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校長是學校之魂。”隨著社會全面轉型,學校的發展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校長作為學校的靈魂人物,必須勇于擔當,展現出學校獨特的教育精神與文化風貌。根據當下部分校長的角色缺位,我認為,教育轉型背景下,校長需要轉化并適應多重角色,促進學校又快又好發展。
做教師職業幸福的創造者。教師感受到職業幸福,才能更好地工作,校長要為教師職業幸福創造條件。經驗告訴我們,提高辦學質量靠的是人本思想指導下的有效抓手。在學校文化上升為一種“軟實力”的背景下,校長不妨從學校文化建設上多些思考與實踐。
學校文化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生長點。校長要有明確的辦學目標和先進的辦學理念,以及實現愿景目標的扎實措施;要對教師有核心價值觀的引領,讓教師有共同的價值取向;要重視提煉升華學校精神,挖掘學校文化底蘊,拓展并豐富,形成一套符合本校發展實際的制度文化。
為教師職業幸福推進課程改革。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校長要宣傳學校的辦學理念及提升辦學品質的策略,努力使學校得到家長及社會的認同。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在教師,教師首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淡化教學設計,淡化知識與技能,摒棄傳統教學方法。課程改革進入瓶頸階段,必須對癥下藥,認真剖析;建立健全科學的教學質量考評機制,規范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教學質量的考評既要重結果,更要重過程,采取多種方式綜合進行。
做教育科學研究的實踐者。校長是學校各項工作的決策者,如何充分調動教師參與教科研的熱情,積極投入教科研實踐,是校長思考的重點。要使學校教科研走出形式主義的泥潭,校長首先應當求真務實,對教科研工作的重視和指導不能滿足于口頭上的強調,要不斷引導、激勵教師,讓他們真正投入進來。
在課題研究中,校長一般扮演課題組組長的角色。校長要發揮自己的作用,將每個環節都落到實處。如擬寫課題計劃,進行某項子課題研究,總結階段性科研成果等,為教師樹立榜樣,并在這個過程中,將教科研工作做透徹。校長在指導教師確立科研課題時,應引導教師確立課題的觀念,善于從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并提煉成課題,扎實、有效地推進每一步。
做校本培訓形式的優化者。校本培訓作為課程改革的延伸,已進入越來越多的學校。校本培訓依靠教師的主體力量,結合必要的理論支撐和專家指點,解決了教師實際工作中面臨的新問題和新困惑,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校長要著重解決。
要讓教師暢所欲言。教師不能成為“看客”,校長要放手把校本培訓交給一線教師,傾聽他們的想法與困惑,讓教師從被動走向自主發展。
要激發教師的熱情。校長要讓校本培訓調動起教師的主動性,激發他們對專業提升的內在需求,讓每個教師都能得到提升,全校教師共同發展,以此帶動學生及學校的發展。
要讓教師自主安排。校本培訓應針對學校發展、教師發展和學生發展中的現實問題,要淡化形式上的統一,強化“小課題”式的引領。
做學校科學發展的領航者。教學質量是學校辦學的生命線,校長要合理、有效地安排教師的工作時間,在教師忙碌的同時,為教師打造溫馨、舒適的休息室,為教師減壓。校長要關愛每一位教師,讓教師感到身心愉悅,更好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
校長要緊扣師生發展的主題,挖掘每個師生的潛力,讓他們在教育教學的舞臺上綻放光彩。(來源:《中國教師報》2014年4月30日第11版 作者:江蘇省東臺市四灶小學 吳錫龍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