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提升生命的高價值感,是教育的重要原則。教師必須做精神上的強者,有宏大格局、獨立意志、高尚情操……
教育的使命是重建生命的高價值感。生命的高價值感,即一個人對自我高度的接納與認同。一個真正的教育者,內心應當是明澈的,愿意并接納每一個學生,給學生提供一個愛和自由的成長環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遵從自己的想法,在生活體驗中成為自己。
教師作為學生的重要導師,更需要建構自我生命的高價值感。只有教師的自我價值感高了,才能開啟心智、提升心性、建構個性化自我,形成獨立的精神境界,發自內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教育工作中,才會接納與認同學生,更好地體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幸福地活在當下,去做真正的教育。
教師精神成長有三種方式:遇到一個人或環境能給予他無條件的接納與理解,即安全感和歸屬感;自我覺察,即讀書和體驗;用陪伴兒童成長來喚醒自我。
在我們學校,心管理為教師精神成長提供了一個強大的精神能量場。心管理有三個關鍵詞:滋養、映照、去控制。教師和學生生活在一個安全的、充滿愛和自由的環境之中,以陪伴、認同、包容、接納的心態,厘清人與人之間的精神界限,提升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學生的生命價值感,讓師生都成為自己,重塑自身。
校長曾為我們講過鏡子原理在教育中的應用,領導應該是教師的一面鏡子,成人是兒童的一面鏡子。鏡子能夠映照彼此的內心,只有光滑平整的鏡子才能讓對方映照出真實的自我,才能讓對方不斷自我修復和自我完善。同時,在相互映照的過程中,才能使每一位教師認清自己。
每一個成人的問題都是由童年的生活經歷造成的,誰也不可能有一對完美無缺的父母,所以被干預、被創傷的經歷人人都會有。而所有成人的問題都需要退行到童年,退行到被干預的那個階段,重新再讓當時未表達出來的情緒與感覺表達出來,才有可能痊愈。
在不斷的讀書體驗中,提升自己的精神海拔。我校的辦公室文化中,有這樣一條約定:“讀書的高度代表人生的高度,讀書的厚度代表人生的厚度。”在這樣一個有著濃厚的讀書氛圍中生活,教師不想成長都難。
近年來,讀書逐漸走進了我的視野,并漸漸成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它給予我成長中必不可少的能量與營養。
讀林清玄的書,讓我體會到平凡生活的細微之美,用包容之心對人性的弱點報以同情、理解;用歡喜之心面對生活,讓我明白了放下對人、對事、對自己的執著就是放過自己。放下對自己的執著,自身才會有變化,才會成長。心靈的成長需要時間和空間,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堅實地走過每一段路。
讀書能讓我們變得清醒,變得更有力量。當我們變得足夠強大時,我們就可以為這個世界做出一些驚人的改變。一個人在完善自己的同時,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完善這個世界。
在關系中不斷覺察自己、建構自己。除了在讀書中成長,我還深深地感受到,人是在和他人的關系中成長的。讀書讓我明白了三種關系:糾纏、維持、通心。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狀態,有多少時間是浪費在糾纏的煩惱和維持的麻木里,只有“通心”體現了清晰的人際關系界限?!抖脨郏谟H密關系中成長》一書讓我明白,成長必須從自我開始,可是我不能止于自我,“真理始于兩個人”?,F在我才發現,我一直非常害怕與他人建立過密的關系,我沒有安全感,擅長自我保護,我害怕被束縛,不愿意去承擔責任,到了人生的另一階段,這些都限制了我的成長。成長首先要解決自己的問題,要接納自己;愛首先是愛自己,要有信心;要勇于承擔人生中的責任。
學生伴我成長。兒童是成人之父。孩子是上天派來拯救成人的天使,每一個成人幾乎都是在有條件的愛中長大的,并生活在一個缺失愛的環境之中,但是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可以療愈成人童年的創傷。童年的無意識、天性也是拯救成人的一種方式。
師生關系是成人和兒童之間關系的相互投射。對于教師來說,學生是他內心中的孩子,是向外的投射,他如何對待學生取決于他小時候如何被父母對待,這是關系的輪回。
對于學生來說,教師是他內心中象征父母角色的投射,意味著安全、溫暖、歸屬、愛,是生命成長中最重要的養分。
有一件事我一直記憶猶新:許嘉怡是少先隊大隊長,是一個我特別喜愛的小女孩。從她的身上,我總能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她的那種活躍、那種上進,和兒時的自己如出一轍。期末考試前的一天,她背起書包,走到我面前,一臉委屈,我抱著她:“能告訴我發生了什么事嗎?”聽完我的話,她的淚水奪眶而出。原來是她出差幾個月的爸爸回來了,但爸爸見她的第一句話就是問她作業寫完了沒有?她告訴爸爸沒有寫完時,爸爸用手猛拍了一下她的頭說:“你能不能向別人學學,人家做什么事都不用大人操心……”
她哭著說:“老師,你不知道當時我心里有多疼。”頓時我的眼睛也不禁濕潤了,我內心最為柔軟的地方被深深地觸碰了。
從她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我的童年,看到了曾經被挑剔的自己,在對她進行擁抱,表達自己愛的時候,仿佛自己也在被父母接納。在這個過程中,我治愈的不僅僅是孩子的傷痛,我也在治愈那個曾經被挑剔的自己。
在這個過程中,我成為一個很好的覺察者、一個溫暖的陪伴者,并讓孩子懂得了自愛。
認同和陪伴,讓師生實現生命的覺察與完善,師生間的相互治愈讓師生共同成長。
教育是愛和自由的事業。成長是每一位教師的底線,也是每一位教師最基本的規則。讓我們在愛和自由的環境之下,通過不斷地讀書、寫作、體驗,認識自己、建構自己、成為自己?。?font color="#008080">來源:《中國教師報》2014月4月9日第11版 作者:河南省洛陽市西工區西下池小學 張學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