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和管理是分不開的,學校要管理,班級要管理,對于我們每個教師來說,在教學當中,要對學生進行管理,尤其是課堂的管理。能否管理好學生,直接關系到我們的教學成績。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都很重視對學生的管理注意管理方法,但是,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需要我們改變,更新管理方法,適應社會,適應時代,適應當今學生的特點。現在的學生見多識廣,尤其是一些雙差生,課堂上很不好管理,如果管理不好,影響教師的講課,影響學生的聽課,影響我們的教學質量。究竟什么能有利于我們對學生的管理,怎樣做有利于我們的管理,一直是我們在探索的問題。下面,就學校管理,我談一下我的一些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教師的儀表風度,影響教師的課堂管理
我們作為一名教師就是要為人師表,為人師表必須要言傳身教。“言傳”和“身教”作為教育的兩種行之有效的基本手段,歷來是相輔相成、緊密聯系和不可分割的。“言傳”固然重要,但是“身教”更重要,它是通過自己的儀表風度來影響、感染和教育學生,包括我們的衣著、發式、舉止、姿態以及由此體現出來的風格態度等內容,他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起著“言傳”所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什么樣的儀表風度有利于我們的課堂管理呢?我認為,應該做到:衣著打辦整潔干凈,美觀大方;(并不一定要新奇漂亮,流行時髦,而是要整潔得體,落落大方,樸實整潔的美)。行為舉止文雅禮貌,穩重端莊,(謙虛禮貌,不粗野蠻橫);待人接物熱情洋溢和藹可親;教態自然典雅,從容瀟灑等。關于我們教師的儀表風度,尤其是第一次和學生接觸,更為關鍵,也就是說,我們要給學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教師給學生留下的第一印象對教師總印象的形成有較大的決定力,如果師生初次見面,教師給學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影響,即使這個教師在日后的工作中出現某些差錯,學生也能諒解,認為是教師的一時疏忽所至,反之,如果一個教師第一堂課未上好,即使以后的講課質量有提高,學生往往也不易改變原來的不好印象。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很重視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因為我幾乎每年都要接受一批新學生,我除了注意自己的穿著儀表外,就是對于走進課堂開始要說的話,要進行充分的準備,列出提綱:給學生分析教育的形勢,講學習對自己的重要;初二或初三階段的重要性;政治和歷史學習的方法;學習《研究性學習》這一新課程的實際意義;并提出今后的要求。(社會在不斷的發展進步,我們只有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在社會上立足,有就業的機會,找到好工作。社會、學校、家庭、教師都很重視我們的學習但是我想,這都是不重要的,我們不為父母、不為教師,就為自己拼一拼,將來不后悔。初二是關鍵,學習新的知識的同時,要把初一學好的知識補上。政治和歷史學科是易得易失的學科,背則得,不背則失,要在記憶的基礎上理解,會分析問題,有綜合能力。每個人都要從零開始);使學生都感到老師是最可信賴的人,并對自己的學習都有了信心。
二、教師的自身的素質、能力、影響課堂的管理
教師是社會的人,也是一面鏡子,從教師的身上不僅可折射出當代社會的知識、科技發展狀況,更能體現出當代世界觀、道德觀、價值觀及為人知道。教師有沒有威信,在于能否贏得學生發自內心的敬重和信服,而這又取決于教師的人格力量。教師的素質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廣博的學識、精湛的業務,使學生折服。俗話說“要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這些年來,我很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無論是進修學習,還是繼續教育的各種考試,我都是認真對待,刻苦努力,要真實的成績,我覺得這樣對自身有好處,掌握真本領,有利于自己的教學。學生們都在感興趣中學到了知識,沒有時間去想搞與課堂無關的小動作。因此,我們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質、能力、才能更好的管理課堂,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教學方法是否靈活,影響課堂的管理
課堂的管理和教師的管理機智靈活有關,這是教師根據課堂管理原則,運用自己的智慧敏捷而恰當的處理課堂上偶發事件的方法和能力。比如我們走進課堂時,可能會遇到黑板的情況,有的教師非常生氣,夾書回來,有的大發脾氣,查找該誰擦,有的干脆就往字上寫,這樣做,實際上都影響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甚至有的同學看老師生氣覺得很有意思。我認為這時教師一定要冷靜對待。我也曾遇到這種情況,我當時看看黑板,又看看大家,拿起黑板擦我就擦了,擦完以后,我說:“今天老師做一次值日,下次可都要你們做了。”教室里鴉雀無聲,大家都覺得很不好意思,以后再沒有發生過這種情況。我覺得這樣做能樹立起老師在學生中的威信,也有利于今后的管理。在管理方法上,我認為要有以下幾種配合應該做到:
首先,嚴格要求與寬宏大量相配合。時代在發展,社會和家庭都有很大的變化,家里孩子少,獨生子女比較多,受社會和家庭的各種影響,個性都比較強,尤其是差生,毛病比較多,有時很讓我們生氣,可往往在我們生氣訓斥他時,而學生滿不在乎,沒有一點承認錯誤的意思。有時甚至還要狡辯,表現的是一種不服氣的樣子,也有時竟然與我們對著干,爭吵起來,態度蠻橫,胡攪蠻纏,鬧得不可交,如果通過班主任、家長或學校解決處理,學生從表面上可能有所收斂,但實際上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內心深處與老師產生隔閡,對老師今后的教育教學產生抵觸情緒,使我們的工作更難做,達不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寬宏大量是相當重的,這就需要我們調節好自己的心態,不能依著自己的氣,不要輕易的就發火。在這里值得一說的是,中學生好動,是這個年齡,有時板不住自己,回下頭,或說句話。我們不要把它看作是什么大的毛病,不要馬上就發脾氣,批評他,那會顯得老師婆婆媽媽的,說的次數多了,學生也會不在乎了,還會增長學生的厭煩情緒。我們可以用其它的方式來調節課堂紀律。學生有了小動作,我們可以用目光來調節,那就是用目光注視他,提醒他,把要表達的愿望、態度傳達給學生,使他知錯并改正;也可以語氣調節,就是變換語調或聲音的強弱、節奏快慢來讓學生感到教師的“弦外之音”是在提醒他;還可以根據講課的內容來提問,學生怕老師找到自己而急于尋求問題的答案,引起學生的注意;還可以停頓調節,那就是突然中止自己的講話,讓學生在靜中感覺到自己違紀了,使其改正過來。我在課堂上很多時候都是這樣做的,我覺得這樣做也能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的寬宏大量,而更加尊重老師。當必要時,也可以用語言來提醒,那就是當學生重復出現類似毛病時,但也沒必要發火,我曾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尊心,老師是不會輕易傷害你的自尊心的,希望老師不點名你就能做好。”這樣說也管用的。當然這里說老師要寬宏大量并不是說就不對學生嚴格要求了,我覺得通過學習上的嚴格要求,也能讓學生體會出老師在寬宏大量中也有嚴格。政治和歷史需要學生背得多,我跟學生說,只要把知識記到腦子里,才是你自己的東西。每天上課的頭一件大事就是檢查學生記的情況,如果學生不會背,我會嚴厲批評他們的,并且必須使他們會背被檢查的那道題,我和他們說:“紀律上你們有點兒小毛病,老師可能原諒你們,但是知識上老師可是嚴肅認真的對待,一點兒也不會馬虎的,對你們可是嚴格要求的。”這樣學生既感到老師的寬宏大量,也感覺到老師的威嚴。
其次,表揚與批評相結合。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違反紀律的現象經常出現,我們肯定要批評他們,但是值得注意的就是我們要把批評和表揚結合起來,如果只是批評,沒有表揚,學生會對自己失去信心,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結果會變得越來越壞。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即使是后進生,也要看到他們的長處,通過表揚他們的長處,來讓他們改掉自己的短處。
再次,親近與遠離要適度。我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大致有四種情況:
1、緊張型的師生關系,就是教師以自我為中心,對學生主要依靠強制手段,方法粗暴簡單,學生對教師心懷不滿,師生情緒對立,關系緊張,教學氣氛沉悶壓抑。
2、冷漠型的師生關系,是教師缺乏熱情,只管教,不管學,對學生不冷不熱,不聞不問,學生對教師則不親、不熱、不愛、不恨,“敬而遠之”,教學氣氛平淡無奇。
3、庸俗型的師生關系,就是過分遷就,該嚴不嚴,該管不管,短期內似乎親密和諧,但時間一長,則教師威信掃地,令不行,禁不止,教學如一團散沙。
4、和諧型的師生關系,就是教師對學生熱情尊重、信任、敬重和愛戴;教學氣氛生動活潑,師生關系民主和諧。和諧的師生關系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怎樣能夠有和諧的師生關系呢,我覺得教師和學生親近和遠離都要適度。我這里說的親近,就是教師對學生要有熱情,要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在這方面,我不但重視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也關心學生的生活情況讓學生感到老師嚴中有愛。我覺得親近和遠離必須適度,這樣才有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有利于我們的課堂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在課堂教學中,對于違犯紀律的學生,教時要切忌以下幾種行為:
1、不聞不問。把紀律的不良當作教學以外的因素,不予關心。或者往往把這些問題交給班主任和學生父母去糾正,讓別人來擔責任,自己擺脫麻煩。實際上這是自找麻煩,因為學生主要的活動依然保留在課堂上。
2、急躁武斷。限制活動,時時訓導,態度嚴峻,學生感到冷酷,氣氛極不和諧,導致學生的行為失常。教師急躁武斷可能導致以下一些不良后果:輕易做出結論。有時學生的違犯紀律,誘發因素眾多,難以定論。有些老師不調查事件真相,不收集論據,不考慮其他相關的情景,輕易做出結論,結果不符合事實,造成師生對立,教師不歡,學生不服。主觀武斷,情緒激動。學生過失行為激怒了教師,教師往往以為尊嚴受損,便給予言過其實的責備,向學生發泄不快。
3、婆婆媽媽。向學生嘮叨,認為叮囑多了,總有幾句學生會聽進去。結果是浪費時間,增長學生對紀律的淡漠和厭煩情緒。教師說教越多,學生對紀律越厭煩。
總之,課堂教學管理,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在教學中很難把握自己的尺度,尤其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向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只有不斷的改進課堂管理方法,才能適應社會,適應時代。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讓我們大膽的探索吧! (來源:中國校長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