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蹺二郎腿似乎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很多人一坐下便會不自覺地蹺起二郎腿,覺得這種姿勢比較舒服。特別是到了夏天,翹二郎腿對于穿著短裙的女性朋友來說,被認為是安全且符合禮儀的;而對于男性來講,二郎腿的坐姿給人以紳士的感覺。
然而事實上,“二郎腿”非但不是標準的禮儀或紳士坐姿,還會對人體造成諸多潛移默化的危害,如高低肩、o型腿、骨關節炎、靜脈曲張,甚至還會對男女生殖器官造成不利影響。
除此之外,腰椎病也是二郎腿對身體最直接、最常見的影響之一。原因有三:
1、使腰部肌肉處于緊張狀態
當蹺二郎腿時,脊柱維持身體的平衡,會自動協調做出補償性的弧度,譬如蹺右腿,腰椎會向左側彎曲,上半身就會右傾,令頭部保持平衡的正中點,而身體長時間的傾斜會使腰部肌肉處于緊張狀態,可能造成腰肌勞損或椎間盤老化,引起腰痛,導致腰椎間盤突出。
2、壓迫神經引起疼痛
在正常的人體結構中,脊柱有頸曲、胸曲、腰曲和骶曲四個生理彎曲,這四個生理曲度的存在,使得人體脊柱從側面看上去如同兩個“S”疊在一起。而蹺二郎腿時容易彎腰駝背,久而久之,脊椎便形成“C”字形,造成腰椎與胸椎壓力分布不均。長此以往,引起骨骼病變或肌肉勞損還會壓迫到脊神經,引起背疼痛。進而引起脊柱退化,如腰椎間盤突出等。
3、承壓過大
臀部在前,腰部懸空,背靠椅背的姿勢,不但會令骨盆擴張,臀部變大、變寬,小腹凸出,身體變臃腫,還會因軀體整個重量都壓在腰部,導致腰痛,久了就會發展為頸椎病、腰椎病。
后臺有用戶向我們提問:“二郎腿”這個習慣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危害已經造成了,現在腰椎確實出現了問題,該如何補救呢?
其實,習練太極拳正是克服“二郎腿”這一不良坐姿的有效手段。
首先,當斷則斷。練習太極拳會改善人們“一坐下就不自覺地翹起二郎腿”的習慣,用拳友的話說,那就是:“氣血運行通暢后,不好的行為習慣自然就沒了!”沒錯,調理順暢后的身體機能會本能地做出正確的選擇。
再次,亡羊補牢。科學系統地練習太極拳,會對腰椎疾病起到非常明顯的療愈效果。
1、“腰”本是太極拳的力量之源
張三豐所傳太極拳《十三勢歌》云:“源頭在腰隙”,各式太極拳都強調“腰為主宰”、“腰為軸”。“腰一動周身皆動,腰一靜周身皆靜”,“腰不動,手不發”,“欲要身動,先要腰動”,一切動作都要靠腰帶動、腰拉、腰轉、腰帶動腳手。“身使四肢”,而不能“四肢使身”。所謂“身使四肢”的“身”指腰身,“使”指引動帶動的意思。
就是在練拳時通過松肩松腰引導,帶動四肢運動。它要求行拳走架時,上肢的氣要沉到腰上,真正使腰變為周身運動的“發火點”。對于四肢來說,不妄動,不主動,而是在腰身的支配下,由身體的轉動去牽動手臂轉動,用身體帶動手臂發生位移。
2、練習太極拳對“腰”有要求
練習太極拳時,時時處處以腰為軸,腰為一身中之太極,即太極腰。腰是一身之主宰,又有“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的說法。腰的力量非常之大,起到車軸的作用,轉身以腰力打人,人必倒出去。太極拳以腰為主宰。腰松氣沉,丹田氣足,而重心即穩固。脊椎要立直,不可因松腰而歪斜。
脊椎直后,腰自成中心,氣自騰然。腰帶動弧形轉動,速度必須快慢均勻,打一套拳,從頭到尾,要式式均勻,不是指某一個動作或一組動作均勻,一動無有不動處,上下也就相隨了。腰椎共五節,上接胸椎,下連尾椎,是人體上下相連的支架,其中以三四腰椎最為吃力,也是腰部彎曲的關鍵所在。所以練習太極拳要求立腰,因此所受壓力和負荷可以降到最低,預防疲勞和損傷。
3、太極拳通過身心全面帶動“腰”的康復
太極拳要求立身中正和身心放松,這對腰突癥患者十分重要。腰突癥往往由于不當外力引起,腰部有不同程度的肌肉緊張和血管充血,因此,在練拳過程中保持整個身體的中正安舒、百會穴(即頭頂正中)與會陰穴(肛門與外陰之間)始終在一條垂線,同時,做到全身上下和精神的放松,使整個脊柱乃至整個身心處于自然松靜狀態,對腰突癥和很多慢性病很有好處。
今天,我們就來教大家幾個利于腰椎恢復的太極動作,非常簡單,可以隨時隨地、持之以恒地進行練習,腰椎問題一定會有明顯改善。
1、帶脈磨盤導引練習
雙手環抱,三性歸一(內聽、內視、內想丹田),指尖相對,轉動時先往命門引(此時雙手接近身體),導引從命門開始轉,圍繞著橫向的帶脈轉一圈,帶脈轉雙手跟著做轉動。手部的動作是氣圈的放大,由小圈逐漸放大(大圈只是轉動幅度大),隨著轉動,兩腳有虛實的變化。通過意氣的導引,使我們腰部的氣血得以增加,從而緩解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的癥狀。
2、胯內里和纏絲
首先要放松,提腿時亦是(緊張會導致上身不穩),提起時有一個向里合(不是直上直下,里合是從外向內),隨之提起腿自然下落鏟出(不能跺下去,勁路會斷),移動重心時間間隔不要太久。
注意:力量放到腳底,如果有膝蓋比較明顯問題的朋友們,可以在意守上加上腳底涌泉穴,把力量通過意念送到腳底。
3、雙掌揉球導引
肩部放松,肘部自然下垂,雙手放松。雙掌相對,意守勞宮穴(如果感覺手心的氣感較弱,雙掌間距可以適當縮小)。揉球是前后的運動,感覺兩腎在抽換,由內引外,以腰帶手。
注意:練此功法時不是局部的雙手運動,而是一動俱動。隨著練功的深入,感覺球越揉越大,意念也隨之放長。
該動作通過以腰帶手,幫助調理氣血,可以在冬天很好地改善手腳冰涼的狀況,同時有益于下半身氣血通暢,從而養護腰椎、增強腰部免疫力,循序漸進達到修復腰功能之目的。
4、腰部養護
腰部(腎部)的按摩不要拍打,而是通過對腰部進行搓、揉、捂,重復若干次后,用食指刮按命門穴(位于兩腎之間),可以有效強腰壯腎,提高腰部血液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