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幾歲,面臨著人生諸多角色的變化,面臨著諸多形形色色的選擇。一個人在二十幾歲時的定位和規劃,將決定你一生的高度。只有做到最好的自己,才能實現最美滿的人生。為了做最好的自己,你必須發揮所有的潛力,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對一個年輕人來說,成功沒有捷徑,要規劃好你的人生,要有長遠的規劃,要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走好每一步路,做對社會有益的事,這樣你一定能夠成功。可以說,年輕時的人生規劃,將決定你一生的財富。
人生是可以設計的
確定你想要的生活
規劃你的人生,確定目標是首要的。目標能夠指導人生,規范人生,是成功之第一要義。目標之于事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忽視目標定位的人,就難以達到理想的彼岸。
1953年,美國哈佛大學曾對當時的應屆畢業生做過一次調查,詢問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是否有清晰明確的目標,以及達到目標的書面計劃,結果只有不到3%的學生有肯定的答復。
20年后,研究者再次訪問了當年接受調查的畢業生,結果發現那些有明確目標及計劃的3%的學生,在20年后不論在事業成就、快樂及幸福程度上都高于其他人。尤其甚者,這3%的人的財富總和,居然大于另外97%的學生的財富總和,而這就是設定目標的力量。
確立目標,是人生規劃的第一樂章。不甘作平庸之輩的人,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追求目標,才能調動起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作為一個年輕人,盡管不可能轟轟烈烈,但是能使平凡的人生稍許較常人不平凡一些,盡可能比別人強一些,是肯定能辦到的。我們需要提升生存的智慧,思考成功,追求卓越,對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價值、人生的幸福等問題交出較滿意的答卷。不甘平庸,崇尚奮斗,正是人生之歌的主旋律。
目標是信念、志向的具體化,奮斗者一定要有夢想,夢想正是步入成功殿堂的源泉。許多精英俊杰都是出色的夢想者。他們夢想的目標一旦確立,就會萬難不屈、堅毅果敢,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將自己的才華優勢發揮到極致,以百倍的努力沖刺、攀登。
正如美國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所言:“你過去或現在的情況并不重要,你將來想獲得什么成就才最重要。除非你對未來有理想,否則就做不出什么大事來。有了目標,內心的力量才會找到方向。”
一個一心向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會給他讓路。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對自己的能力有絕對的信心,你就會成功。如果你還不知道自己的一生想要追求什么,那么從現在開始,想好自己要什么,你有幾分的決心,何時會做到。
確定心中想要的生活,利用以下四個步驟,認清你的目標:
步驟一,把你最想要的東西,用一句話清楚地寫下來;當你得到或完成你想要的事物,你就成功了。
步驟二,寫出明確的計劃,如何達成這個目標,清楚寫出你要怎么做。
步驟三,訂出完成既定目標明確的時間表。
步驟四,牢記你所寫的東西,每天復述幾遍。
遵照這幾項步驟,很快地,你可能就會驚訝地發現,你的人生越變越好。這一套模式將引導你與無形的伙伴結合,讓他替你除去途中的障礙,帶來你夢寐以求的有利機會。持續進行這些步驟,你就不會因為別人的懷疑而動搖。
記住,任何事情都不會偶然發生,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包括個人的成功。成功者都是下定決心、相信自己會做到的人,以切實的行動、謹慎的規劃及不懈的努力而達到結果。
一心一意地專注于你的目標,才能確保成功。思考并且規劃你想要追求的目標,完全不去理會任何干擾。這就是所有成功的人所遵循的公式。
規劃你的人生路線
當你認清了自己的位置,決定了自己的最終目的地,就應該規劃自己的人生路線。條條大道通羅馬,你必須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路。
人的一生如此短促,雖然有些小小的成功,只需要付出很少的精力及很短的時間,但要想取得較大的成就,一定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及很長的時間。以一天為例,只要集中精力有效利用這一天,日后還是會留有這一天努力的成果。而如果不立目標,人云亦云,改變了最初的打算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得過且過。一天如此,一周如此,一月如此,一年如此,一生也就如此了。
在目標實現的過程中,既有有利條件,也有不利條件,你必須認真分析,從而利用有利條件,克服不利條件,通過認識這些主客觀條件去制訂實現目標的計劃。同時你要了解制訂計劃、達到目標的過程中自己所必須具備的素質、能力、條件等,找出限制你目標實現的阻礙,如性格上的缺陷、情感過于輕浮、做事缺乏頭腦,等等。這些都是阻礙你前進步伐的絆腳石,你必須先看清它們,正視它們,才能達到夢想與現實的完美統一的層次。
第一,了解自己想做什么
按愿望關系分類,可將人分為三類:
確切知道自己在生活中想做什么并且付諸實施的人。
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人。他們害怕有自己的理想。他們說:“我實際想要的東西,從來沒有得到過。所以我干脆就不去想了。”這些人實際上并不知道他們想要做什么。
看起來非常清楚自己想做什么的人。實際上他們對此卻一無所知。他們與上面提到的兩類人的區別在于:他們非常重視給別人留下的印象——好像他們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這使得他們比較自信,看起來也比別人略高一籌。
第二,了解自己能做什么
按能力關系分類,同樣可將人劃分為三類:
過于低估計自己的人。
無限高估自己的人。
正確估計自己,能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的人。
第三,將愿望和能力、現實相統一
擁有一份計劃的第三點在于,將我們想做和我們能做的與現實相統一。這是因為,只有將我們實現愿望的多種情況都考慮在計劃之內,我們的愿望才能得以實現。
簡而言之,我們所有的愿望的極限是我們自己。我們應該了解:我們今天是什么,我們今天能做什么。不是別人是什么或者別人能做什么,或者我們自己期盼著明天是什么。要想獲得幸福,我們必須動用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大多數人都心存不滿,其原因只有一個:他們至今都不懂,如何從自己的生活現實出發,去做得更好。
第四,為了達到目標,必須學會放棄
當今時代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人們認為他們不應錯過生命所賦予他們的一切。那種抑制不住的貪婪欲望促使他們想知道一切,達到一切,擁有一切,搞得自己一生就像是在進行百米賽跑。
為了不錯過一切,很多人忽略了這個不容改變的現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任何東西,絕對沒有任何東西,讓我們不需要為它付出相應的代價。這種代價就是放棄。
因為我們總是在想我們想得到什么,而不去想為了得到它我們必須放棄什么,所以很多人的一生中都充滿了失望。他們想擁有別人所擁有的一切,想立即擁有并盡可能地擁有。當然他們還想擁有永遠的安全,而在這種安全第二天就消失時,他們會感到極度地失望。
為什么會這樣呢?答案既簡單又明了:他們制訂了一個目標、一個理想、一份計劃,但他們沒有同時決定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自己首先應放棄什么。
所以,擁有一份計劃,用以消除所有影響,去做有利于我們的幸福、成功和自我實現的唯一正確的事情。這就意味著,一方面我們必須作出決定,什么有利于實現我們的計劃,并要毫不猶豫地去實施這份計劃;另一方面我們必須決定,盡管有些東西目前看起來十分誘人,卻不利于計劃的實現,所以必須放棄它們。
不斷更新人生計劃
世界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對待夢想,可以執著但不偏執;對于人生計劃,可以專注,但不能固守。讓夢想與人生一起前進,讓計劃與變化一同更新,你才能更順利地抵達人生目的地。
我們每個有志向的人都會有自己的夢想,并會為實現夢想而為之不斷努力。而我們往往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在追求某個夢想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真正渴望的是另一個夢想。如果遇到這種情況,那么該怎么辦呢?
一個夢想常常會引導出另一個夢想,你必須允許自己轉變。我們都聽說過某個人在某個領域內達到巔峰之后,繼續在另一個似乎完全不相關的領域達到另一個高峰。這樣做很棒,同時也希望你也能接受這種轉變,因為你既然能成就這個夢想,那么你很可能也會在另一個夢想上有出色的表現。
過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考慮到一切存在的可能,然后根據變化隨時調整自己的計劃。
錯誤是可以避免的,你總能通過一些蛛絲馬跡來預防錯誤。計劃一定要周密,要有明確的目標,模糊的計劃只能讓你在麻煩中越陷越深。預見未來的能力要不斷地探索才能逐漸培養起來。未來是不確定的,計劃在不確定因素面前也無能為力,所以你必須隨機應變,前提就是你必須擁有確定的目標和長遠的計劃。
成功的定義與方向在于你想要什么,而這個愿望隨時都有可能改變,因此你對成功的定義也可能會有所不同。同時,你必須認清一件事:你比你想象中擁有更多選擇。人們常常陷入抉擇的困擾中,誤以為自己只有一種、兩種或三種選擇,或僅能在自己所想的選項中作出決定。但事實上,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有無數的選擇,包括我們未曾想過,或從來沒有人想到過的各種可能,所以,不要讓自己錯過更新、更好的夢想。
那么,你該如何辨別這個新夢想究竟是個潛在的危機,還是一個值得追求的新方向呢?檢查一下你對它的企圖心有多強烈,這真的是你想要的嗎?它是不是此刻你生命中最渴求的事情呢?這個新的夢想能持續多久?它會不會增長,還是幾天之后就會消失的一個念頭呢?接著再客觀地審視這個夢想。它是不是符合你對自我以及你與生俱來的使命的認識?它是否違背了你所信仰的真理?如果這個新的夢想和你的價值觀背道而馳,那么這個夢想就不會太長久。給你的夢想一點兒時間,它可能會有新的發展。
夢想和目標都需要時間慢慢培養。如果你能讓夢想自由發展,給它更多的空間,它就更有可能帶領你走到一個你不曾預期的方向。不要太快抓住你的夢想,給夢想一點兒時間,讓它在你心中沉淀。當你發現它再度出現時,跟著你的夢想一起前進。
感悟:待人處世雖然有特定的規則可以遵循,但是,因時、因地、因境、因場合等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每個人都明白,待人處世是一門很難的學問,因為每個人都渴望在待人處世的過程中做個受歡迎的人。然而,我們往往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使人際關系不和諧而陷入苦惱和惆悵的境地。待人處世是一門學問,它不僅能體現一個人的素養和智慧,更為重要的是,待人處世的好壞常常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文/單眼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