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雷斯林&仲緯 公眾號:為你寫一個故事 / raistlin2017
01
林志穎遭遇車禍,所幸經過幾天搶救,脫離生命危險,終于蘇醒過來。
一般人聽到這消息,要么驚呼“天吶”,要么送去祝福,更有責任心的網友會想搞明白到底是誰的責任——到底是特斯拉被盯上了還是確實有安全隱患。
然而,新聞當天出來,不少媒體下面的評論是這樣的:
這是一種什么感覺呢?
-林志穎父子車禍。
-林志穎好帥啊。
-熱心市民幫忙抬車,發現駕駛員是林志穎。
-可愛迷人的林志穎。
-林志穎因事故臉部受傷比較嚴重。
-林志穎真的太有范了。
深感荒誕之余,見多了牛鬼蛇神的網友早已見怪不怪:
“嗬,又碰到機器人水軍了!”
這些關鍵詞水軍,會在任何有“林志穎”的次條下面刷“好帥”、"期待作品",只是在車禍的悲劇背景下,就有點黑色幽默了。
仿佛在葬禮上放《好日子》。
樂隊不是對手安插的,也不是路人落井下石的,甚至可能是自己請來了一個專門在葬禮放鞭炮唱《好日子》的樂隊。
讓人唏噓。
02
黑色幽默如果只是讓自己中招倒也好說,最多調侃你是行為藝術家。
可一旦傷到他人,難免會給自己的名聲上點下小黑點。
比如之前好萊塢著名影星楊紫瓊女士確診新冠了。
正常人應該表達遺憾,然后祝她身體健康。
還有人可能會說“美國的狀況,你想不得新冠都難。”
——這都沒問題。
然而在一些微博下面,卻都是一些讓人看不懂的評論:
我再放一個長截圖,你可以看看人工智能技術的驚悚一面。
關鍵詞機器人沒有心,它們只是搜索到這里有“楊紫”,卻全然沒想到會有重名的情況。
而且這樣的情況不止發生一次。
之前《瞬息全宇宙》很火,電影被廣泛討論時,一些微博下的評論卻文不對題:
“都說楊紫重可是看起來一點也不重呀!反到還很瘦的樣子,難道是我太胖了?”
“老婆好美?!?/p>
“我的媽,啊,楊紫,我愛你?!?/p>
至于是楊紫瓊的《瞬息全宇宙》,還是楊紫的《媽的多重宇宙》的問題,你也只能看了電影后才察覺到誰在演職員表上。
楊紫瓊參演漫威電影,楊紫的粉絲歡呼雀躍;
楊紫瓊顏值被夸,楊紫的粉絲欣喜若狂。
。。。
這樣的水軍刷帖行為降低了微博的有效信息,為了讓內容保持真實一面,一些博主只能精選評論,躲開無關留言。
不過楊紫粉絲認為這都是對家給她買的關鍵詞,就是為了抹黑楊紫。
孰是孰非只有當事人才知道,只是這樣徒有熵增的事情,看了讓人腦殼痛。
03
這些關鍵詞不但可以正著買,也可以反著買。
不信你看看華為鬧出的一系列烏龍。
樓主說:
牙膏我只用中華為的就是刷牙干凈速度快,每次只擠5g就行。
底下評論早已迫不及待:
5G就是騙局,你看國外就沒有幾個像我們這樣急著推5G的。
。。。
他們給系統設置幾個關鍵詞,只要有這些關鍵詞的帖子,機器人自動點贊或發言,試圖偽裝成真實發言。
想法是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因為機器人只會最簡單地識別關鍵字,并不會智能思考,于是鬧出了笑話。
這樣的:
這樣的:
視頻博主玩植物大戰僵尸,說了“開天辟地!鴻蒙打法!”都會被言語攻擊。
還有這樣的。
以及這樣的。
劉德華也成最大輸家了。
這些做法根本達不到攪渾輿論,帶偏節奏,抹黑華為的效果。
看多了以后,你甚至以為是明貶實褒,間接夸了華為。
所以說別對水軍抱有太多的信心。
隨便在互聯網上逛逛,我們還可以看到更為敷衍浮夸的刷帖行為。
一次歐洲地區沖突,因為提到了“坦克”二字,于是有機器人聞著味就來了:
不僅僅文不對題,而且完全偏激過度。
還是那句話,水軍并不會認真負責到底,這一群拿錢不怎么好好辦事的人,連職業道德都不具備。
長此以往,他們自然會因為績效不佳而失去訂單。
為了加強宣傳作用,也為了賺錢,更具智能化的機器人遲早能被打造出來。
比如跳字識別關鍵詞模式也許有一天會流行。
-華人黑幫跟其他黑幫不一樣,是一群以坑華人為主業的廢物。
-蘋果保護隱私。
這樣一來,水軍刷帖需要更具技術含量。
它也說明一個道理,干一行愛一行的關鍵不在于信念,而在于技術經驗,否則從業者只會被取代。
因為水軍行業也在內卷,只有多為客戶著想,主動降低作品顆粒度的機器人才能脫穎而出。
04
如果是打廣告那無可厚非,酒香也怕巷子深,但是惡意營銷會讓好作品、好產品更難浮出水面。
就像上文說的,這些情況在娛樂圈尤為突出。
編劇汪海林對此也深有體會,有一次他不得不針對趙麗穎的數據抱怨:
這樣的虛假數據有什么好宣揚的。全球70億人口,人均30播放量看趙麗穎?
虧心不虧心?
全世界觀眾都認識成龍,從來不用吹噓他有多少播放量。
汪海林說的算克制了,電視劇播放總量2000億什么概念?
形象點說,差不多全球的哺乳動物都在網上點開過她的作品,而且每只動物點開3次左右。
甭管它們看不看得懂中文字。
當然這里說的不是趙麗穎作品的質量,趙麗穎的演技,而是只談播放數量問題。
很多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順著線索深入研究,但是他們并不會得到什么成果。
越研究反而越會碰上一面厚厚的悖論的墻:
一邊是各大視頻平臺明確表示反對刷流量、造數據的行為。
一邊是平臺方的默認。
“我們每條鏈接一天可以刷100~500萬次點擊,平臺方是默認我們存在的,不會出問題?!保▉碓矗好拷浻耙暎?/p>
有了平臺默認的保護,刷數據花樣就多起來,包括但不限于:
把預告、集錦、花絮的播放量都算進電視劇里;
你點進去看了一秒,快速退出,都算你看了40集的全?。?/p>
還有各種轉發,讓營銷進一步跟上,比如我轉發我。
一個作品經過這么折騰,很難不熱鬧。
年輕網友以為熱鬧等價于作品的質量,這就顯得有些稚嫩了。
不僅如此,他們還會反問:
周杰倫微博數據那么差,為什么演唱會門票還難買?
周杰倫的數據真的差嗎?
按照一種說法:
“QQ音樂巔峰熱歌榜,前100名有20多首周杰倫的歌,300名里面有70多首周杰倫的歌,現在已經是2019年了,他已經3年沒有出專輯了?!?/p>
僅僅幾年前的數字就證明,普通人直觀感受中周杰倫對流量歌手的降維打擊確實存在。
也就是說,刷榜單制造了一些信息孤島,粉絲很興奮,沉醉在皇帝的新衣里。
他們以為,這部電影是國產巔峰,如果這是巔峰,那華語電影早就高到像高原了;
他們以為,這首歌是華語樂壇扛鼎之作,其實可能是爛歌。
千篇一律的浮夸贊美下,普通人在流量作品里是被隱身的,普通人的差評在流量作品里也被消失了。
可問題是,這些捧出來的作品明年還聽得下去,看得進去嗎?
堆砌的叫聲并不代表熱誠的贊美,在時間中延續的好評,才能證明作品的價值。
這個道理,人人都懂,踐行起來似乎不易。
也許當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也許當刷數據的新衣被揭掉,才明白什么叫勁歌金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