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凱叔講故事
凱叔說 kaishushuo 小時候,看到自己父母甜蜜的瞬間,心里會莫名地滋生喜悅和滿足;看到別人家的父母恩愛,會好羨慕那個孩子。 其實,每一個孩子心底都有一個美好的愿望,那就是——父母相愛。這份愛比父母單獨愛孩子本身,更能讓孩子感到幸福和安心。 想要孩子的未來幸福美滿,那就先讓孩子相信這世界上有幸福美滿的生活吧。 作者| 艾小羊 主播 | 蘇維 01 在上海新天地看到一對外國夫婦, 帶兩個孩子一起坐在露天酒吧門口, 給自己點了啤酒, 給孩子們點了果汁、炸薯角和披薩。 啤酒很快端上來了,夫妻開始碰杯,彼此深情對視。 此時,最小的孩子哭鬧起來, 他正處于“我是世界中心”的年齡, 不明白為什么吃的還沒來。 我心想,完了,夫妻兩人得去手忙腳亂管孩子了。 孩子是父母愛情的結晶,卻又是他們愛情的終結者。 只見媽媽把孩子抱在懷里, 安撫道:“你的東西還要等一會兒?!?/p> 然后又繼續與爸爸碰杯、微笑、親吻, 期間媽媽不斷地用手輕拍孩子的肩膀。 小家伙似乎感受到了父母之間溫暖的氛圍, 哼哼唧唧地哭了一會兒后, 在媽媽再次親吻他小臉蛋時,竟然破涕為笑了。 我被這一幕深深打動了。 我接觸過很多孩子的父母。 習慣的場景是:媽媽跟孩子無比親密, 怎么看孩兒他爹都不順眼; 或者爸爸把孩子當掌中寶, 開口閉口責怪媽媽這沒做好那沒做對。 總之, 很多有了孩子的中國夫妻,就像一個“育兒互助社”。 甚至很多時候,兩家老人也加入這個互助組織。 你看不到成人彼此之間的愛與理解, 孩子仿佛是連接大家的唯一紐帶。 02 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我總在思考, 怎樣讓孩子懂得愛是世界上最有力量、 最值得珍惜的事。 雖然我們在父母身邊,待了十幾二十年, 但成年以后,說起父母的教育, 其實很難回憶起一些刻骨銘心的時刻。 在我有限的回憶中,總記得有一年母親節, 父親給母親買了一套粉色波點的衣服。 母親覺得太花哨了,父親說:“不花,我都能穿?!?/p> 于是,他真的把衣服套上了。 也虧那衣服彈力好, 父親穿著它,搔首弄姿,母親臉都笑紅了。 那一刻,我覺得特別安心、踏實。 仿佛終于確信我成長在一個幸福的家庭, 我的父母很相愛。 成年以后,每次想起這個情景, 都愿這樣的時刻能再多一些。 可惜,我父母跟所有中國式父母一樣內斂, 并且以孩子為中心。 在我們面前, 要么一本正經地討論教育問題, 要么不厭其煩地互相埋怨。 03 太多的父母,有了孩子就忘了怎樣相愛。 我的朋友小米去年剛生了女兒,她說自從有了女兒, 就開始嫌棄老公。 以前她也是很粘老公的,但現在覺得,女兒最可愛, 并且只有女兒才是全心全意愛媽媽的。 我問:“你希望女兒幸福嗎?” 她說:“當然。” “那就應該花時間經營夫妻關系。 你們又不是沒有感情基礎,是你移情別戀了?!?/p> 小米癡癡地笑了, 說“移情別戀”這個詞用得太好了。 女人最嚴重的移情別戀,恐怕不是對某個男人, 而是對自己的孩子。 有了孩子,就輕易“移情別戀”, 因為沒有意識到,父母恩愛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而這種恩愛,要在孩子面前秀出來。 讓他們明白,父母彼此相愛, 是這個家庭存在的基石,是一切關系健康的基礎。 04 我很認可一種說法: 子女婚姻幸福,才是父母最成功的教育。 即使不結婚,也要學會如何與相愛的人相處。 長久而穩定的關系, 不僅給成年人帶來幸福感與安全感, 更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與機會, 去完成感情之外的修行。 而不是談一場戀愛,結一場婚,消耗大量的精力, 撕扯出太多的摩擦,血槽都空了。 愛,不是教育。 你給孩子看很多書, 告訴他們要寬容大度地對待愛人, 在愛情中做一個有趣的人,嘴皮磨破了可能都沒用。 愛是傳承。 每個人都會在成年后,無意識地重復父母的行為。 父母相愛的瞬間,是他們生命中的光。 當他們戀愛的時候,會無意識地向著這道光亮前行。 而從來不在孩子面前表現恩愛的夫妻, 可能贈予孩子好衣服、好飯菜、好學校, 卻沒有給孩子的生命中留下溫暖的愛之光芒。 孩子成年后,走入愛情,猶如在黑暗中摸索。 當美好的愛情慢慢呈現出現實的一面, 他們就開始迷茫不安。 從本質上,他們不相信長久的、美好的感情,因為在他們的成長中,缺失了相愛的榜樣。 05 中國父母往往有很強的奉獻精神。 覺得有了孩子, 再花精力經營與伴侶的關系,是自私。 其實“自私”,也是對孩子的良好教育。 只有你好了,天下才太平,無論世界如何冰冷, 別人如何待你,你要以舒適的姿態, 活得開心而自由, 而不是對自己好一點,就仿佛傷害了誰。 其實,父母完全可以“自私”一點, 你可以在孩子的哭鬧聲中, 淡定地舉杯、對視、親吻。 孩子也許在幼時,會因為不能完全占有媽媽的愛, 而失落傷心, 然而當他們慢慢長大,父母相愛, 就是孩子在世界上橫沖直闖,尋找自我的底氣。 很喜歡聽身邊的朋友說“我的父母相愛”。 能篤定而自信地說出這句話的人, 身上幾乎有同樣的特質: 自信、寬容、樂觀, 無論對朋友還是愛人,都赤誠寬容,很少誤解。 最好的家庭教育, 不僅僅是知識文化領域的引領與增值, 更要讓子女內心充滿力量。 父母彼此相愛,恩愛秀不停, 孩子才能堅信真愛可以戰勝時間的細碎磨損、 情緒的千變萬化。 這種堅信,能讓一個人在逆境中樂觀,順境中謹慎。 每個最終活成“越來越好的自己”的人, 其實都不是被挫折打磨,而是被美好引領的。 在孩子眼里,最美好的引領,就是我的爸爸愛媽媽。 凱叔問 孩子出生后,你是怎樣處理夫妻關系的呢?你是否在孩子面前“秀”過恩愛呢?歡迎給凱叔留言。
作者:艾小羊。復雜人生的解局人,品質生活的上癮者,專治各種不高興。代表作:《我不過無比正確的生活》。公眾號:清唱(ID:qingchangaixiaoyang),微博:有個艾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