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鋒用筆是學書者的基本功。由于中鋒運筆對于書法的重要性和本身的難度,此筆法可謂學書道路上的一個關口。不過此關,就寫不好點畫。前人總結的十六種病筆中,其中鼠尾、掃帚、竹節、蜂腰、柴擔、鋸齒等,都與不能熟練中鋒運筆有關;不過此關,字就無神韻, 在學書的路上就走不遠。
要過此關,首先要認同中鋒運筆在筆法中的主角地位。不認同,就沒有練習中鋒運筆的主動性、積極性,也不愿去下功夫。思想問題解決了,技術問題都不是事兒。其次不要對中鋒運筆神秘化,對中鋒運筆本質及多樣性要有清醒的的認識;最后通過有意識的反復練習,熟練掌握中鋒運筆的基本技巧,這是核心。
中鋒運筆的基本技巧有哪些?
善于用鋒。毛筆的筆毫分為筆根、筆腹和筆鋒三部分。書法是筆鋒的舞蹈。中鋒運筆主要是指毛筆筆鋒的書寫狀態,筆腹以上一般不接觸紙張,所以,用鋒的關鍵在豎鋒(提)和鋪毫(按)。
董其昌說:“作書須提得筆起”。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一轉一束處皆有主宰”。筆毫平臥紙上是運筆的常態,如果下按太重,用到了筆腹,甚至筆根,那就什么鋒也談不上了。 把筆鋒上提豎立而書,才是解決中鋒用筆的關鍵。為什么說大筆可以寫小字,小筆不可以寫大字?大筆用鋒即可以寫出小字,小筆只有用到筆腹、甚至筆根才能寫出大字,那樣寫出來的字就是“墨豬”。要保持中鋒,鋪毫時要把主毫鋪在中間。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說:“凡下筆須使筆毫平鋪紙上,乃四面圓足。” 筆鋒入紙,平鋪展開,逆勢澀進,萬毫齊力,才能產生圓滿遒麗有立體感的中鋒線條。
要學會調鋒。由于漢字筆畫的多樣性,中鋒行筆必須滲透到各種點畫中,調峰是不可缺少的。可以說,沒有調峰,就不能保證中鋒運筆。調峰是手段,保持中鋒運筆才是目的,調峰是為中鋒運筆服務的??磿覍懽?,手有很多動作,有大有小,有明有暗,這些動作大部分都是在調峰。
那么什么情況下需要調峰?書體不同,點畫的多少也不同,那么調峰的地方和次數也是各不相同。相對而言,篆隸楷這樣的靜態書體,調峰地方較少,行草這樣的動態書體,調峰的次數就多。
每一個點畫的起、行、受都需要調峰,但不同點畫,不同情形,調峰的幅度、難度也不同。行筆時解決筆鋒偏、散時的調峰是小調,也是微調;遇到橫折或豎折時,調峰的動作就大些; 有些筆畫,在個別時段才需要調鋒,而寫弧形筆畫時,隨時需要調鋒。
調鋒的基本方法有那些?
轉腕調鋒。就是通過轉動手腕改變筆鋒的方向,讓筆鋒回到筆畫中間。“橫、提”筆鋒向外(或上)推送,“豎、撇、捺”筆鋒向內(或下)推送,從而達到采用不同的鋒面中鋒走筆。此法優點是:行筆干凈有力,轉換迅速。缺點是:行筆開始部分容易形成側鋒用筆。
捻管調鋒。在運筆過程中,手腕不動,保持筆尖位置不變,通過轉動筆桿改變筆鋒的方向。執筆不要過緊,過緊則不方便捻動筆桿。 “橫、提”逆時針轉動筆桿,“豎、撇”順時針轉動筆桿。 此法優點是:轉換方便,容易掌握。缺點是:由于不停轉動筆桿,影響筆力和速速,筆法也顯單一。
提按調峰。此法多用于方折處。當筆鋒行至拐彎的地方,先把筆毫向上提(以不離開紙面為限),隨后調整筆鋒方向再稍按下去,盡力頓挫平鋪紙上,完成中鋒用筆。
衄挫調峰 。衄有筆鋒扭曲、揉動之意,而“挫”則指筆鋒逆勢而行,與紙面摩擦。運筆的過程中,橫畫用指關節靈活地使筆鋒不斷上下微微提按揉動,豎畫讓腕左右來回微微提按扭動,逆勢挫動而行。此調峰法動作稍慢,實在行筆過程中的微調。
調峰的方法很多,各人有各人的習慣,各人也有各人的絕招。
明白了中鋒用筆的技巧和方法,還只是紙上談兵。要過關,必須下功夫練習,在練習中琢磨,在琢磨中改進,在改進中提高,在提高中實現運用自如的目的。最初練習會很枯燥,只有在堅持中進步,在進步中享受點畫質量的改變。
如何練習中鋒運筆,提幾點小建議。
畫圓圈。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畫圓圈,邊運筆邊捻動筆桿,或者邊運筆邊轉腕。
練點畫 。橫畫的寫法是逆鋒入筆或橫畫豎入筆后,邊頓筆邊以順時針的方向捻動筆桿,調正筆鋒至筆畫正中向右運筆。 豎畫的寫法是逆鋒入筆或豎畫橫下筆之后頓筆,同時調正筆鋒直至收筆。在練習橫、豎的基礎上,重點練習難度較大的點、鉤和彎度較大的撇、捺等筆畫。
練字體。在點畫單獨練習的基礎上再練字體。初學者先練篆書或隸書為好。篆書只有橫、豎和弧三種筆畫,而且純中鋒用筆,筆法單一,可以選取篆書古帖作為練習中鋒的初期教材。由于在篆書里只能練習到橫、豎和弧形點畫,所以,練篆書并不能徹底解決中鋒運筆,其他筆畫還要在其他書體里練習。
過了中鋒運筆關,書法學習的局面一定會為之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