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
1997年10月16日婧花水月
從小我就喜愛橋。那弧形的身,透孔的欄、欄板上雕刻的花紋,真是又美麗又堅固。難怪詩人贊美它“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國慶節那天,我和媽媽又去奶奶家,路過了那座我十分熟悉而又向往的渾河大橋。
小時侯,我們家和奶奶家住在一塊兒,媽媽經常帶我到橋上散步。有一次,我望著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的橋問媽媽:“這橋為啥那么堅固,許多車呀、人呀在上面,它不會倒塌嗎?”
媽媽沉思片刻說:“你眼前看到的這平坦寬闊的橋面,它用自己的身軀縱橫河面,是那么堅固,不會倒塌,其實功勞全在下面呢!無怨無悔,只是默默無聞地奉獻著自己的一切……”說著,媽媽用手指了指橋下面。我順著媽媽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見排排橋墩,整齊而排列有序地屹立在湍急的河水中……
心有靈犀一點通,我猛然醒悟:原來是一座座橋墩,不管是風吹雨打,還是洪水激流,它總是那么堅固挺拔,不屈不撓,支撐著橋身,把人們送往彼岸。
媽媽接著說:“人們每天都在橋上來來往往,只是直觀地認識到橋面的功能和作用。卻或多或少地忽視了橋墩的功能和作用。一座橋的美麗壯觀,經久耐用,恰恰是橋墩發揮著重要的基礎作用。”
我一邊聽,一邊點著頭。是啊!橋墩看上去“傻大憨粗”的,沒有橋面看上去風光秀麗,可是它充當著基石,是中流砥柱,力擎千斤。它無怨無悔,只是默默無聞地奉獻著自己的一切……
盡管橋墩不好看、不顯眼,可是我卻要贊美它那種無私奉獻、堅忍不拔的盡職盡責的精神!這種精神不是正像千千萬萬辛勤耕耘的園丁嗎?他們用自己堅固的身軀和無窮的力量,支撐著中國教育事業的大橋,支撐著通往二十一世紀的大橋,支撐著振興中華通往成功彼岸的大橋!
(作者:時為小學六年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