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可以不從底層開始
如果只想著做強者卻連眼前的事情都做不好的人,則常常與強者無緣。如果二十幾歲的我們往往忽視了最需要做的,而一味地追求那些以目前實力完不成的事情,那么結果只會適得其反。我們并不是做不了強者,而是做強者之前要先做適者。
美國五大湖區的運輸大王考爾比剛參加工作時非常貧窮,他最初是從紐約一步一步走到克利夫蘭的,后來在湖濱南密歇根鐵路公司謀了一個書記的職務。
但是他工作了一段時間后,就覺得這個職位的視野過于狹小——除了忠實地、機械地干活以外,沒有任何發展前途可言——已不能滿足其遠大志向了。同時他也意識到,梯子底部不一定就安穩,上面隨時都可能掉下東西砸到自己,不如爬到梯子的上部,一心朝上爬。
于是,他辭掉了這份工作,在赫約翰大使的手下謀得了一個職位。大使后來成為了國務卿、美國駐英國大使。而在此之前,考爾比就已經想到,與前者在一起不會有發展,而與后者共事則會有很大的成就。
工作應從什么樣的高度開始?二十幾歲的人會認為從哪里開始都一樣,先落了腳再說,并滿懷抱負地表示不會在底層待多久。但遺憾的是,他們中的大多數進到那個層次后,便很難再出來了。對這個問題,著名的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有過很經典的論述,他說:“這種從基層干起,慢慢往上爬的觀念,表面上看來也許十分正確。但問題是,很多從基層干起的人,從來不曾設法抬起頭,以便讓機會之神看到他們。所以,他們只好永遠留在底層。其實,從底層看到的景象并不是很光明或令人鼓舞的,反而會增加一個人的惰性。”
也許有的人還是不理解,仍然認為“沒有必要付出那么多的努力”,我們應該從另一個角度去回答。因此,一級也好,兩級也好,總之,在職位上努力向上攀登十分重要,對一個人的長遠發展來說也是一件意義深遠的事情。只要你能登上一個較高的職位,就有機會將周圍模糊不清的東西看得很清晰。
因此,成功人士建議,如果有可能的話,盡量從基層的往上一步或上兩步開始,這樣就會避免你形成狹隘的思想和悲觀的論調,尤其是避開低層次的斗爭。事實也確實如此,在一個較低的層次上,由于資源和機會有限,也由于人員素質的參差不齊,所以斗爭與內耗往往十分激烈。許多人在到達上一層之前,也許已經元氣大傷、銳氣全無了,因為他們把太多的熱血灑在了污泥里。
有一位快奔三十的在北大讀MBA的人袒露,他已經畢業好幾年但是還來讀MBA,只是為了越過一些層級。他原來的單位是個很保守的地方,論資排輩,他工作了幾年,仍然是個小角色,既參與不了任何重要的事情,也得不到真正的鍛煉,而對自己比較適合的中高級管理人員的位置又是那樣遙不可及。
他的許多同齡人都逐漸變得懈怠和頹廢起來,但他選擇了離去,選擇了越過一些也許是永遠都難以“勝任”的層級,直奔“主題”。雖然MBA的課程讀起來很辛苦,但他樂在其中,因為他知道山的后面是什么。
于是,他選擇在二十幾歲即將面臨而立之年的時候充實自己,讓自己有能力飛躍到另一個層次。
后來,他果然做了一家大公司的高級主管,年薪超過50萬,而他原來的年薪不足2萬。更重要的是,他坐在了最適合他的位子上。
從底層做起,一步一步前進,雖然看起來很務實,但是也可能前途暗淡,從而使自己喪失最初的希望和熱情,迷失方向。
應該從什么樣的高度開始,你現在應該很清楚了。
處世感悟
許多人在到達上一層之前,也許已經元氣大傷、銳氣全無了,因為他們把太多的熱血灑在了污泥里。
來源:問道孫亞蘭《20幾歲要懂點人情世故》
感悟:從現實的角度出發,如何待人處世,如何贊美別人、拒絕別人,如何對待朋友,如何做到以情動人等等。如果你深入了解了本書中所羅列的待人處世的技巧,那些擺在你面前的看似棘手的待人處世中的難題,就會迎刃而解;如果你在以后的日子里,靈活運用了這些技巧,那么在追求成功人生的道路上,就會順風而行。文/單眼老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