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歷史,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整整六百年。
六百年間風云變幻,從天子渡口到九國租界,再到直轄重鎮,天津風貌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
記憶中的老天津,古樸安詳,像一位長者,不疾不徐地訴說著這六百年的滄桑歲月。
古老與現代交織,傳統與時尚交融,這,就是天津。
時光荏苒,便縱有千種風情,俱已流云散
歷史的車輪緩緩前行,舊日的光影中,依稀追尋著夢里的老天津
舟行碧波里,人在天上游
“鯉魚”造型的游船,徜徉在碧波蕩漾的海河上。
玉帶攔腰鎖,團翠舞白鴿
海河那時還未高樓林立,周邊綠樹蒼翠,承載了無數的故事。
舊時龍吸水,疑是入海流
兒時見過金獅橋橋上金龍嗞水,今日早已不知去向。
八達通四野,一路向京都
寬廣的馬路,順暢的交通,奔行在馬路上的騎行者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
八方奇貨聚,四海賴通波
那時天津港大型機械還未普及,但沉靜的背后卻已蘊藏著蓬勃的發展。
兒時游園樂,夢里幾回游
過山車、摩天輪、碰碰車,曾經承載了多少天津人的夢。
歷史中的五大道
凝固的藝術,銘記的歷史
記憶中的百貨大樓
不喧不囂,應有盡有。
兒時的海河廣場
噴水池內竄出的水花,淹沒了童年的歡聲笑語。
光影中的老房巷弄
矮平房、小胡同,曲曲彎彎,還有沿街叫賣的小商販。
浮光掠影,縱歷盡千創百劫,終將鉛華洗
清冷的街頭,橫眉冷目的外國士兵,風格迥異的各國建筑,都訴說著歷史的滄桑
1939年大水
海河流域連降暴雨,以墻子河為突破點,天津瞬間變成一座被淹的水城。洪火無情,多少人因為房屋被淹,流離失所,背井離鄉,還有多少人從此失去了至親的人。大水蔓延一個多月,成為天津這座城永久的悲痛。
英租界維多利亞公園
1860年12月17日天津英租界開辟,初期面積約460畝,位置在海河西岸,紫竹林村。十年后,英租界建成了第一條馬路——從老海關大樓到利順德飯店的維多利亞道(今解放北路營口道至開封道一段),成為天津各國租界中修筑的第一條路。
法租界克雷孟梭廣場
就在英租界劃定不久,法國使館參贊克士可士吉也匆忙趕到天津,實地履勘了法租界的界址。經過多次擴充,法租界東北臨海河、北部從馬家口沿今錦州道向西至墻子河、南沿今營口道向西至墻子河,占地面積達2360余畝。
美租界
天津美租界,其實只是名義上的租界,并沒有進行過開發建設。
意租界 馬可波羅廣場
意大利首任駐天津領事文森佐·菲萊蒂上尉借鑒意大利小鎮的模式,以馬可·波羅廣場和但丁廣場為中心,分布棋盤狀的街道,合圍成規整的街區和里巷。建設了大量地中海風格的洋樓住宅,意大利本國以外世界上唯一的大型意大利風格建筑群。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中國政府接收了天津意租界。
德租界 威廉街
開辟于1896年的天津德租界位于英租界以南,占地4055畝,是面積僅次于英租界和俄租界的天津第三大租界。解放南路當年叫做“威廉街”,是以德國皇帝的名字命名的。德國的領事館、工部局、洋行、報館、俱樂部、電影院、醫院、學校都集中在這條路上。
俄租界
1900年,八國聯軍打進天津時,在老龍頭火車站,兩千多名俄國官兵與天津總壇主曹福田率領的“天下第一團乾字號”壇口義和團民數千人激戰三天。戰后,俄軍就勢占領了包括老龍頭火車站在內的海河東側大片土地,強迫清政府簽訂《天津租界條約》,割讓天津俄租界。
日租界
劃定于1898年的天津日租界,是近代中國五個日租界(天津、漢口、蘇州、杭州、重慶)中面積最大的一個。這一地區曾是位于英法租界與天津老城之間的一片沼澤,1903年,日租界正式開始進行浩大的填筑沼澤工程,數年后,一片日式風格的街區拔地而起。
奧地利租界 奧匈帝國領事館
天津奧租界僅存在了十四年,是天津九國租界中最短命的一個,比德租界還要短八年。
比利時租界 華比銀行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天津,比利時并未派兵參戰,卻強行占領海河東岸俄國占領區東側長一公里的地段。天津已經被列國瓜分殆盡,比利時所占領的只是荒野沼澤。
”提供技術支
古老的膠片,記錄著那時的記憶,這是天津衛的歷史,也是天津人腳底的根。
曾經的老城不只是建筑,而是一個又一個故事,在故事里,老城如此活色生香,楚楚動人??
領導說了
您點一個
族妹工資就漲5毛錢!
幸福生活靠大家!
求贊求廣告!!
“天津族”整理自天津微生活,侵權請告知
天津,你發展的越來越好,我卻還是希望你走得慢一些,時光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