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作者:洞見Lambkin
世上哪有什么橫空出世的奇跡,不過都是經過精心準備的結果。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晏嬌朗讀音頻
01
高考成績放榜,兩年前持續霸屏的國民才女武亦姝,再一次被推上熱搜。
武亦姝的高考成績是613分(上海高考滿分660分),被清華大學理科試驗班新雅書院錄取。
2017年初,武亦姝登上《中國詩詞大會》舞臺,以2000首詩詞的儲備量橫掃百人團,三戰三捷。
一舉奪冠后,無數網友迅速被她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雅的談吐實力圈粉。
尤其是在爭奪攻擂資格的“飛花令”環節。
當期的飛花令主題字是“月”,她和博士姐姐以“月”字吟詩,在被主持人提醒所說詩句重復后,全場氛圍緊張到了臨界點。
她卻從容淡定,吟出《詩經·七月》里的那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引得評委拍案叫絕。
有人評價她:相貌不在才華之下,她卻雙雙奪勝于人間。
有才情,有氣度,“生女當如武亦姝”成了這一屆家長的口頭禪。
獲獎之后的這一波走紅,各路代言和娛樂公司紛紛上門,打著“天才少女”的名號想要簽約武亦姝。
然而武亦姝的媽媽卻說:
“天才是不存在的。
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跡,而是有跡可尋的因果。
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02
武亦姝的媽媽,是小學美術教師,爸爸在科研機構工作。
2001年5月,武亦姝降生在這么一個普通的知識分子家庭。
人心中有馨香,才能對兒童形成宜人的熏陶。
從幼兒園到讀高中,武亦姝從未遠離過詩詞。如此數年,小時候頑皮厭學的亦姝,蛻變成了知禮尚學的高中生。
寫得一手好字,吟得一首好詩,武亦姝成了名副其實的詩詞才女。
(武亦姝書法)
(武亦姝書法)
父母如果以身作則,孩子自然會不斷向父母靠近,無需每天耳提面命。
就像武亦姝媽媽說的:
“真正的教育,其實就是拼爹媽。
但教育語境下的拼爹,不是官二代、富二代的寄生和遺傳,而是比拼父母的觀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處世方式。”
03
與武亦姝同一時刻霸屏微博的,還有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
他以語文140分,數學150分,英語150分,理綜290分,裸分730分獲得了總分第一。
還創下了廣西自恢復高考以來,理科總分最高分的歷史記錄。
早在去年,楊晨煜已經在第35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全國總決賽上,以廣西省第一名的成績,獲得了廣西省唯一的一塊銀牌。
重點是學霸成績好就罷了,顏值還高,就連文體愛好也很廣泛。
楊晨煜是羽毛球社的副社長,參加過學校的足球聯賽,對書法和畫畫也有濃厚的興趣。
(楊晨煜書法)
網友紛紛感嘆:“這是什么樣的神仙家庭才能培養出這么優秀的孩子。”
記者電話采訪,,楊晨煜的媽媽談到養育孩子的經驗:
“孩子肯定要從小培養,所有的習慣必須要在他沒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時候,全部幫他打好。
監督孩子習慣養成的過程是很痛苦的,你得時時刻刻監督著他,留意著他。
只有小時候定型,后面的路才好走。
你自己也要自律,而不是像現在很多人,丟個孩子在那里拿著手機就OK了。
平和和穩定的家庭,對孩子才是最好的。”
每一段腳踏實地的努力,都映射著更高一級的人生軌跡。
每一個創造出奇跡的孩子,背后都是父母的奮力托舉。
莫言說,孩子的優秀,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一個出類拔萃的孩子,不是通過父母的說教就能產生效果的,而是通過父母的行為刻畫進孩子的血肉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