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楊柳依依訴離情

楊柳依依訴離情——淺談中國古典詩詞中的常見意象之“柳”

 


楊柳依依訴離情
——淺談中國古典詩詞中的常見意象之“柳”
 
    中國古典詩詞中,有大量的常用意象。所謂意象,不是指單獨的一個客觀形象,而是一種帶有情感色彩的形象,是客觀形象與主觀心靈融合成的帶有某種意蘊與情調的東西,是我國傳統的詩學范疇之一。它透過對一個特定物象的描寫,賦予該物象以更深層更豐富的蘊含。柳、月、花、蟬等等,都是常見的意象。
    意象的出現,滿足了詩人表達情感的需求。“言征實則寡余味也,情直致則難動物也,故示以意象。”這意思就是說如果把一種情感或者事物很客觀很寫實地表達出來,會讓人覺得很枯燥,不能引起人的豐富聯想,也不能充分傳達出厚實內涵。而意象則能夠以“象”征“意”,“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
    善用意象表達情感,也是中國古典詩詞在情感表達上明顯區別于同期西方文學的一個特征。二十世紀初,西方著名詩人、意象派代表人物龐德通過閱讀和翻譯中國古典詩歌,發現“中國詩人從不直接談出他的看法,而是通過意象表現一切”,說明意象的確是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當然,這與我們民族整體上的情感表達習慣有關。歐美人感情表達多直接奔放,而東方人尤其是中國人表達感情則多傾向于含蓄委婉。用意象抒情,正是美麗的委婉。
     值得我們淺談的意象很多,本次我們簡單談談“柳”這個意象。
    想到柳,大家很容易想到“楊柳依依”這個詞,這是柳的自然特性:柔媚、飄逸、惹人愛憐,往往會在人的心中激起一層溫柔的情愫。正是柳的這些自然屬性,在詩人的情感世界里引起了淺淺漣漪,于是柳就漸漸成了一種滿含情感的意象。除了柳的那些自然屬性,“柳”還與“留”諧音。于是,柳這一意象在詩詞中,首當其沖成為了人們離別時常用的意象,代表著離別的不舍和依依。
    中國古典詩詞中,最早出現柳這個意象的詩是《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意思就是說:當初我們出征時,離別家人,街頭的楊柳飄拂依依,似乎舍不得我們走;如今我們征戰歸來,迎接我們的卻是雨雪漫天紛飛,一片清冷。
    折柳相贈來寄托依依惜別之情的習俗大概形成于漢代。漢代就有《折楊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達惜別之情。
    隋代也有一首無名氏的《送別》詩:“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明確在詩中表達了柳與離別的情感相連。
不過,折柳相贈的習俗盛行始于唐朝。唐代西安的灞陵橋,是當時人們離別長安到全國各地去時的必經之地之一,而灞陵橋兩邊又是楊柳掩映,于是這里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地方。唐代李白在其《憶秦娥》一詞中所寫的“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正是灞陵折柳相送、人們相互告別的勝景。“灞橋折柳”也成了一個重要的送別典故。
    唐代羅隱的《柳》也是借助柳的形象,寫暮春晴日長安城外、灞水岸邊送別情景的:“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這里的柳絲,似乎知道離人的心理,自己的柳絮還在四處飛揚,柳條卻不管不問,而是條條柳絲要多情去把離人牽絆,似乎一再挽留行人,希望離別前的溫存再長久一些,再長久一些。
    有唐一代,折柳相贈表達離別情意的詩非常多。戴叔倫的《堤上柳》寫道:“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行人攀折處,是妾斷腸時。”施肩吾的《折楊柳》寫道:“傷見路旁楊柳春,一重折盡一重新。今年還折去年處,不送去年離別人。”當然,也有不折柳而離別的,如雍裕之的《江邊柳》別出新意:“裊裊古堤邊,青青一樹煙。若為絲不斷,留取系郎船。”女主人公沒有折柳贈別,而是希望柳絲綿綿不斷,以便把情人的船兒系住,永不分離。這不折斷的柳比折柳更加纏綿百倍。
    在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柳也同樣扮演著離別情意的感情載體。“渭城朝雨浥青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雖無折柳,但當“柳色新”這三字進入我們的視野,我們也很容易想到也許這又是一首離別詩吧。果然,緊接著,詩人就告訴我們了,是有人要西出陽關了。
    在宋代詩詞中,柳這一意象也依然扮演著離情別意的載體。宋代著名詞人周邦彥在其《蘭陵王·柳陰直》中寫道:“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其中,“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長亭本是離別常見場所,而長亭路邊的柳條,在頻繁的離別場面中,一年歲月過去,那被折斷相贈的柳枝如若加起來,應該也有千尺以上了吧!
    吳文英《唐多令》詞寫道:“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系得行舟,卻又系不得離人。其《風入松》詞寫道:“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
    宋代詩人范成大《橫塘》一詩歌中寫道:“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依然,柳扮演著離別的見證者與參與者。
    折柳相贈,以柳寓離情,這一習慣也一直延續到后世。金代劉迎《烏夜啼》詞寫道:“離恨遠縈楊柳,夢魂長繞梨花”。別后“行行重行行”,早已遠離送別地點,而詞人的離恨卻仍然縈繞著送別時與心上人一樣脈脈多情的楊柳,楊柳的魅力不難想見。明代袁宏道《道旁柳》寫道:“一株大道傍,閱盡行人淚”。這里,柳又儼然是一幕幕別離傷心情景的見證人了。
    在古人看來,“折柳相贈”,是向對方表達離情別意的最為含蓄、也最為生動的方式。于是,柳也就成了中國古典詩詞中的見證離別的重要意象。
    當然,作為一個意象,柳也并非全都是代表這離情別意,比如宋代曾鞏的《詠柳》中寫的柳就是一個小人得志的意象。“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而《紅樓夢》中薛寶釵的柳絮詞《臨江仙》中的柳則是一個懂得借機趁勢的形象。“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但綜觀中國古典詩詞,柳這一意象最為常見的寓意仍然是見證離情別意。千古詩詞中,楊柳依依訴情意,訴不盡的是那婉轉纏綿的離情別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年年送客橫塘路
【引用】古典詩詞中的意象淺談【轉】
古典詩歌知識清單
高考語文復習詩歌鑒賞講座:送別悼亡詩鑒賞
古詩詞中“柳”意象的多重意蘊
浸染了煙柳色的古典詩詞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顺市| 永和县| 淳化县| 邵武市| 铁岭县| 沿河| 同仁县| 渝北区| 饶河县| 香港| 称多县| 会同县| 新沂市| 米泉市| 钟祥市| 白沙| 体育| 恭城| 通道| 长汀县| 南充市| 甘德县| 长顺县| 鹤庆县| 孙吴县| 沽源县| 黑河市| 舒兰市| 宁阳县| 华阴市| 海伦市| 手游| 枝江市| 磐安县| 桐庐县| 石台县| 九江市| 金塔县| 眉山市| 兴安县| 嘉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