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可以干很多蠢事,但最蠢的兩件事,就是:拒絕讀書,忽視靈魂;拒絕運動,忽視健康。 ???
人生有困境:
我們想要成為自己,又永遠與自己保持著距離。
我們不斷地生產欲望,又毀于自身的欲望。
我們害怕孤單,又承受不起陪伴。
我們怕死,又偏偏要生。
有些好東西是自然而然的在一個人身體里逐漸長成的,比如平靜、寬容、慈悲、澄明、淡泊……,這與一個人的年齡、經歷、悟性、靈性相關,不是尋來的,也不是求來的,不可能從讀幾本書里來,也不可能聽幾次課或是與大師聊上幾次就會來,更不會從念經拜佛中來。人們必須從自己的生活中去悟道,也將道用于生活。
所謂大徹大悟,恐怕是你說你的理,我說我的道。
拿聚散來說,看清凡事皆有聚有散,只是第一層的悟;聚而不喜,散而不苦,是第二層的悟;聚就是散,散就是聚,是第三層的悟;經歷了前三層的悟之后,仍然能聚時狂喜,散時狂悲,才是大徹大悟。
信息爆炸,只會讓人們生活在表象的世界里,大腦一旦被垃圾信息所填滿,人會自然而然地失去專注力和覺察力,少了這兩樣東西,人既無法深入自己的生活,也無法深入自己的生命;既做不好人,也做不好事。
人的大腦超負荷運轉導致的結果就是:要么某種負面情緒揮之不去,比如抑郁和焦慮,要么一切皆不過如此,滿心的倦怠。這正是當今心理疾病頻發的主要原因。
只讓經過自己篩選、同意過的信息,才能進入到自己的大腦里,這應該是當代人最重要、最緊迫的自律。
抬頭仰望和低頭俯視,時間久了都會脖子痛,同情心和崇拜心都不是平常心,還是平視前方的欣賞最正常。
人要簡單才好,里面的原理其實也特別的簡單。加法做多了,每多出來的一點東西都會占用自己的精力一點點,人生就瑣碎了。一旦開始做減法,圍繞著某一個中心進行收縮,每一天的日子自然而然就精致了起來。
人的精力其實就是生活的精致力,散得太開了,人生就粗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