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課題名稱 初中英語課堂小組合作學生
負責人 王艷蘭
一、課題背景及界定
新課改的實施,給我國現階段的英語教學帶來了許多新的變化。而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就是其中一個非常突出的方面。那么現階段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的現狀到底如何,這是每一個英語教師都很關心的問題。 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根據語言學習規律,實施合理有效的英語教學,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使各類學生順利過渡到高中英語學習上來,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這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高一的一部分學生適應高中英語教學比較慢。他們覺得中考成績挺好,初中英語基礎還不錯,但高中的考試成績卻很不理想,對此感到困惑不解,嚴重挫傷了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制約了他們的發展。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備課組認為,很有必要結合實際,找出初高中英語教學中所存在的銜接問題,以幫助學生盡快進入高中英語學習狀態。形成一套高效的,實用的,適合高中學生特點的教學策略。
銜接,就是從初中英語到高中英語的平穩過渡。因為初中英語的教學內容相對較少,語法項目比較少,再加上總的課程數量少,所以學生每天能花在英語學習上的時間就比較充分,加之,中考英語的難度有限,所以一部分學生通過大量的做題,初三階段的突擊,成績可能會比較高,這讓他們誤以為英語很好學,自己的英語水平還不錯。高中英語的容量很大,語法項目很多,另外高中科目較多,所以能分配到英語方面的時間就相對少的多了,如果按照初中階段的方法去學習,肯定效率低,成績不理想。所以本課題的目的就是找到銜接過程中學生出現的主要問題,找出其規律,給學生以相應的指導,使他們對英語學科充滿興趣,同時又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
二、理論依據及意義
《英語課程標準》的頒布實施及新課改的逐步推進,給廣大英語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標準》將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確定為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而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學生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的整合發展的基礎之上的。這一目標的確定,將英語課程從僅僅關注知識與技能的培養提高到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使學生既有較強的英語語言運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個性品格,使他們的人文素質得到大幅的提升,從而為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教學中如何體現教師的角色作用,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艱巨任務。
建構主意理論認為: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應當是認知行為的主體,而教師是認知行為的主導,“只能起助產士作用”。知識并不能簡單地由教師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沒有主體參與,教師的任何傳授將毫無意義。根據這個觀點,教師的主要作用是為學生創造知識建構的環境,在課堂上教師根據教學任務組織一些語言材料分析、講解、盡量讓學生自己練習、歸納、發現、通過習得新語言,提高起始能力和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
現代外語教學理念已不再把教材看作是教學的金科玉律,而把它看作是一種教學資源。因此,教師必須擯棄“教書”的傳統觀念,樹立“靈活的利用教材進行教學”的理念,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如我們備課組根據我校學生實際,即大部分學生的英語底子不錯的情況,對教材進行認真的分析后認為,這套教材必須認認真真,扎扎實實的加以使用。并適當的進行拓寬,重過程,重落實。
高中英語教學和初中英語教學的目標,內容,難度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如何實現兩個階段的無縫連接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初中階段英語教學要求學生把握1500-1600個單詞和200-3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了解常用語言形式的基本結構和基本的語法知識。而高中教材內容豐富,知識容量大,要求掌握的詞匯多達3500,并在初中的基礎上注入了大量的語法點、知識點;同時側重提高閱讀能力和閱讀速度,其內容涉及天文、地理、金融、網絡、文學、廣告等諸方面,更貼近現代生活,時代信息較濃,學生一下子難以適應。
三、研究的過程與方法
第一階段,調查了解學生進入高中階段英語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詞匯,語法,閱讀,聽說等方面的困難。在這個過程中,參加課題研究的四位老師對所帶班級學生的情況進行了深入系統的了解,我們沒有采取常見的問卷的形式,而是采取了電子郵件的形式進行了交流,找準了問題。
第二階段,對初中的知識結構,語法體系,教學方法,教材特點進行深入研究分析拿出具體改善銜接的策略并付諸于教學實踐,進行觀察實驗。(2011.7—2011.9)我們通過研究發現,學生的音標掌握的很不好,大部分人沒有系統的學過,我們還發現,盡管中考成績不錯,但是很多學生的英語能力很欠缺,學習策略不夠科學有效。
第三階段,摸索出有效的教學方法,并提升到理論高度,以便能廣泛指導高中英語實踐。研究的主要方法:
調查法:問卷、訪談法、測試統計法、普遍調查與抽樣調查法等。
文獻法:順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綜合查找法。
行動研究法:計劃、行動、考察、反思與調整。
四、研究結果與成效
教師因素是影響課堂教學的主要因素,教材的處理,教法的運用,學生積極性的調動關鍵在于教師,因此教師必須深入研究課標和教材,根據初中和高中的不同要求,研究如何銜接問題。另外,要研究學生特點,研究學生觀狀。高一學生,剛剛由初中步入高中,其身心發展迅速,自我意識不斷增強,自學能力不斷提高,所以如何幫助學生實現平穩過渡,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經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備課組有了如下共識:
1. 大處著眼,關愛學生,保護他們對本學科的學習興趣。
不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不過分強調短期的,眼下的教學效果,而應該通過精心設計的課堂,輕松生動的課堂氣氛,緩解學生的畏難情緒,樹立自信心。同時,通過豐富的課外活動的開展,如演講比賽,辯論賽等,激發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一套適合高中學習的方法和策略,為后面的高效學習奠定基礎。
2. 堅持背誦制度,積累語言材料,提升語感。
因為我校生源比較好,普遍的英語基礎還不錯,所以我們備課組要求年級學生背誦每單元的核心課文,優秀的學生增加背的量。檢查的方式各班不盡相同,有用默寫的方式檢查的,有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行檢查的。總之目前這一制度在我們年級執行的很好,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3、注意教學形式和內容的銜接
高中生樂于通過積極主動的思維來獲取知識,通過創造性思維來獲得知識,獲得成就感。對于教師單一的課堂模式,他們會失去興趣。因此,高中英語課堂在適當加快教學節奏的同時,應運用一些交際性和創造性活動,例如:角色扮演、討論、辯論、調查、采訪等,讓學生在交流與合作中完成知識的比較、分析、綜合、歸納,促使他們有效思維。
教師能否正確把握教學起點和教學容量,對高一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影響。一些教師。特別是剛帶完高三年級開始新一輪循環的教師,在不自覺中會拔高教學起點,忽略了教材中知識的循環反復、循序漸進,令學生產生了畏難情緒。教學起點應是大部分同學能夠達到的。而課堂容量亦應適度。鋅星大,操練難以到位;容量小,教學任務難以完成。這就要求教師備課時.既要深入鉆研教材, 又要研究學生實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高一年級的新生,多是來自初中各地學校的佼佼者優秀學生,因此他們有強烈的自尊。在新環境中,他們希望獲得老師的尊重與關愛。故教師應主動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保護他們的自尊與自信,在課堂氣氛力求寬松、民主、平等。以期調動學牛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激發他們參與課堂括動的愿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4、完成英語學習習慣的銜接
隨著教與學環境的改變,高中英語教師的課堂教學更富于指導性,高中學牛的英語學習也更趨于個體化。相比于初中英語,高一英語教材無論從內容還是練習形式上,都有大幅提升:內容豐富,涉及面廣,練習形式多樣,讀寫要求更高。所有這些,都是高一新生一時難以適應的。岡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以下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1、及時復習。許多學生在初中沒有養成及時復習的習慣。所以,高中教師從一開始,就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及時復習習慣,把其作為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指點復習方法,規范要求。依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讓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倡多次循環復習,使教學內容得到鞏固掌握。
2、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英語課堂是教與學過程的最重要的環節、教帥應精心設計教學活動, 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并緊跟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使其掌握老師講授的大部分內容,作好課堂筆記。
3、作業類型多元化。可以布置口頭作業(如朗讀、背誦、會話.復述等)和筆頭作業(如書面作業、書面表達等),及時整理總結,使課堂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通過比較、分析、歸納,鞏固提高、形成能力。
4、鼓勵學生大量閱讀。我們激勵學生拓展課外閱讀。通過廣泛閱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他們接觸西方文化,了解風土人情,并于大量閱讀中培養閱讀技巧,提升語感,為聽說積累材料,擴大詞匯量,促使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并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使用工具書,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培養協作精神。使學生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態度。樹立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
通過備課組老師的努力,學生們的總體成績穩中有升,尤其是學困生進步很大,也都適應了高中英語學習。
五、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
我們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收獲,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從教師的角度而言,因為剛才高三下來,有些老師受到高三教學思維慣性的影響,課堂的容量可能太大,難度偏高,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的不到位,對學生的估計過高,考試時命題太難。集中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過早瞄準高考。有些教師認為應該讓學生早點接觸高考題,才會引起重視,
2.過分夸大課程難度。有些教師為了讓學生對英語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學生剛剛進入高中就跟學生講高中英語如何如何難,語法深,詞匯多,閱讀要求高。這無形中給學生背上了包袱。有些學生甚至產生了畏難心理,學習信心不足。
3. 課堂的趣味性不足,氣氛顯得沉悶,和初中課堂形成了強烈反差,導致學生對于本科目學習興趣的降低。
針對以上情況,我們備課組加強集體備課,統一認識,共同解決這些問題,具體的做法是;初一學習重點是培養興趣,樹立信心,鍛煉聽說能力,掌握重要的語法現象,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同時要注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初二要堅持聽說練習,著重擴大詞匯量和閱讀量,以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初三要提高語言知識的準確性和綜合性,通過適當的訓練努力提高應試答題技巧,以期達到比較高的英語水平。我們扎實的抓好背誦。其次抓好閱讀,選材要適合個人水平,語言一定要地道,學生在獲得老師的建議后可以自選適合自己水平的閱讀材料;聽說訓練和筆試能力提高要同步進行。平時要求學生學會查英漢雙解的高階字典而不是電子字典或小字典,要自己翻查資料,要充分利用各種有聲材料。此外我們備課組還從語音、詞匯、語法和課文幾方面補缺。一方面,按教學大綱和學校工作計劃,按時上新課,文綜之家既能使優生在學習的難度、深度和廣度上有“咬勁”,有充實感;又能使差生對新課文中體現的語言基礎知識有個認知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