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是一種多么崇高的贊譽??!作為一個農村小學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深地感覺到教師這個職業責任與壓力的重大。在當前家長把希望全部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形勢下,教育工作僅憑著一腔熱情看來是遠遠不夠了,我們真的要重新思考一下在新形勢下如何當一名讓人民滿意的好教師了。而要當好一名好教師,良好的師德師風建設又得提上重要的日程。
教育要優先發展,把優先發展教育提到人才強國、民族振興的高度,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特別是農村教師,該如何立足崗位,講道德、講風尚,迎接挑戰呢?
一、立足崗位,反思調整
應當充分認識到挑戰的艱巨性和嚴峻性。隨著二期課改的推進,學生的負擔沒有減輕,反而使很多同學失去學習的興趣,甚至厭學。一位教育實踐家說“一個人學習不好是次品,體育不好是廢品,品德不好是危險品”。平時我們特別注重孩子的知識掌握多少,家長最關心孩子的分數考得如何,而對孩子的學習能力、自理能力、獨立意識、責任意識的培養關注很少。其實,對孩子而言,知識、才能和人格養成才是永恒的,習慣和道德發展才是久遠的。
教師素質決定學生的素質,學生素質的提升決定了全民素質的提升。我校是眾多農村學校之一,盡管學校狠抓教學質量和素質教育,但因為客觀原因使我們的教學質量與城區學校還存在一定差距。我們必須正視這種差距,利用現在的發展契機,不能坐、等、靠,而是加強學習,克服困難,勇于實踐,自覺提升。
要有奉獻精神。沒有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的精神,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好教師,也決不可能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創造業績,做出貢獻。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面對窗外的燈紅酒綠,教師更應該以陶行知先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激勵自己,堅定選擇為教育事業奉獻青春的人生之路,只講奉獻,談求索取,敬業樂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奉獻出自己全部的聰明才智,無愧于“人類靈魂工程師”這個美譽。
二、以身立教,為人師表
“無德無以為師”。真正優秀的教師,一定是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的人。他對祖國的愛,對學生的愛,對事業和未來的愛,都表現在他對自己的高標準要求的落實上。率先垂范就是對學生真正的負責,就是潛移默化、影響深遠的教育。
學生接納、喜愛某個教師,往往是從對這位教師的敬佩開始的。這種敬佩來自于教師的素質和修養,包括教師的思想品德、情感、品格、工作能力、知識水平、生活態度、藝術修養等諸多方面。學生的眼睛是雪亮的,教師的言行舉止無不在學生的視野之中,因此,教師要隨時注意塑造好自己的形象。以崇高的道德使學生高尚,以淵博的知識使學生聰明,以自己健康的心理去塑造學生心理的健康。教師只有以自己完美的人格去塑造學生的人格,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才能使受教育者“親其師,信其道”,才能收到“不令而行”之效。教師的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教師要時刻以模范品行作榜樣,用美的語言、行為和心靈去感染和教育學生,真正成為學生效仿的楷模。
三、關愛學生,誨人不倦
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關愛學生是教師必須具備的美德,也是教師的天職。關愛比淵博的知識更重要。能夠得到教師的關愛,是每個學生最起碼的心理需求,關愛對學生來說是一種鞭策和激勵,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教師尊重每一個學生,學生也就會尊重教師。現代教育應當是“愛心”教育、情感教育,教師應努力營造一種熱情洋溢的教育環境,以和藹可親的教態、關切關懷的語言,溫柔親和的目光組織教育活動,由只提要求到多給關懷,由一味指責至千方百計讓學生品嘗成功。笑著面對學生,使學生興趣盎然,精神飽滿,減少沮喪,獲得成功。如果發現學生做錯事或成績差,就恨鐵不成鋼,不去積極幫助分析原因,而是一味訓斥、向家長告狀,既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又容易使人產生逆反心理,甚至對抗情緒。個別濫施懲罰的教師,有的教育觀念陳舊,自認為“那是為了學生好”,是“愛學生”。他們沒有認識到:“愛學生”不是老師居高臨下對學生的一種“恩賜”,而是建立在一種民主平等、尊重學生人格的基礎上的“愛”。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教師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灑向每個學生,把關愛傾注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之中,善于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呼聲,和學生廣交朋友,多開展談心活動,與學生進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在學生面前勇于承認自己教學上的不足和工作中的錯誤,用愛去贏得一切學生的信賴。多給后進生一份愛心,一聲贊美,一個微笑,把對他們的“反感”換成“容忍和期待”,竭力尋找他們的優點,出自真心地去贊揚、去鼓勵。為后進生提供更多體驗成功的機會,讓他們揚起自信的風帆。后進生是可以進步的,是能夠得到健康發展的。教師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學生才會把老師當成可以信賴的人,也愿意向老師敞開心扉,師生之間只有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橋梁,教育才能生效。愛真正是教育者取得成功的法寶。
四、求實創新,開拓進取
要當好讓人民滿意的一名教師,除了要有高尚的師德,還得有出色的教書育人的專業技能,才能勝任新時期的教育工作。社會發展很快,知識更新也快,學生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渠道也多,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質,才能與時俱進。我們要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和研發能力的強弱決定我國科學、持續發展的水平。“少年創新則國創新”!試想,如果沒有創新意識的教師,怎么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呢?因此,在課堂上,我們要給學生提供探索的時間,為他們的發散思維提供展示的舞臺,激勵孩子多角度思考。
不斷學習,積極進取,教師們才能擔當起培育英才的重任。尤其是現代社會的發展,使新知識、新觀念、新理論不斷涌現,教師幾乎每天都面臨著一個新的世界,只有不斷勤奮上進,把學習當作自己的工作乃至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才能適應時代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不斷充實自己、更新自己,教到老,學到老,一步一個腳印,把教育視為藝術,扎扎實實學習研究教育規律,反復琢磨,精益求精,強化創造意識,在傳授知識上努力探索,創造新的教學思路、教學方法、構建新的教學模式。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愿被稱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所有教育者,都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去感染人,以淵博的知識去培育人,以科學的方法去引導人,以真誠的愛心去溫暖人,以高尚的師德去影響人,以優秀的成果去鼓勵人,以完美的人格去塑造人,辛勤耕耘,默默奉獻,讓美好的人生在教育事業這面火紅的旗幟下熠熠生輝。(來源:楓葉教育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