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分流是人民法院提高審執效能的要求,是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的舉措,是落實司法責任制改革、提升審判治理水平現代化的選擇。作為試點單位,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人民法院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規則模式。
一、分層銜接遞進,編織“分流網”
整合資源,引導糾紛“訴前分流”。主動融入黨委、政府領導下的多元解紛機制,爭取到區委、區政府出臺“三調聯動”實施意見,積極推動“無訟社區”創建,促進糾紛就地化解。密植調解網絡,漢陽法院將14個調解組織、15名特邀調解員納入特邀調解名冊,實行“點對點”指導、“動態化”管理,夯實特邀調解力量。實行調解前置,對起訴至法院的糾紛,在征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后,先行委派給特邀調解組織或特邀調解員調解。強化訴非對接,完善“人民調解、特邀調解+司法確認”的糾紛化解模式,由立案庭司法確認組對達成調解協議的依法予以司法確認,調解不成功的迅速流轉進入立案程序。今年以來,該院辦理訴前調解案件2582件,調解成功率達41.1%。
銜接遞進,立案階段“繁簡分流”。制定《深化案件繁簡分流實施意見》,明確案件繁簡區分標準,形成快慢分道的分案辦案體系。刑事案件采取“兩層過濾”:將刑事速裁案件交刑事速裁團隊辦理,對被告人認罪認罰的其他案件實行輕刑快辦。民商事案件實行“三分法”:符合條件的小額訴訟案件,由立案庭小額訴訟專職審理團隊適用小額訴訟程序一審終局;適宜快審速裁的簡案,由立案庭民事速裁團隊適用簡易程序快速辦理;其他案件交專業審判部門精心審理。注重民事速裁案件快速執行,將財產信息清晰、查控處置容易的簡案交快執辦案組快速辦理,其他案件交普執團隊精心辦理。
創新機制,開展部門“二次分流”。建立部門繁簡案件“二次分流”機制,深化拓展“3+1”繁簡分流格局。明確“二次分流”標準,將除立案調解、小額訴訟、快審速裁案件以外的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金錢給付類等案件確定為簡案,并結合各部門實際確定繁簡案件比例。成立簡案快辦組,實行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1+N+N”配置模式,集中辦理“二次分流”確定的簡案。探索“法官+助理”新型簡案快辦模式,在突出法官主體地位的同時,強化法官助理輔助作用,由法官助理先行開展應訴、調解、證據交換等工作,調解不成的交由法官開庭審理。
延伸觸角,采取法官“精細分流”。將繁簡分流觸角從全院、部門延伸至法官,由法官對承辦案件實行精細化分流,推動形成層層遞進、一桿到底的繁簡分流工作格局與濃厚氛圍。法官對正在審理的案件進行系統梳理,依照案件類型、難易程度、當事人情況及案件輕重緩急程度進行分類:對同一當事人、同一類型案件,實行集中閱卷、集中排期開庭、集中制作文書、集中送達;對個性化繁案,實行重點攻堅、繁案精審。通過多層次過濾分流、精準化分案適配,最大限度釋放繁簡分流機制效能。
二、深化改革創新,跑出“加速度”
優化庭審方式,簡程序不減權利。刑事快審速裁注重確認被告人認罪認罰真實自愿,大幅簡化案件庭審環節,刑事速裁案件當庭宣判率達100%,簡易程序當庭宣判率達70%。民事快審速裁對訴訟要素相對集中的案件,實行“要素式”庭審,庭審時間僅為普通民事案件庭審時間的30%;對案由案情相似的案件,實行示范訴訟,進行“門診式”庭審,選取個案公開審理,對同類案件形成判例。行政審判對符合行政訴訟法規定的三類案件,一律適用簡易程序;對其他事實比較清楚、法律關系比較簡單的案件,建議當事人選擇適用簡易程序,著力提升辦案效率。
簡化文書樣式,省文字不弱說理。制作簡化文書模塊庫與類型化案件說理庫,為簡案文書的快速制作提供模板。交通事故案件采用“表格式”或“附表格式”文書格式;物業服務合同案件適用“令狀式”文書格式,簡單闡述裁判理由;勞動爭議、民間借貸案件采用“要素式”文書格式,列明案件審查要素。截至目前,72%的民商事案件適用簡化裁判文書。
創新執行模式,變流程不松力度。深化執行指揮中心實體化運行,推行執行人員重組、流程再造、機制重建,放大“分段集約、繁簡分流、類案集中”執行模式效能。整合執行力量,建立以“周二之約”執行事務中心為前臺、執行指揮中心為樞紐、執行辦案團隊為單元的工作模式,由執行指揮中心統一收案、集中查控,打造簡案快執流水線。集約外勤事務,搭建執行事務外勤平臺,開展跨區聯動委托執行,實現線下外勤事務集中辦理,有效節約執行資源,提高執行效率。
借力科技梯子,提效率不降效果。充分釋放信息技術對繁簡分流的支撐作用,推動辦案效率提升。強化線上服務,通過移動微法院、訴訟服務網、12368熱線,在線辦理立案、咨詢、聯系法官等訴訟服務事項。強化智能分案,利用系統算法加人工篩查,提升分案科學性與精準性。強化線上審判,先后建設3個在線調解室、1個遠程視頻提審法庭和2個在線庭審法庭,大力開展在線調解、網上庭審。強化線上執行,全面應用“總對總”系統開展網絡財產查控。探索電子送達,開通綜合送達平臺,實現線上“一鍵送達”。
三、完善配套舉措,激活“內動力”
設置繁簡分流的工作樞紐。將原本分設的立案庭、訴訟事務服務中心、民事速裁團隊整合為大訴訟服務中心。該中心集立案登記、訴訟服務、立案調解、快審速裁、信訪導訴等功能于一體,對內作為全院繁簡分流立案分案的樞紐,統一負責新收案件的繁簡篩選與分流;對外作為司法調解、行政調解、人民調解“三調聯動”工作的主責部門,成為全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與委派委托調解分流工作的中樞。
強化繁簡有別的監督管理。健全審判權運行監督管理機制,強化對難案質量與簡案效率的管控。健全專業法官會議與審判委員會運行機制,充分釋放專業法官會議為個案提供咨詢、統一類案法律適用和審判委員會決策把關重大案件、總結提煉新型典型案件辦理經驗等作用,著力把控好案件質量。強化院庭長監督管理職責,明確案件審限變更、程序轉換、審判組織轉換等事項由院庭長層層審批,加強對法官辦案效率的監管。
完善繁簡分類的考核方式。充分發揮績效考核“指揮棒”作用,在方案設計上,突出“三個注重”:注重分類性,對各業務部門設計不同的達標值及權重,對辦理繁案與簡案的法官分類考核,確保考核結果更加客觀;注重全員性,對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分別設置不同的考核標準,著力引導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各司其職;注重激勵性,將考評結果與法官員額管理、評先評優、績效獎金掛鉤,推動形成干多干少不一樣、干好干差有區別的鮮明導向。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