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對人員如何提高磁盤稿的校對質量
張德智摘 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磁盤稿逐漸取代了手寫稿,但圖書質量問題卻日趨嚴重。針對這一現象,本文分析其產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在工作上應采取的一些把關措施。
關鍵詞: 磁盤稿 圖書質量 校對
[中圖分類號] G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5853(2007 )06-0026-0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pe files replace hand-written manuscripts gradually,but the quality of books is declining.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this phe nomen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which should be taken by proofr eaders to avoid it.
[Key words] Tape files Book quality Proofreading
磁盤稿是近些年逐漸普及的電腦磁盤原稿,是作者交書稿時取代紙質原稿的磁盤稿件。由于磁盤原稿便于審讀加工,能縮短出版周期且攜帶方便,因此越來越受到作者和編輯的青睞,磁盤原稿大量產生,從最初的文字稿、外語稿到現在越來越多的數理化稿。但是,隨著磁盤原稿數量增多,在校樣及書稿中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據統計,現在校對人員所提的質疑表中磁盤稿占80%—90%,有的幾十萬字的磁盤稿,原稿錯誤就高達幾百個。這不僅給編輯加工帶來了麻煩,也增加了校對工作的難度,并使圖書質量受到一定的影響。對此,校對人員必須高度重視,采取相應措施提高磁盤稿校對質量。
1 了解磁盤稿錯誤成因,掌握磁盤稿校對技巧
1.1 磁盤稿錯誤成因
(1) 電腦系統不兼容造成的亂碼和文字改變。有些作者使用的編寫軟件與出版社的不同,一旦兩者不兼容,而排版人員又沒有重新錄入,由磁盤稿打印出來的校樣上就會出現一些亂碼及莫名其妙的文字。
(2)錄入失誤。作者不是專業打字人員,錄入時出現一些錯字、錯詞在所難免。有時,也會因為出版社催稿較急等原因,作者未能仔細審核請他人錄入的稿件,加上有些錄入人員對專業術語不熟,導致稿件出錯。
(3)編輯加工與校對不仔細。有些編輯對磁盤稿的加工比較馬虎,總認為電腦打出來的東西字跡清楚,不會有什么問題,因此思想上對磁盤稿的加工整理就放松了警惕,從而使原稿上留存的問題較手寫稿多。同時,由于磁盤稿字跡清晰,原稿與校樣格式大小差不多,校對人員多采用折校法進行校對,校對速度較快,有時一眼帶過,極容易忽略形近字及一些錯字、錯詞。這也是造成磁盤稿遺留錯誤較多的原因。
1.2 磁盤稿校對技巧
校對人員在校磁盤稿時,除了要發現校樣上的排版錯誤,還應把重心放在原稿上。校對人員不能僅僅只是機械地比照原稿,而應把自己融入到校樣內容中去,多動腦筋,做到眼到、心到,始終對原稿提高警惕,隨時發現原稿中留存的錯誤。(1)在校對過程中首先要注意校樣中有無漏句漏段或亂碼現象,一旦發現這種情況較多應馬上停止校對,并退回排版單位重新處理。
(2)要重視磁盤稿通讀。通讀可以起到把關的作用。通讀時,校對人員不僅要留心校樣中的錯字、錯詞,還應注意原稿上隱性的、易被編校人員忽略的問題,如語句不通、引文不清楚、歷史年代經不起推敲等。如果發現原稿上有編輯遺漏的錯誤,要向編輯提出質疑并填寫質疑表,出現重大問題要及時向編輯本人反映。對有疑問的地方要多讀兩遍,一時無法解決的疑問要用鉛筆做記號并折疊校樣以備校完后一起核查、改正。磁盤稿校完后,最好再把校樣從頭到尾粗讀一遍,尤其要多注意形近字。這種方法往往可以發現一些機械校對過程中未發現的錯誤。
(3)核紅時要注意仔細核對校樣,看看是否還有較多的錯誤排版人員未改正過來,如出現這種情況一定要把遺漏的錯誤一一改正。
(4)校樣全部校完后,責任校對對磁盤稿的綜合除規范校樣的版式外,也應對內容多加留意,這樣可以對磁盤稿多一層把關。
(5)考慮到磁盤稿的特殊性,磁盤稿校對應選擇具有較高專業文化水平,具有高度責任心的校對人員來負責,這樣才能確保磁盤稿的校對質量。
2 加強學習,提高文化素質
磁盤稿校對不僅要求校對人員發現以原稿為依據的排版上的文字錯誤,更要看出原稿中作者及編輯未發現的符號、字詞句及一些政治性、常識性問題。因此,校對人員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還要提高各方面的文化積累,全面了解各學科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得心應手地駕馭自己的工作,敏感地發現問題,明確地判斷原稿是非。
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各種知識不斷更新,尤其是新名詞和網絡詞語大量出現,如“八榮八恥”“性價比”“她經濟”“房奴”“博客”“暈菜”“曬客”“粉絲”“熟女”等。如果不懂這些新詞,就可能在校稿時錯誤地提出質疑,貽笑大方,還耽誤編輯的審稿時間。因此,校對人員不僅要學習歷史文化知識,也要學習層出不窮的新知識。
計算機和網絡的普及為校對工作查找資料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在校對工作中能利用電腦查找資料的校對人員卻不多。因此,校對人員還應加強計算機和網絡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總而言之,在科技進步的新時代,校對工作面臨著新的局面和挑戰,校對人員只有儲備足夠的知識并與時俱進不斷地加以補充,才能厚積薄發地運用到工作中去,駕輕就熟地做好校對工作。所以,要提高圖書質量,提高校對文化素養是非常重要的。
3 增強工作責任心
校對人員的工作責任心直接影響到圖書質量的好壞。如果校對人員對磁盤稿原稿中出現的問題抱著事不關己的態度,校對質量是不可能得到根本保證的。校對人員一定要從思想上加強自己的工作責任意識,要有一種對本職工作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和奉獻精神。
首先,不要對其他工作環節的人員有依賴心理,要把“校是非”當成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而不是對原稿問題“熟視無睹”,認為是編輯的事情。
其次,在校磁盤稿時經常遇到一些問題要翻看工具書、文獻和相關資料,這時不能因為嫌麻煩或不愿過多地耽誤自己的校對時間,就對這些問題等閑視之。校對是編輯工作的后續及補充,校對人員如果發現原稿出現了問題就應該及時彌補編輯工作的疏漏,這是校對人員的社會責任。
第三,要提高職業素養,時時刻刻樹立圖書質量意識,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觀。校對人員要不斷加強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要敬業、愛業,堅持對讀者、對社會負責的精神,并將圖書質量意識認認真真貫徹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只有這樣圖書質量才能得到根本的保證。
(收稿日期:2007-08-16)
校對人員如何提高磁盤稿的校對質量
張德智摘 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磁盤稿逐漸取代了手寫稿,但圖書質量問題卻日趨嚴重。針對這一現象,本文分析其產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在工作上應采取的一些把關措施。
關鍵詞: 磁盤稿 圖書質量 校對
[中圖分類號] G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5853(2007 )06-0026-0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pe files replace hand-written manuscripts gradually,but the quality of books is declining.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this phe nomen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which should be taken by proofr eaders to avoid it.
[Key words] Tape files Book quality Proofreading
磁盤稿是近些年逐漸普及的電腦磁盤原稿,是作者交書稿時取代紙質原稿的磁盤稿件。由于磁盤原稿便于審讀加工,能縮短出版周期且攜帶方便,因此越來越受到作者和編輯的青睞,磁盤原稿大量產生,從最初的文字稿、外語稿到現在越來越多的數理化稿。但是,隨著磁盤原稿數量增多,在校樣及書稿中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據統計,現在校對人員所提的質疑表中磁盤稿占80%—90%,有的幾十萬字的磁盤稿,原稿錯誤就高達幾百個。這不僅給編輯加工帶來了麻煩,也增加了校對工作的難度,并使圖書質量受到一定的影響。對此,校對人員必須高度重視,采取相應措施提高磁盤稿校對質量。
1 了解磁盤稿錯誤成因,掌握磁盤稿校對技巧
1.1 磁盤稿錯誤成因
(1) 電腦系統不兼容造成的亂碼和文字改變。有些作者使用的編寫軟件與出版社的不同,一旦兩者不兼容,而排版人員又沒有重新錄入,由磁盤稿打印出來的校樣上就會出現一些亂碼及莫名其妙的文字。
(2)錄入失誤。作者不是專業打字人員,錄入時出現一些錯字、錯詞在所難免。有時,也會因為出版社催稿較急等原因,作者未能仔細審核請他人錄入的稿件,加上有些錄入人員對專業術語不熟,導致稿件出錯。
(3)編輯加工與校對不仔細。有些編輯對磁盤稿的加工比較馬虎,總認為電腦打出來的東西字跡清楚,不會有什么問題,因此思想上對磁盤稿的加工整理就放松了警惕,從而使原稿上留存的問題較手寫稿多。同時,由于磁盤稿字跡清晰,原稿與校樣格式大小差不多,校對人員多采用折校法進行校對,校對速度較快,有時一眼帶過,極容易忽略形近字及一些錯字、錯詞。這也是造成磁盤稿遺留錯誤較多的原因。
1.2 磁盤稿校對技巧
校對人員在校磁盤稿時,除了要發現校樣上的排版錯誤,還應把重心放在原稿上。校對人員不能僅僅只是機械地比照原稿,而應把自己融入到校樣內容中去,多動腦筋,做到眼到、心到,始終對原稿提高警惕,隨時發現原稿中留存的錯誤。(1)在校對過程中首先要注意校樣中有無漏句漏段或亂碼現象,一旦發現這種情況較多應馬上停止校對,并退回排版單位重新處理。
(2)要重視磁盤稿通讀。通讀可以起到把關的作用。通讀時,校對人員不僅要留心校樣中的錯字、錯詞,還應注意原稿上隱性的、易被編校人員忽略的問題,如語句不通、引文不清楚、歷史年代經不起推敲等。如果發現原稿上有編輯遺漏的錯誤,要向編輯提出質疑并填寫質疑表,出現重大問題要及時向編輯本人反映。對有疑問的地方要多讀兩遍,一時無法解決的疑問要用鉛筆做記號并折疊校樣以備校完后一起核查、改正。磁盤稿校完后,最好再把校樣從頭到尾粗讀一遍,尤其要多注意形近字。這種方法往往可以發現一些機械校對過程中未發現的錯誤。
(3)核紅時要注意仔細核對校樣,看看是否還有較多的錯誤排版人員未改正過來,如出現這種情況一定要把遺漏的錯誤一一改正。
(4)校樣全部校完后,責任校對對磁盤稿的綜合除規范校樣的版式外,也應對內容多加留意,這樣可以對磁盤稿多一層把關。
(5)考慮到磁盤稿的特殊性,磁盤稿校對應選擇具有較高專業文化水平,具有高度責任心的校對人員來負責,這樣才能確保磁盤稿的校對質量。
2 加強學習,提高文化素質
磁盤稿校對不僅要求校對人員發現以原稿為依據的排版上的文字錯誤,更要看出原稿中作者及編輯未發現的符號、字詞句及一些政治性、常識性問題。因此,校對人員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還要提高各方面的文化積累,全面了解各學科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得心應手地駕馭自己的工作,敏感地發現問題,明確地判斷原稿是非。
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各種知識不斷更新,尤其是新名詞和網絡詞語大量出現,如“八榮八恥”“性價比”“她經濟”“房奴”“博客”“暈菜”“曬客”“粉絲”“熟女”等。如果不懂這些新詞,就可能在校稿時錯誤地提出質疑,貽笑大方,還耽誤編輯的審稿時間。因此,校對人員不僅要學習歷史文化知識,也要學習層出不窮的新知識。
計算機和網絡的普及為校對工作查找資料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在校對工作中能利用電腦查找資料的校對人員卻不多。因此,校對人員還應加強計算機和網絡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總而言之,在科技進步的新時代,校對工作面臨著新的局面和挑戰,校對人員只有儲備足夠的知識并與時俱進不斷地加以補充,才能厚積薄發地運用到工作中去,駕輕就熟地做好校對工作。所以,要提高圖書質量,提高校對文化素養是非常重要的。
3 增強工作責任心
校對人員的工作責任心直接影響到圖書質量的好壞。如果校對人員對磁盤稿原稿中出現的問題抱著事不關己的態度,校對質量是不可能得到根本保證的。校對人員一定要從思想上加強自己的工作責任意識,要有一種對本職工作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和奉獻精神。
首先,不要對其他工作環節的人員有依賴心理,要把“校是非”當成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而不是對原稿問題“熟視無睹”,認為是編輯的事情。
其次,在校磁盤稿時經常遇到一些問題要翻看工具書、文獻和相關資料,這時不能因為嫌麻煩或不愿過多地耽誤自己的校對時間,就對這些問題等閑視之。校對是編輯工作的后續及補充,校對人員如果發現原稿出現了問題就應該及時彌補編輯工作的疏漏,這是校對人員的社會責任。
第三,要提高職業素養,時時刻刻樹立圖書質量意識,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觀。校對人員要不斷加強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要敬業、愛業,堅持對讀者、對社會負責的精神,并將圖書質量意識認認真真貫徹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只有這樣圖書質量才能得到根本的保證。
(收稿日期:2007-08-16)
校對人員如何提高磁盤稿的校對質量
張德智摘 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磁盤稿逐漸取代了手寫稿,但圖書質量問題卻日趨嚴重。針對這一現象,本文分析其產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在工作上應采取的一些把關措施。
關鍵詞: 磁盤稿 圖書質量 校對
[中圖分類號] G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5853(2007 )06-0026-0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pe files replace hand-written manuscripts gradually,but the quality of books is declining.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this phe nomen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which should be taken by proofr eaders to avoid it.
[Key words] Tape files Book quality Proofreading
磁盤稿是近些年逐漸普及的電腦磁盤原稿,是作者交書稿時取代紙質原稿的磁盤稿件。由于磁盤原稿便于審讀加工,能縮短出版周期且攜帶方便,因此越來越受到作者和編輯的青睞,磁盤原稿大量產生,從最初的文字稿、外語稿到現在越來越多的數理化稿。但是,隨著磁盤原稿數量增多,在校樣及書稿中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據統計,現在校對人員所提的質疑表中磁盤稿占80%—90%,有的幾十萬字的磁盤稿,原稿錯誤就高達幾百個。這不僅給編輯加工帶來了麻煩,也增加了校對工作的難度,并使圖書質量受到一定的影響。對此,校對人員必須高度重視,采取相應措施提高磁盤稿校對質量。
1 了解磁盤稿錯誤成因,掌握磁盤稿校對技巧
1.1 磁盤稿錯誤成因
(1) 電腦系統不兼容造成的亂碼和文字改變。有些作者使用的編寫軟件與出版社的不同,一旦兩者不兼容,而排版人員又沒有重新錄入,由磁盤稿打印出來的校樣上就會出現一些亂碼及莫名其妙的文字。
(2)錄入失誤。作者不是專業打字人員,錄入時出現一些錯字、錯詞在所難免。有時,也會因為出版社催稿較急等原因,作者未能仔細審核請他人錄入的稿件,加上有些錄入人員對專業術語不熟,導致稿件出錯。
(3)編輯加工與校對不仔細。有些編輯對磁盤稿的加工比較馬虎,總認為電腦打出來的東西字跡清楚,不會有什么問題,因此思想上對磁盤稿的加工整理就放松了警惕,從而使原稿上留存的問題較手寫稿多。同時,由于磁盤稿字跡清晰,原稿與校樣格式大小差不多,校對人員多采用折校法進行校對,校對速度較快,有時一眼帶過,極容易忽略形近字及一些錯字、錯詞。這也是造成磁盤稿遺留錯誤較多的原因。
1.2 磁盤稿校對技巧
校對人員在校磁盤稿時,除了要發現校樣上的排版錯誤,還應把重心放在原稿上。校對人員不能僅僅只是機械地比照原稿,而應把自己融入到校樣內容中去,多動腦筋,做到眼到、心到,始終對原稿提高警惕,隨時發現原稿中留存的錯誤。(1)在校對過程中首先要注意校樣中有無漏句漏段或亂碼現象,一旦發現這種情況較多應馬上停止校對,并退回排版單位重新處理。
(2)要重視磁盤稿通讀。通讀可以起到把關的作用。通讀時,校對人員不僅要留心校樣中的錯字、錯詞,還應注意原稿上隱性的、易被編校人員忽略的問題,如語句不通、引文不清楚、歷史年代經不起推敲等。如果發現原稿上有編輯遺漏的錯誤,要向編輯提出質疑并填寫質疑表,出現重大問題要及時向編輯本人反映。對有疑問的地方要多讀兩遍,一時無法解決的疑問要用鉛筆做記號并折疊校樣以備校完后一起核查、改正。磁盤稿校完后,最好再把校樣從頭到尾粗讀一遍,尤其要多注意形近字。這種方法往往可以發現一些機械校對過程中未發現的錯誤。
(3)核紅時要注意仔細核對校樣,看看是否還有較多的錯誤排版人員未改正過來,如出現這種情況一定要把遺漏的錯誤一一改正。
(4)校樣全部校完后,責任校對對磁盤稿的綜合除規范校樣的版式外,也應對內容多加留意,這樣可以對磁盤稿多一層把關。
(5)考慮到磁盤稿的特殊性,磁盤稿校對應選擇具有較高專業文化水平,具有高度責任心的校對人員來負責,這樣才能確保磁盤稿的校對質量。
2 加強學習,提高文化素質
磁盤稿校對不僅要求校對人員發現以原稿為依據的排版上的文字錯誤,更要看出原稿中作者及編輯未發現的符號、字詞句及一些政治性、常識性問題。因此,校對人員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還要提高各方面的文化積累,全面了解各學科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得心應手地駕馭自己的工作,敏感地發現問題,明確地判斷原稿是非。
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各種知識不斷更新,尤其是新名詞和網絡詞語大量出現,如“八榮八恥”“性價比”“她經濟”“房奴”“博客”“暈菜”“曬客”“粉絲”“熟女”等。如果不懂這些新詞,就可能在校稿時錯誤地提出質疑,貽笑大方,還耽誤編輯的審稿時間。因此,校對人員不僅要學習歷史文化知識,也要學習層出不窮的新知識。
計算機和網絡的普及為校對工作查找資料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在校對工作中能利用電腦查找資料的校對人員卻不多。因此,校對人員還應加強計算機和網絡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總而言之,在科技進步的新時代,校對工作面臨著新的局面和挑戰,校對人員只有儲備足夠的知識并與時俱進不斷地加以補充,才能厚積薄發地運用到工作中去,駕輕就熟地做好校對工作。所以,要提高圖書質量,提高校對文化素養是非常重要的。
3 增強工作責任心
校對人員的工作責任心直接影響到圖書質量的好壞。如果校對人員對磁盤稿原稿中出現的問題抱著事不關己的態度,校對質量是不可能得到根本保證的。校對人員一定要從思想上加強自己的工作責任意識,要有一種對本職工作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和奉獻精神。
首先,不要對其他工作環節的人員有依賴心理,要把“校是非”當成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而不是對原稿問題“熟視無睹”,認為是編輯的事情。
其次,在校磁盤稿時經常遇到一些問題要翻看工具書、文獻和相關資料,這時不能因為嫌麻煩或不愿過多地耽誤自己的校對時間,就對這些問題等閑視之。校對是編輯工作的后續及補充,校對人員如果發現原稿出現了問題就應該及時彌補編輯工作的疏漏,這是校對人員的社會責任。
第三,要提高職業素養,時時刻刻樹立圖書質量意識,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觀。校對人員要不斷加強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要敬業、愛業,堅持對讀者、對社會負責的精神,并將圖書質量意識認認真真貫徹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只有這樣圖書質量才能得到根本的保證。
(收稿日期:2007-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