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靜是福,真正生活在喧囂吵鬧的都市中的人們,可能更懂得平靜的彌足珍貴。與平靜的生活相比,追逐名利的生活是多么不值一提。在真理的海洋中,在波濤之下,不受風暴的侵擾,保持永恒的安寧,這是現代社會中可望而不可即的。
在爬山的時候,我們的目標是征服山峰,卻往往忽視了沿路的風景。登上巔峰固然是一種榮譽,但如果能夠留意欣賞路邊的風景,何嘗不是另一種心理上的滿足呢?
時刻保持一顆低調的心,淡然看待身邊的憂慮、得失、榮辱,如此才能站在一個較低的位置,發現你身邊的幸福。
看開而不看破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往往因一些人生道路上的重大挫折,如升學失敗、就業無著、戀愛危機而不敢面對和承受,要么出家,伴著暮鼓晨鐘、青燈佛影來度此一生;要么自殺,走上輕生之路。他們自以為看開了一切,人生不值得眷戀,還是一了百了為好。其實這不是看開,而是看破了,事實上還是沒有看開。
自殺者往往執著于一個意念——想不開、看不開,視人間一切都成為灰色,無一人值得留戀,也無一人留戀自己。他們以為,人活著與死掉其實并無差別,又何必承受痛苦呢?許多自殺者以為自己是嚴肅的,但是真正嚴肅地面對生命的人又怎能走上結束生命的道路?這還是沒想開、沒看開。
想不開、看不開的意念,就像眼前有一片小小的樹葉,遮住了所有的陽光。這樣的黑暗是自己造成的。人應該知道的是:為何而生,為何而死;人應該決定的是:如何生存下去。如果到了必須決定如何而死時,則不能不作重于泰山與輕于鴻毛的選擇。所以不要萌發出家或輕生的念頭,因為這意味著投降,是徹底的失敗,完全沒有重新來過的機會。移開眼睛前面的屏障,看陽光普照大地。給自己一點時間,因為時間是最好的藥劑,能夠治愈任何創傷。
輕生是看破紅塵的表現,貪生怕死同樣是看不開的表現。有許多人太眷戀人生,認為自己功未成名未就,人世間的榮華富貴沒有享盡,一死了之,太可惜了。這樣的人仍然是沒有看開。
真正看開的人,生死禍福等閑視之。有道是萬物皆有生有死,這是生命的自然規律。一個人的生是遵循著自然法則而產生的,而一個人的死亡也是生命歷程的自然終極,它是世界萬物轉化的結果。生好像是浮游在天地之間一樣,死則恰似休息于宇宙懷抱之中,這一切實際上是不應該有什么大驚小怪的,生也罷,死也罷,都是非常正常的。生有何歡,死又何懼,生死并沒有什么可怕的。
莊子生命垂危時,他的弟子們商量準備為他進行厚葬。莊子知道了以后,幽默地對他的弟子們說:“我死了以后,就把藍天當作自己的棺槨,把光輝的太陽和皎潔的月亮當作自己的殉葬品,把天上的星星當作珍貴的珍珠。把天下萬物當作自己的殉葬品,這些還不夠嗎?何必還要搞什么厚葬呢?”他的弟子們哭笑不得,解釋說:“老師呀,即使是那樣的話,我們還是擔心烏鴉把您給吃了呀!”莊子說:“扔在野地里你們怕烏鴉老鷹吃了我,那埋在地下就不怕螞蟻吃了我么?你們把我從烏鴉老鷹嘴里搶走送給螞蟻,為什么那么偏心眼呢?”
如果能這般把生看得開,把死悟得透,也就不會為生命的即將終結而哭泣,相反還會活出生命的本真。“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生命誠然是寶貴的,然而它又是短暫的,死而不能復生,因此活著就應當順應自然,面對現實,笑對生活。笑對生活是樂生重生,遵循生命的規律,追求高目標,卻又看得透、想得開,活得既有意思、有價值,又比較輕松愉快。
真正看開的人都不太執著于權勢的追逐、金錢的獲得、名利的獲取,而是返璞歸真順應自然,保持人原有的那種質樸、純真的自然之性;是那種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邊云卷云舒,寵辱不驚,物我兩忘的恬適、超然的心態。
人雖在客觀世界面前不能隨心所欲,但也不是無所作為的。古人常說順境十之一二,逆境則十之八九。逆境對任何人都是難免的,關鍵是如何對待。提倡看開而不看破,就是不要斤斤計較于一時一事的成敗和得失,更不要刻意去追求名和利,而是要反思過去,立足現實,規劃未來,以便自己站在更高的起點上,擁有一個更開闊的視野。
人生最難駕馭的,是我們的內心。看開,就是讓心聽自己的話,不被外界的事物所紛擾,不為內心的欲望所蠱惑。
感悟: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是一門做人的學問,也是一門做事的藝術。它需要日常的積累,需要生活的歷練,需要我們在生活中認真揣摩、細心領悟。學會做人做事,我們才能在做人上少遇摩擦,在做事上少有挫折,最終讓我們面前呈現出廣闊天地,成就完美事業。低調做人,高調做事。一個人如果能做到這兩點,就能夠不斷地發展與成就自己。低調不代表個性呆板,不是沉默寡言,不是沒有魄力;低調不是平庸,我們也拒絕平庸。低調的人,可以通過高調做事來體現他的價值。文/單眼老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