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陰兩虛型
此型多發(fā)生在糖尿病初發(fā)而未經治療期,其主要癥狀為咽干口燥,口渴多飲,神疲盜汗,五心煩熱,驚悸失眠,舌紅少津,苔薄白干或少苔,脈弦細數。消渴丸中生地黃、淮山藥、五味子滋肺胃腎之陰;淮山藥、五味子配黃芪以補養(yǎng)肺胃之氣,又能固腎澀精;生地黃配天花粉、玉米須、葛根以清肺胃之熱而生津。諸藥組方嚴謹,配伍精當合理,再加入適量的格列本脲,提高降糖效果,標本兼治,并能減少格列本脲的不良反應。中藥能夠明顯改善臨床癥狀,作用持久;西藥降糖效果好,起效快,兩者揚長避短,相得益彰。消渴丸最適合本型糖尿病的應用。
熱盛津傷型
此類患者多為糖尿病的初發(fā)期,癥狀有口干咽燥,渴喜冷飲,易饑多食,尿赤頻數,心煩易怒,口苦,便秘,舌干紅,苔黃燥,脈細數。患者雖無明顯氣陰兩虛的證候,但方中的葛根、天花粉、玉米須、生地黃具有明顯清熱生津作用,并且降低血糖后,其熱盛之癥亦隨之緩解。
痰(濕)熱互結型
其特點為形體肥胖,脘腹脹滿,或痰多咳嗽,咽喉腫痛,舌苔黃膩。消渴丸養(yǎng)陰生津益氣,可能會助其痰濕,故應結合中藥化痰清熱祛濕之品,亦能降低血糖,并改善口干多飲、多尿等消渴癥狀。
肝脾腎陰虛型
其特點為腰膝酸軟,眩暈耳鳴,遺精多夢,雀目,皮膚干燥或瘙癢。消渴丸中生地黃、淮山藥、五味子可滋養(yǎng)脾腎之陰,而補肝之品尚欠不足,若加服杞菊地黃丸則效果更佳。
陰陽兩虛型
特點是畏寒肢冷,尿頻數或如脂膏,陽痿,下肢浮腫或全身腫,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消渴丸以滋陰生津益氣為治則,而對陽虛明顯者則力顯不足,可加服金匱腎氣丸;水腫者用濟生腎氣丸效果會更好。
氣血兩虛型
其特點是面色淡白無華或萎黃,頭暈目眩,唇甲亦淡白,心悸失眠,舌淡脈弱。消渴丸無明顯補血養(yǎng)血之功,應配合當歸補血湯合黃芪建中湯類,中成藥可選服歸脾丸、補中益氣丸、當歸補血丸等,降低血糖,其氣血兩虛癥狀亦能明顯改善。
血瘀、濕熱、陽亢、痰濁、水飲等證候
由于瘀血阻滯,出現肢痛、壞疽、中風、語言謇澀、嘔吐、水腫、胸痹,甚至抽搐、昏迷等重癥,則應辨證論治,在應用消渴丸同時,結合中藥湯劑,以活血祛瘀,補氣通絡,清熱解毒,開竅醒腦,利水清腫,平肝熄風等治法,并且中西結合,才能挽救病情于危難之中。
用法
糖尿病患者若不能穩(wěn)定地降低血糖,可致血糖波動較大,甚至出現低血糖反應或高血糖酮癥酸中毒等不良反應。筆者認為血糖(以下均為空腹)在7~10mmol/L,可用消渴丸每次5~6粒,2次/d;空腹血糖在10~13mmol/L,可用消渴丸每次7~8粒,3次/d:空腹血糖在14~18mmol/L,可用消渴丸每次9~10粒,3次/d;空腹血糖在19~23mmol/L,可用消渴丸每次10粒,3次/d;血糖在24mmol/L以上者,則要聯合用藥,加選其他降糖藥,并且密切監(jiān)測血糖,調整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