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現在已是一名中學生,性格開朗,心理健康,與人相處融洽,學習上進,尊敬體貼大人。別人總是羨慕我有教育的方法。其實我只是做到了三個“一”。
這是我從《孩子心目中的好家長》這本書中學來的,書中的學校提倡家長和孩子每天要有三個“一”:一盞燈、一席話、一段路,希望家長每天能和孩子共在一盞燈下讀書,每天能和孩子聊會兒天,每天能陪孩子散散步。回首孩子的成長之路,我想我就是做到了這幾點。
一盞燈——
和孩子燈下共讀書
孩子咿呀學語的時候,我買來一套《寶寶的第一本書》,指著圖片講給他聽,然后在生活中指給他認識。到孩子大一點的時候,我就給孩子講《舒克和貝塔》、《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金剛葫蘆娃》等圖畫書,每天孩子都伴隨著故事的講解進入夢鄉。
孩子上學后,我讓他自己試著閱讀我們講過的圖畫書,由于孩子了解這些內容,讀書興趣很高,讀完后講給我聽,我總是及時鼓勵他,他的閱讀興趣越來越高。由于鄭淵潔的童話讀得太多,孩子只愛看他的書,其他書不愛看。我就借來楊紅纓的《淘氣包馬小跳》系列,我先看,看完后和孩子共同分享,他聽后覺得這些書寫得很有意思,自己就開始主動讀起來。
到了中、高年級,我開始引導孩子閱讀歷史、科學方面的知識,《上下五千年》、《十萬個為什么》、《幾度東風吹世換》等。五、六年級時,我開始陪孩子背誦唐詩宋詞,每天洗腳的時候,我們邊泡腳邊背詩,孩子學了很多,在課堂上顯示出自己的才華,也感到讀書的樂趣。小學時書看得多,孩子的理解能力增強,到初中學古詩文的時候一點也不困難。
六年級暑假很長,我抓住這一大好時間,給孩子講要看一些有深度的書,孩子欣然答應,整個暑假暢游在《冰心文學獎》文集里,一個暑假看了三十多本,又拜讀完了曹文軒的所有作品。漸漸地,《大河報》、《讀者》等都成為孩子喜愛的讀物,更重要的是孩子在閱讀中明白了很多道理,成了一個知書達禮的人。
很多家長說給孩子買來很多書,孩子就是不喜歡讀。這主要是因為沒有良好的家庭讀書氛圍。家長在家里要帶頭多讀書、讀好書,在這種環境下,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自然也會愛上讀書。
讀書的厚度決定人生的高度,燈下共讀,豐厚了孩子的心靈,也照亮了孩子的人生之路。
一席話——
每天能和孩子聊會兒天
家是每個人休憩的驛站,和孩子敞開心扉,聊聊天,開開玩笑,聽聽他白天的經歷和見聞,告訴他你的經歷和感受。孩子與你的快樂,就變成了兩個人共有的快樂;孩子與你的煩惱,都會減半,因為分擔的人多了一個。
孩子每天放學回到家里,我不問孩子今天學習了哪些知識,而是問孩子今天在學校過得怎么樣。孩子總會滔滔不絕地講述學校的生活,自然而然也會談及自己的學習和遇到的困難。通過聊天,我們了解孩子白天上學的大致情況,掌握他的情緒變化,及時開導孩子的困惑,讓他始終有安全感,感到成長的過程中必然會有快樂也會有煩惱。
孩子三年級時非常喜歡的數學老師是班主任,四年級后換了老師,孩子明顯不適應,有抵觸情緒,我就引導他要學會適應新的老師,適應新的環境,而不是一味地抱怨。慢慢地,孩子接納了新的老師,并且與老師相處得也不錯。
孩子的成長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取得好成績會沾沾自喜,松懈下來成績就會退步。遇到這種情況,我也曾十分難過,真想揍他一頓,但轉而想想,孩子考好了我就笑臉相迎,考不好了就拳腳相加,或疾顏厲色地批評,那我是愛孩子還是愛分數呢?于是我就平心靜氣地坐下來,幫助孩子分析失利的原因,幫他尋找自身存在的缺點,讓孩子在家長的引導下看清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孩子長大了,有些話當面說他也許聽不進去,可以借助書信,讓孩子在品味中慢慢接受。初中是孩子的叛逆期,我和孩子爸爸就根據孩子的狀況適時寫一些信,放在孩子的枕邊,他會在讀信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家長的意見。
很多家長都說孩子回到家里什么也不和家長講,家長根本不了解孩子的思想狀況。但我家的孩子直到現在每天回家之后,還是知無不言地講述學校里、班級里發生的各種事情,以及自己的看法、煩惱。
一席話,能讓我們時刻把握孩子的心理狀態,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這也是為孩子煲的“心靈雞湯”吧。
一段路——
每天陪孩子散散步
孩子成長的道路很長卻又很短。有些話,有些事,疏忽了,懈怠了,后悔都來不及。勞累了一天,每個人都需要放松。出去走走,既有利于身體的健康,也增進了親子之間的交流。
孩子上小學的時候作業不多,吃完飯我們一家三口總會去散步。在林蔭小道上,在公園里,在河畔,我們無話不談,軼聞趣事,煩惱憂愁,一起隨風而逝。我們一起捉迷藏、玩“老鷹逮小雞”……教孩子玩各種健身器材,或者找個長椅坐下來,靜靜地看著孩子在盡情地嬉戲、玩耍,一家人其樂融融。
曾記得孩子二年級的時候,晚上我們一起去散步,孩子說媽媽你怎么越來越漂亮了,我說在孩子的眼里媽媽永遠是最漂亮的,在媽媽的眼里孩子永遠是最可愛的。他問為什么呀,我告訴他:“因為媽媽愛孩子,孩子愛媽媽。”孩子認真地點了點頭,他從中體會到了愛對于一家人的意義。后來孩子寫了《媽媽永遠最漂亮》、《調皮的我》發表在廣播電視報上。
孩子升入初中后,功課越來越緊張,盡管我們一家人一起散步的時間越來越少,我也盡量在周末或假期的晚上拉著孩子出去散步,既鍛煉了身體,放松了情緒,又拉近了母子的距離。
一段路,記載了孩子成長留下的無數足跡,一家三口攜手共度人生,何其美妙的畫面!
孩子就要升入高中了,我能感覺到孩子對我從過去的依賴、順從,開始轉變為要求自立、平等。雖然我仍然留戀孩子長不大時的天真、單純,但更希望孩子能在好習慣的幫助下,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學會享受學習的過程,微笑面對困難,為理想奮斗,為幸福的人生加油。
一盞燈,一席話,一段路,寄托了孩子的人生夢想,承載了家庭的全部希望。讓我們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用心陪伴孩子走過人生的風風雨雨。(來源:《中國教育報》2015年4月3日第6版 作者:山東省濟源市太行路學校小學部成艷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