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血糖升高是糖化血紅蛋白升高的主要原因。糖化血紅蛋白越接近正常值,餐后血糖的貢獻越大。 糖化血紅蛋白小于7.3%,餐后血糖貢獻占70%; 糖化血紅蛋白7.3%-9.2%時,餐后血糖貢獻占50%; 糖化血紅蛋白大于9.3%時,餐后血糖貢獻占40%。 而糖化血紅蛋白和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密切相關。研究發現:通過降糖治療,糖化血紅蛋白每下降1%: 微血管病變下降37%; 腦卒中下降12%; 心肌梗死下降14%; 糖尿病相關死亡率下降21%; 總死亡率下降14%; 全部并發癥下降21%。 可見,控制餐后血糖,降低糖化血紅蛋白,對于預防糖尿病并發癥至關重要。 對于以糖化血紅蛋白小于7.0%為目標的患者,對應的餐后血糖是小于10.0mmol/L; 對于新診斷、病程較短、年齡較輕且無糖尿病并發癥和嚴重伴發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的對應目標是≤6.5%,餐后血糖的控制目標為≤7.8mmol/L。 糾正大多數糖尿病患者的一個錯誤觀念:空腹血糖控制好,餐后血糖必然達標。 其實,每個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殘留的胰島B細胞的情況是不同的,使用的藥物、飲食習慣及活動強度都不同,即使是同一個患者,由于服用藥物、飲食和運動的變化,其餐后血糖的變化也是不定的。 雖說餐后血糖與空腹血糖有一定關系,但餐后血糖還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因此作為糖尿病患者只檢測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好了,就理所當然地認為餐后血糖也同時達標了,這是很危險的。 因此,糖友在檢測空腹血糖的同時,還應該重視餐后血糖的檢測。 一餐血糖控制達標了,不代表其他幾餐的餐后血糖也達標了,因此檢測餐后血糖,指的是三餐后的血糖都需要檢測,都需要達標。 如何有效控制餐后血糖 1如何吃可降餐后血糖 餐后血糖與進食的量和進食的食物品種有關,進食量越多餐后血糖越高。 因此,在能量攝入允許的情況下,為減低餐后血糖應適當減少進食量;再總攝入不變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調整食物的品種,來降低餐后血糖,如應選擇血糖生成指數低的食品。 血糖生成指數低的食物具有如下特點: 首先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越少,纖維素含量越高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數越低,因此全麥食品和蔬菜都被列為健康食品; 越容易消化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數越高,因此糖尿病患者為防止餐后血糖的升高應少喝粥。 由于酸性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數低,因此,在口味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適當的添加醋或檸檬汁調味,也可以適當地降低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數。 2如何運動降餐后血糖 餐后1小時后可以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打太極、游泳、跳舞等,時間20-30分鐘,也可以根據血糖和自身的實際情況調整運動的方式或時間,從而使餐后血糖控制在滿意的水平。 3選擇控制餐后血糖的藥物 目前,控制餐后血糖的藥物包括: α-糖苷酶抑制劑(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降低餐后血糖的幅度為1.4-6.1mmol/L; 短效磺脲類促泌劑(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降低餐后血糖的幅度為2.1-7.8mmol/L; 格列奈類促泌劑(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 降低餐后血糖的幅度為2.6-6.4mmol/L; DPP-4抑制劑(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維格列汀、利格列汀、阿格列汀), 降低餐后血糖的幅度為1.32-4.5mmol/L; 短效GLP-1受體激動劑(艾塞那肽), 降低餐后血糖的幅度為1.01-6.9mmol/L; 胰島素(短效、速效和預混胰島素)。 糖尿病病友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藥物,并根據血糖控制水平調整藥物劑量,直至血糖達標。 糖友朋友為了身體的健康,血糖的達標,不但應該檢測空腹血糖也要檢測餐后血糖,并且均應達標,才可以達到減少并發癥的目的,才是真正的達標。
作者:蘇文凌 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