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防治越早越好
資訊1:
資訊2:
一、預防腦卒中
絕大多數中老年人腦卒中發生的原因是由于動脈硬化、血管狹窄或斑塊脫落堵塞血管引起腦梗死;
卒中的危險因素分為可干預與不可干預兩種,年齡和性別是兩個不可干預的危險因素。不可干預的危險因素還有種族和家庭遺傳性等。可干預的一些主要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吸煙、糖尿病、心臟病、血脂異常、大量飲酒、缺乏體力活動、頸項脈狹窄等。
腦卒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是高血壓。
糖尿病患者因胰島素分泌不足易加速動脈硬化形成,其血液常是高凝狀態,血小板功能也發生改變。糖尿病患者必須積極進行合理治療,主動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堅持服藥,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
膽固醇水平增加是缺血性腦卒中/短暫腦缺血發作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膽固醇水平與缺血性腦卒中相關性較大,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與缺血性腦卒中發生密切相關。降低(LDL-C)是減少缺血性卒中風險的有效手段之一。
心房顫動也是腦卒中的重要危險因素。由于房顫會導致心源性血栓栓子脫落,栓子隨血液流入腦血管,遇到管腔狹窄處容易造成堵塞,導致相應的腦組織缺血、缺氧。
二、要想效果好
腦卒中一旦發生,必須爭分奪秒將患者送到附近有條件的專科醫院就診。早期明確診斷并采取恰當治療措施非常重要,早治療與晚治療的療效大不一樣。在診斷之前,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早期識別。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也稱為小中風,是由于供應腦部的血管狹窄或痙攣等原因導致局部腦供血障礙引起的。一般發作時間不長,多數在數分鐘到1小時內完全緩解。患者可以出現一側肢體無力或麻木,說話吐字不清或完全失語,或眼睛看東西突然出現黑曚等。小中風雖然可以完全恢復正常,但卻是發生完全性卒中的先兆和危險信號。
腦卒中的常見癥狀: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另外,如病情嚴重,可出現劇烈頭痛或神志不清。
上述癥狀有時單獨出現一個,有時可出現多個。一旦出現上述癥狀,必須立即撥打急救電話,緊急送到有條件的醫院救治。
腦卒中治療強調就醫時機,正常腦組織在缺血3小時后就可能出現不可逆的損傷,6小時后缺血腦組織會出現壞死。如果腦梗死的病人在發病后3~4.5小時施以溶解血栓治療,就可能在腦組織沒有出現完全梗死之前恢復氧供和血供,從而恢復全部或部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