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腦中風:
腦卒中,又名腦中風或腦血管意外,是一種腦中風突然起病的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是指在腦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種誘發因素引起腦內動脈狹窄、閉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腦血液循環障礙,臨床上表現為一次性或永久性腦功能障礙的癥狀和體征,腦卒中分為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
二、腦中風的癥狀起因:
1、高血壓病
無論是出血性中風還是缺血性中風,高血壓是最主要的獨立危險因素。通過降壓藥、低鹽飲食等將血壓逐漸降至140/90mmHg以下。
2、糖尿病
通過控制飲食、降糖藥,將血糖降至3.9~6.1mmol/L正常范圍。
3、心臟疾病
如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顫動引起栓子脫落造成腦栓塞。
4、血脂代謝紊亂
極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動脈硬化脂蛋白。
5、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本身是缺血性中風分類的一個類型,也可以是腦梗塞的先兆或前區癥狀,應及時治療。
6、吸煙與酗酒。
7、血液流變學紊亂
特別是全血黏度增加時腦血流量下降,其中紅細胞比積增高和纖維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風的主要危險因素。
8、肥胖
肥胖與超重均為缺血性中風的危險因素,與出血性中風無關。
9、年齡和性別
年齡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粥樣硬化程度隨年齡增高而增加。50歲以上隨著年齡增加中風發病率亦有增加,但青中年中風發病者亦有增加,不可忽視。一般來說女性中風發病率低于男性。
四、腦中風的預防措施:
1、一級預防
積極控制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血脂異常、頸動脈狹窄、肥胖、吸煙等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適度的體育活動和合理膳食。
2、二級頇防
控制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給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療,必要時抗凝治療,干預認知功能障礙及抑郁,進行健康教育。
五、腦中風的救治護理:
1、急救護理
腦中風患者入院一般病情較重,必須安排一間通風、透氣、整潔、安靜的病室,急性期應絕對臥床休息,避免搬運;選用上身抬高15°~30°;及時給氧,建立靜脈通道;接好心電血壓監護儀,嚴密觀察患者的神志、呼吸、瞳孔、頭痛嘔吐及生命體征變化;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報告醫生;如發現患者昏迷加深、血壓升高、呼吸不規則、瞳孔不等大、心率緩慢、發熱可能提示繼續岀血;患者煩躁不安、劇烈嘔吐、呼吸加深加快可能提示腦疝前兆,如瞳孔不等大、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提示腦疝已形成。
2、生活護理
引起腦卒中的常見原因有高血壓、糖尿病、心房纖顫等,而與生活有關的因素有飲食、飲酒過量、吸煙不良的生活習慣等,要幫助患者戒煙、戒酒、合理飲食,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對于不能進食的患者72小時后要給予鼻飼流質飲食,如米粥、魚湯、豆漿、牛奶、雞蛋湯等易消化有營養、高能量、高蛋白、低脂肪的飲食;保持患者的水、電解質平衡;要防止患者嗆咳,并鼓勵患者在鼻飼插管的情況下能進水,進行吞咽功能鍛煉,能促使患者早日從口腔進食。
3、預防并發癥護理
要注意病室內溫度的相對恒定,注意保暖、不要受涼;有活動性義齒應取下保養清潔、昏迷及吞咽困難的患者進行口腔護理,及時清除口腔分泌物,經常給患者變換體位和拍背,,以促進痰液排除,或用吸引器吸出呼吸道分泌物,痰液黏稠不易吸出可給予霧化吸入。對尿失禁或尿潴留者,應在嚴格無菌操作下留置導尿,保持導尿管通暢,每日更換尿袋,每日消毒尿道口和會陰部,觀察尿色、量,并做好記錄。對于神志清楚的患者鼓勵多吃粗纖維食物、蔬菜、水果,保證每日有足夠的水量,意識不清的患者給予酚酞片等緩瀉劑由胃管注入,必要時灌腸以利通便。對于昏迷不能翻身的患者最好給予氣墊床,床鋪保持清潔柔軟、干燥,拍背,動作要輕柔,不要拖、拉、推,以防擦傷皮膚,常擦身洗澡、更衣。當病情較重已發生應激性潰瘍者應立即將頭偏向一邊,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嘔吐物或血液造成窒息,并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必要時口服去甲腎上腺素;及時補充血容量,保持水、電解質平衡,協助醫生做相關治療。對于發熱者要注意有無中樞性發熱,并要用冰帽冰枕物理降溫、50%酒精多次擦洗皮膚,同時要注意生命體征變化,對血壓高于180/100mmhg的患者,配合醫生給予降血壓治療;加強基礎護理,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4、心理護理
要避免刺激,耐心開導,把患者當作自己的親人,愛心體貼,談論有趣的話題,在精神上給予安慰、生活上予以細心照顧,努力創造一個溫馨祥和的環境,讓患者感到心情舒暢、樂觀,積極配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