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貼貼哪些穴位:
一、治啥病貼哪些穴位:
感冒、鼻塞選肺俞穴 1 肺俞穴位置 1.肺俞穴位于人體的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2.取穴方法:取定穴位時,一般采用正坐或俯臥姿勢,肺俞穴位于人體的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詳見此人體背部穴位圖相關圖示) 肺俞穴功效 此穴主治疾病為:肺經及呼吸道疾病,咳嗽,氣喘,吐血,骨蒸,潮熱,盜汗,鼻塞。 中暑、嘔吐選大椎穴 2 大椎穴位置 大椎穴位于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大椎穴功效 此穴可以益氣壯陽。主治:咳嗽、五勞虛損、中暑、霍亂、嘔吐,黃疸、風疹等。 心悸、腹痛選膻中穴 3 膻中穴位置 膻中穴位于前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膻中穴功效 此穴主治疾病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咳嗽、咳喘病等。兒童可選用此穴。 氣喘、咳嗽選天突穴 4 天突穴位置 天突穴位于頸部,前正中線上,兩鎖骨中間,胸骨上窩中央。 天突穴功效 此穴主治疾病為:氣喘、咳嗽、暴喑、咽喉腫痛、嘔逆、癭瘤、梅核氣等。
5 膏盲穴位置 1.膏肓穴位于人體的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寬處,肩胛骨內側,一壓即疼。 膏盲穴功效 此穴主治疾病為:咳嗽,氣喘,肺癆,健忘,遺精,完谷不化等。 心臟不舒服選心俞穴 6 心俞穴穴位 1、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開1.5寸。 2、取穴時一般可以采用正坐或俯臥姿勢,心俞穴位于人體的背部,當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心俞穴功效 1、推按“心俞穴”可以治療心經及循環系統疾病,心痛、驚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盜汗、夢遺、癲癇、胸痛、心悸亢進、暈車、頭痛、惡心、神經官能癥等。 2、調理氣血,疏通心脈,寧心安神。適用于心慌心悸、冠心病、心絞痛、神經衰弱、失眠、背痛等病癥,對于各種心臟病有一定的療效。 哮喘、咳嗽選治喘穴 7 治喘穴穴位 1、屬經外奇穴的背部穴。穴位于背部第七頸椎棘突下旁開0.5寸。 2、該穴有平定喘息的功效,故名為"定喘"。 治喘穴功效 1、治喘穴位于大椎穴左右約二厘米處的凹洼中。 2、能止咳平喘,通宣理肺。對于治療氣喘發作,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百日咳。
二、三伏貼的作用: 三伏貼發揮的冬病夏治的功效是中醫學防治疾病中一個比較有特色的方法。在夏季最炎熱的時間段貼上三伏貼能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寬胸降氣,健脾和胃,鼓舞陽氣,調節人體的肺脾功能,讓人體的免疫功能得到不斷地加強,促進血液循環,祛除寒邪,提高機體抵抗外界疾病的能力。 三伏貼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的幾點: 1、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體表經絡中氣血旺盛,這個時候貼三伏貼能幫助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讓伴隨長久的疾病得到改善,還能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 2、對于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等慢性病的人來說,氣溫低的冬季疾病容易復發,而夏季則是一個非常好的治療時機。三伏天外貼服藥主要用于治療喘病、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
三、三伏貼的適應癥: 1、呼吸系統疾病: 反復呼吸道感染、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慢性咽炎,過敏性鼻炎等在寒冷季節易發或加重的病癥。 2、消化系統疾病: 虛寒性胃病,胃腸功能紊亂,慢性結腸炎,虛寒腹痛,腹瀉,吃涼食后胃部不適、腹痛、腹瀉等。 3、婦科疾病: 下焦虛寒,痛經,氣虛寒凝的月經不調、帶下量多等。 4、風濕痹癥: 關節痛,關節炎,頸腰椎病,肩周炎,風寒濕引起的各種頸、肩、腰、腿痛,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 5、其他: 怕冷,四肢寒涼,凍瘡,前列腺疾病,免疫力低下等。
四、三伏貼后多久可以洗澡? 三伏貼后10小時之后才可以洗澡。 具體分析: 1、貼敷后須避免受冷的刺激,貼后6到10小時內不要洗澡,不能直接吹空調、風扇。 2、貼三伏貼時要注意自身狀況,每次貼藥時間最好在三四個小時左右,如果貼藥時間過長,會引起皮膚過敏。 3、個別人貼藥后有局部瘙癢、刺痛感時,可以適當縮短貼敷時間。一般小孩及皮膚較嫩薄的患者應適當縮短貼藥時間。 注意: 1、貼藥10個小時之內不宜洗澡。洗澡時也不要用力搓貼藥部位。家里空調的溫度也不宜調得太低。 2、由于敷貼的藥物多具有辛香刺激性,皮膚較敏感的患者貼藥后皮膚會起小水皰,或留下淺淺的疤痕,這都是正常現象。 3、從臨床觀察來看,皮膚出現小水皰后,能對穴位產生更長久的刺激,達到進一步治療的作用,療效更好。 4、但應注意保護好創面,避免抓破水皰引起感染,如果并發感染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建議: 1、貼藥期間飲食宜清淡,禁食生冷、煎炸、刺激性食品(包括小蔥、大蔥),少吃肥甘厚膩、生痰助濕的食物,禁食魚、蝦及牛、雞、羊肉和花生等發物,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2、因貼敷的藥劑中含有芳香辛竄的藥物,因此,孕婦、皮膚長有皰癤、肺結核患者、支氣管擴張患者、2歲以下兒童不宜敷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