師崇師德、強素質、樹形象,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廉潔從教的人民滿意的教師隊伍。師德大講堂的主講人為校級以上師德先進個人、中層干部及有關專家,每月舉行一期,全校教工參加,并將建立長效機制。本期綿陽招聘網(www.myzpw.cn)推出的南山中學優秀師德標兵肖興蓉老師的師德師風建設專題講座。
王陽明說:“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心是身體和萬物的主宰,當心靈安定下來,不為外物所動時,本身所具備的巨大智慧便會顯露出來。
我對良知的第一層理解是堅守,堅守“誨人不倦”的敬業精神。
從我們選擇教師這個職業的那一天開始,就注定我們已經選擇了平凡。直面當下,商品經濟的沖擊使得人的欲望日漸膨脹。許多人竭盡全力攫取財富,卻不清楚自己的生活何以越來越迷惘糾結,日甚一日地充滿挫折與焦慮,沒有安全感和存在感。然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是演員,卻總有仰慕的目光追隨,虔誠里滿是對智慧的渴望;他們不是音樂家,卻能讓知識的清泉叮咚作響,奏出優美的旋律;他們不是雕刻家,卻以仁心妙手,塑造著一批批靈魂。他們,甘守清貧,甘守平凡;他們,堅守講臺,堅守理想;這便是良知。
古有孟子認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王夫之也強調“講習君子,必恒其教事”??梢姡胖ベt都以“誨人不倦”為師者本職。
今有孟二冬教授,傳道,授業,解惑,他恪盡職守,完美地詮釋了一名教師的神圣使命;為人,為學,為師,他身體力行,酣暢地演繹了一代學者的真實情懷。盡管身患重病,他仍堅守自己的理想,堅守自己的本來,堅守自己的師德,這種始終如一的堅守,讓人感到敬重,讓人感到溫暖。
胡忠、謝曉君老師,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蓮!他們把身心的所有能量,都化作一點一滴的關愛,傳遞給草原上缺少親情的孤兒。他們用自己人生中最為美好的十二年時光,在塔公草原陪伴著這些孤兒長大成人;他們改變著孩子的命運,孩子們也成就了他們的赤誠。在這個物質生活極度繁盛的年代,他們依然堅守著信念。他們虧欠了自己年幼的孩子,卻是為了更多的孩子,他們放下自己蒼老的父母,卻是為了成為最好的父母。這不是絕情,而是極致的深情,這不是沖動,而是不悔的抉擇,這不是無奈,而是他們作為老師最本能的堅守。他們的堅守讓世界相信,精神無敵!
大山的女兒支月英老師,從教三十六年,守望一片深山,她把愛意播撒在了泥洋的青山綠水,讓這份愛生根發芽,承載起貧瘠山村的綠色希望。她跋涉了許多路,卻總是圍繞著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給孩子們的卻是甜。三十六年來,她守著這方偏遠的山村講臺,從“支姐姐”到“支媽媽”,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卻花白了自己的麻花辮。她用自己的不言之教,讓學生看見了什么是良知和操守,她和千千萬萬山村教師一道,努力實踐著中國山村的教育夢。
就是這些一個又一個的守夢人和筑夢人們,堅守在教育一線,圓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夢。多少年光陰輪回,多少個春夏秋冬。他們嘔心瀝血,孜孜不倦,哪怕青絲在陪伴中被歲月染成白發,哪怕青春在守望中被光陰飄成落花。
這就是老師:“吃也清淡,穿也素雅,心懷淡泊,起始于辛勞,收結于平淡?!彼麄儺敵踹x擇了平凡,便接受了平凡;他們當初選擇了平凡,卻又一直在追求著不平凡。他們把工作當成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放在肩頭,他們把堅守當成畢生信念烙進心中。
如果說“誨人不倦”體現著老師的仁心、耐心和敬業精神的話,那“學而不厭”則體現著老師內心的開放、自強不息和不斷進取。
我理解良知的第二層含義就是踐行,踐行“學而不厭”的進取精神。
我國古代思想家黃宗羲曾經說過,“道之未聞,業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則非師亦”。可見,兼收并蓄,博采眾長是教師的基本品質。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踐行“學而不厭”的進取精神。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知識在創新,“以教師為中心,靠兩支粉筆一張嘴”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課程“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傳統觀念下的“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聞道有先后”的觀點,也將被“教育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合作、學會實踐、學會創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師應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確教育方向,理清教育思路,積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把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結合起來,做一個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
教師的學習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專家引領、自我反思、課堂觀摩、同伴互助”等等。一個好教師,一心向學,在專家的引領之下,學習精辟的教育理論,在平時的教學中進行實踐回顧與審思,多聽、多看、多想、多嘗試,積極轉變教育理念,提高綜合素質,完善人格魅力。同伴互助更是一種相互切磋,相互勉勵和真誠分享的過程,更是我們團隊精神的體現?!秾W記》中說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也”,一個好教師,一定是個善于學習,樂于合作的人。
我是南山的一個普通的教師,我自2012年來到南山,至今已有近六年了,最近,我看了一下自己的文檔記錄,才發現六年的時間我竟已經上了34次公開課,而每一次公開課,都有一整個無私、團結、互助的團隊站在我的身后:正是有咱們化學組所有老師的傾其所有,毫無保留,一次次幫我反復打磨,才讓我在2014年的“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一路從市級一等獎,到省級一等獎,最終獲得國家教育部優質課一等獎;正是咱們信息中心老師們的無私幫助,提供各種技術支持,才讓我在第十三屆中國中小學校園影視教學評比中獲全國一等獎;正是咱們語文組老師們的鼎力支持,才讓我的論文在《創新人才教育》、《教育科學》等多本國家級刊物上發表;正是咱們南山人的團結、互助、進取、開放,才讓我有機會去展示自己,才讓我收獲了一次次的省級、市級賽課一等獎。我的每一次榮譽都不屬于我個人,都是站在我身后甘愿做背景的咱們最美南山人的集體智慧。這就是咱們南山的美,咱們南山人的美。
而我,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中,深刻體會了“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深刻體會了“學”因為“教”而日進,而日深,“教”因為“學”而益精,而益新。
心懷感恩,心懷進取,老一輩的南山人,他們就在不久前,就在不遠處,就站在那里,用他們一生的無私溫潤了南山,溫潤了新一代南山人的心。
我理解良知的第三層含義,就是傳承,傳承師者“言傳身教”的標桿精神。
南山圖書館正前面站著一個合手而立的孔子像,基座上有一行字:萬世師表。我很清楚,這四個字對師者無比隆重,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說明了教師以身作則的重要性。荀子曰:“夫師,以身為正儀,而貴自安者也”,更明確地提出了教師的典范作用。教師不僅要學習標桿,更應明白自己便是學生的標桿。
既是標桿,就應做有理想信念之教師,不畏權貴,不曲粉墨,堅守從教初心;傳承師者愛國奉獻,教會學生心中要有國家和民族,要明確意識到他們肩負的國家使命和社會責任;
既是標桿,就應做有道德情操之教師,離世脫俗,不塵不染,踐行教育為公;傳承師者明道厚德,引導學生追求真善美;
既是標桿,就應做有扎實知識之教師,嚴謹細致,盡職盡責,展示師表風范;傳承師者勤勉篤學,引導學生積極進取;
既是標桿,就應做有仁愛之心之教師,謙遜博愛,心存敬畏,實現教育夢想;傳承師者愛崗敬業,堅持用愛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最終實現終身教育。
這就是我理解的良知,這就是我為人師者的初心。
立足本來,教書育人乃師者本職,理應懷有“誨人不倦”之仁;吸收外來,開拓進取乃師者本分,理應懷有“學而不厭”之智;面向未來,薪火相傳乃師者本能,理應懷有“言傳身教”之明。
是為師德,是為師風。
是為良知,是為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