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護心臟要從生活中做起,例如日常通過檢查身體的一些表征,就可以自我發現疾病的潛在征兆,達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的目的。
心臟,是人最重要器官之一。下面王顯專家教你一套“心臟自檢法”。
▲王顯,男,1965年5月出生,醫學博士,心血管博士后,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
脖子越粗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越大。
王顯專家介紹,頸圍是衡量人體上半身脂肪的關鍵部位,從臨床經驗看,脖子粗的人,其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都相對較高,而這些都與心臟疾病密切相關。
一般情況下,如果男性頸圍超過39 厘米,女性頸圍超過35厘米,就說明脖子較粗。
具體方法:
將皮尺水平置于頸后第七頸椎上緣(低頭時摸到的頸后最突起處),至前面的喉結下方,完成測量。
王顯專家建議:如果頸圍超標,在空閑時做一些頸部緊致操,比如前后左右點頭、360度旋轉活動脖子等,減少脖子贅肉堆積。
“脈搏跳動的正常與否與心臟疾病的發生發展關系密切”。
王顯專家表示,對大部分人來說,在安靜狀態下,正常的脈搏跳動頻率應該在60~90次/分鐘,跳動均勻且節律一致。而跳動太快或太慢都可能是一些心臟疾病的征兆。
需要注意,如體力活動后或情緒激動時,脈搏可能會暫時增快,但稍加休息便會恢復。
王顯專家建議:患有“三高”的人不妨每天給自己摸摸脈,并記錄下脈搏跳動情況。
具體方法:
平躺靜歇3分鐘,伸開左臂或右臂,將另外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及無名指搭按在伸開手臂的腕后橈動脈所在部位,保持正常均勻呼吸,計數1分鐘。
如脈搏跳動均勻,且頻率維持在正常水平,說明心臟情況基本正常。反之,如果脈搏跳動不均勻,或跳動頻率高于低于平均正常范圍,則需引起高度重視,必要時就醫。
《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明確規定,男性腰圍≥85厘米,女性腰圍≥80厘米為腰圍超標。
王顯專家表示,肚子大的人在醫學上稱為“中心性肥胖”,這種類型的肥胖容易導致人體脂質代謝紊亂,加大心臟病的風險。
同時,由于腹部脂肪與內臟離得很近,很容易轉移至肝臟,或隨著血流堆積在血管內壁,導致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
王顯專家建議:一旦發現腰圍超標,尤其是40歲以上的人,要及時去醫院做血脂和血糖檢測。
具體方法:
每天晚飯盡量少吃,如果不是餓得厲害,只吃三至五成飽即可。
飯后稍稍休息十幾分鐘。然后每天倒200粒黃豆在地上,彎腰但腿不能彎,一粒一粒地把黃豆撿起放到桌子的盆子里。
重復這樣的動作,彎腰——直起腰板——放豆子到桌面——再彎腰——再撿豆子。
我們的腳踝分布著淋巴管、血管、神經等重要組織,是腳部與人體血液流動的重要關口,流經靜脈回心血液。
當心臟不能好好工作時,靜脈血液不能順利回流,引起靜脈內壓力升高,體液漏出進入組織間隙,表現為下肢水腫,尤其是腳踝水腫癥狀。
王顯專家表示,手指按壓腳踝或小腿,手指松開后按壓部位呈凹陷狀,通常不能立即恢復。出現這種情況時,須及時就醫做下肢超聲檢查。
王顯專家建議:每天不妨抽點時間做做踝關節運動,以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增加回心血量,保護心臟。
具體方法:
站立旋踝,一腳站立,另一只腳旋轉畫圈,雙腳交替進行,每次10分鐘左右。
交替踮腳,兩腳腳尖前1/3腳掌著地,其余2/3懸空站立,踮起腳尖,放下,重復20次。
日本研究發現,隨著年齡增長,動脈硬化程度也在增加,其中,耳垂皺紋明顯者動脈硬化程度也較重。存在耳垂皺紋者患冠心病的可能性是無皺紋者的8倍。
在王顯專家看來,耳垂為身體末端部位,對缺血相當敏感。動脈硬化時,耳垂發生微循環障礙而出現皺紋。從臨床上看,很多冠心病人耳垂都有不同程度的褶皺。
王顯專家建議:每天洗漱時,多關注一下耳朵,摸摸耳垂,看耳垂是否有褶皺或斜線形的折痕,一旦發現要及時就醫。還要注意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
具體方法:
多食含鋅、鐵、鈣豐富的食物,從而有助于擴張微血管,改善內耳的血液供應,防止聽力減退。
這套“心臟自檢法”學會了嗎?生活中要記得常常檢查自己的心臟,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擁有一個健康的心臟,健康長壽。快點告訴你的家人吧,他們也正需要。
(注意:本文所用為基本方,使用前請咨詢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