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你的一面鏡子,通過朋友不僅可以了解自己、了解社會、了解人生,還可以學到許多東西,這對于啟發靈感及增長智慧很有幫助。失去了別人這面鏡子,你將無法知道自己的真面目。朋友作為一種資源,不僅能在你需要幫助時伸手扶你一把,并且在相互交往中能使你學到很多東西,從人際關系的資源中獲得一種受益終生的“人生資源”。
在現實生活中,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可以說是人生事業成功的需要。
人際關系對人生業績的影響很大,是人們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據悉,美國卡內基工業大學曾對一萬多案例記錄進行分析,結果發現“智慧”、“專門技術”和“經驗”只占成功因素的15%,其余的85%決定于人際關系。戴爾· 卡耐基在閱讀了數百名古今中外人物的傳記,走訪了近百位名人之后寫出的《成功之路》一書中,導出了一條公式:個人成功=15%的專業技能+85%的人際關系和處世技巧。吉米·道南和約翰·麥克斯韋爾合著的《成功的策略》,花了超過20年的時間觀察成功人士,導出的也是同一個公式:個人成功=15%的專業技能+85%的人際關系和處世技巧。這絕非巧合,這個公式證明了人際關系的重要性,表達了無論從事什么職業,如若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和正確的處世技巧,將有助于個人在事業上的成功。良好的人際關系能為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創造優良的環境,這主要是因為:
第一,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夠促進人們共同協作,為完成特定的任務而共同奮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既為交往創造了快捷方便的條件,也對交往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在許多社會工作任務,越來越不能靠單個人單槍匹馬來完成要通過眾多人的共同協作來完成。每個科研項目的攻關,也離不開眾多科學家的聯手合作,加強聯系,共同研究。
第二,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夠促進人們之間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現代社會知識量激增,“信息爆炸”,不建立一個和諧的人際關系進行交往,就不能盡快獲得信息。有人曾說,現代社會80%的信息是通過交往獲得的。而在現代社會掌握了信息就等于增加了成功的砝碼。
第三,人們可以從友好協作的人際關系中吸取力量,增強信心,在人生業績的創造中左右逢源,得心應手。反之,如果人與人之間互相拆臺,互相牽制,積極性受到壓抑,才能無法發揮,消磨意志,空耗時光,則根本談不上人生業績的創造。
其次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人身心健康的需要
一個人如果處在相互關心愛護,關心密切融洽的人際關系中,一定心情舒暢,有益于身體健康。良好的人際關系能使人保持輕松平穩,態度樂觀。不良的人際關系,可干擾人的情緒,使人產生焦慮、不安和抑郁。嚴重不良的人際關系,還會使人驚恐、痛苦、憎恨或憤怒。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惡劣的情緒實際上是對身心健康的最大摧殘。據悉,最近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有20%的美國人因慣于生氣而使健康受到嚴重威脅。因此人的身心健康需要良好的人際關系。俗話說健康之道在于“和”,這個“和”是指身體內在的和,也指與自然和社會的和,同樣也指人和,即人際關系的和諧。良好的人際關系的狀況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最后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人生幸福的需要
人生的幸福是構建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礎上。人生幸福必然包含有物質生活的內容,創造人生物質生活的幸福,會受到人際關系的影響。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營造使人在物質生產過程中充分發揮創造力的優化環境,人的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能增加物質財富的生產,豐富人們的物質生活;良好的人際關系也使得人與人之間的物質交往渠道暢通,人與人之間互通有無,互利互惠,可能得到更多的物質享受的幸福。
在與人交往中,我們可以學到以下三個方面的知識與經驗。
第一,通過與朋友交往,你能夠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社會。人們要想在這個社會中生存發展,就必須了解這個社會。我們習慣于從日常生活中、從他人的生活經驗、書報雜志和傳播媒介中了解社會。
倘若僅僅從生活體驗中獲得社會知識,其知識面是十分的狹窄,會使我們難以做出準確的判斷,這無疑是井蛙窺天;報紙和其他傳播媒體所提供的也只不過是一張“地圖”,地圖的描繪畢竟與活生生的現實存在著千差萬別。像這樣由較狹隘的個人經驗塑造出來的世界觀,隨著人際關系資源的擴大,將逐一得到修正。
13歲的南存輝由于父親臥病在床,只好退學當了一名小鞋匠。南存輝一手出色的修鞋手藝,使他結交了十里八鄉、走南闖北的生意人。南存輝從這些做生意的朋友那里了解到,社會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國家開始允許個人經營了。當時全國五金電器市場資源短缺,柳市鎮的很多人開始從事舊機器回收工作,他們將機器零件拆卸清洗,再當作零配件賣出。
南存輝感到自己開創新事業的時機已成熟。他拿出修鞋積攢的積蓄,和幾個伙伴開了一個電器門市,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十幾年后,南存輝的小門市發展成今天的大型企業集團正泰電器。
第二,通過與朋友的交往,你能夠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自己。以為自己最了解自己,是每一個人都容易犯的一個毛病。其實,我們對自己的認識極為有限,幾乎無法具體地描述自己的個性、能力、長處和短處。一般,人們所認為的“這就是真正的自己”,只看到“有意識的自我”和“行動的自我”,而這些僅僅只是自我的一部分而已。
全面地認識自己就是拿自己與周圍的人比較,或從與人的交往中逐漸看清楚他人眼中的自己。人們有時候必須在多次受到長輩斥責和朋友規勸之后,才能恍然大悟,真正達到自知之明。
貞觀年間,魏征是唐太宗手下的一名能夠犯顏直諫的臣子,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際,他也敢據理力爭,從不退讓。
貞觀十六年,魏征病逝,太宗親自吊唁感嘆道:“夫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古為鏡,可見興替;以人為鏡,可知得失。我常保留此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正是有了魏征等忠臣的幫助,唐太宗才開創了唐初的貞觀盛世。
第三,通過與朋友的交往,你能夠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人生。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每個人無時不在受著他人的影響,這些人也許是父母、親友,也可能是自己的上司或同事。從他們身上,我們不僅可以更全面地認識自己,還可以更好地了解整個社會,同時也會從他們的生活態度中認識人生的另一個側面。
“三人行,必有我師”,身邊的每一位朋友甚至路人,他們其實都可以成為我們人生中的老師,由于每個人身上都有各自不同的長處。我們要善于取長補短。我們可以從他們的處事、思維的角度,甚至一個細微的動作或表情,學到人生中細微的知識,這些是書本中學不到的“真金”。
朋友沒有地域和年齡的限制。不同地域的朋友,都可以相互交往、相互了解各自的風俗習慣、人生態度,不同年齡的朋友,可以相互訴說人生經歷,達到資源共享。
感悟:所謂的人情世故就是為人處世的道理,也是做人的技巧。中國社會的人情世故,作為一種文化的傳承和延續,是刻在中國入骨髓里的一種社會紋理關系,精髓中不乏夾雜著或多或少的糟粕,但是,沒有人可以隨便忽視它。中國社會的人情世故自有它的一套獨特的游戲法則,世事復雜,又時刻處于變化之中,好的能變成壞的,有利的也能變成不利的,而且我們意料之外的各種情況,也隨時可能發生。這就需要你細心玩味,把握規律,打拼出屬于自己的成功局面。文/單眼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