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看似千頭萬緒,紛繁復雜,其實只要靜下心來,理清思路,量化細節,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公司管理者在談到內部管理時,往往會大談制定多么完善的規章制度,工作流程如何嚴謹,工作手冊有多么全面,其實他們疏忽了內部管理的精華,即管理細節的量化。缺少“量化”意識的管理者時常會認為下屬辦事不力,讓下屬照辦的事沒照辦,讓抓緊的事卻放松了,總之未能達到料想的效果。究其起因,往往是因為他們在布置工作或制定規章制度時沒有應用可量化的標準,最后就會出現一個人心中一個標準,最終喪失了效率,延誤了工作。
大家興許會感到細節的量化是件繁瑣龐雜的事,甚至一不警惕還會跌入“量化陷阱”:呈現偏差的量化、大而全的量化、瑣碎細節的量化。其實,做細節的量化并不須花太大的本錢,關鍵要看你能不能去做。李素麗有一句名言:當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對,而用心做事才能把事件做好。這就要求團隊領導者必需專心做事,加快培育細節量化意識,不斷翻新細節量化制度。這樣將使員工的積極性得到充足的施展,而且產品跟服務質量也能得到不斷改良。
細節量化可以幫助企業在服務等各個方面有所提升,量化是管理細節、服務細節的最有效方法。
泰國的東方飯店堪稱亞洲之最,據說不提前一個月預訂是很難有入住的機會,而且客人大都來自西方發達國家。
東方飯店的經營是如此成功,到底他們有什么獨特之處呢?我們看客戶王老板的體驗。 王老板第一次下榻東方飯店就感覺很不錯,第二次再入住時,他對飯店的好感迅速升級。早上,他走出房間去餐廳時,樓層服務生恭敬地問道:“王先生是要用早餐嗎?”王老板很奇怪,反問:“你怎么知道我姓王?”服務生說:“我們飯店有規定,晚上要背熟所有客人的姓名。”
王老板走進餐廳后,服務小姐微笑著問:“王先生還要老位子嗎?”王老板更吃驚了,服務小姐主動解釋說:“我剛剛查過電腦記錄,您在去年的6月8日,在靠近第二個窗口的位子上用過早餐。”王老板聽后興奮地說:“老位子!老位子!”小姐接著問:“老菜單,一個三明治、一杯咖啡、一個雞蛋?”王老板已不再驚訝了:“老菜單,就要老菜單。”
其實,東方飯店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歸根結底是將細節量化了,如:讓服務員熟記顧客的姓名,查看顧客以前坐的位置和以前點過的菜單,讓顧客處處體會到飯店的細心服務,相信這樣的服務一定會讓王先生成為這家飯店的忠誠顧客。
“點點滴滴求合理,細微之處見管理”,工作中必須求精求細,對每一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要有精細意識,即使是最細微的部分也不忽略,從小事做起,把每個崗位、每項工作、每個細節都認真對待,精益求精,用心做好,并把這種思想貫穿于整個工作始終。
我們在工作之前,應該對每一項工作都“精心謀劃,細致安排”,日常管理中的每一個步驟都要精心,每一個環節都要精細,保證每一項工作都能很好地完成。精心是態度,精細是過程,精品是成績。
國際名牌POLO皮包憑著“一英寸之間一定縫滿八針”的細致要求,20多年立于不敗之地;肯德基、麥當勞憑著細致周到、嚴格規范的產品制作工藝和服務程序將分店開遍了全世界……類似以細節取勝的經營之法現在正逐漸地涌入我們的視野。
為什么國外能產生一批實現了“管理精細化”的著名企業,而中國卻很少有呢?深入探究起來,應該是受社會文化差異的影響與制約,中國企業總體還處在工業文明的初期,不少人還保留粗放式的農業思維,而且我們還缺乏培育精細化企業的土壤。
其實,中國曾是一個十分注重細節,具有精細意識的國家,“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是古人有關道德細節的教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等則是對生活細節的要求;“童叟無欺”、“賣魚贈蔥”等則是對經營細節的描繪……只不過現代商業相對西方國家起步較晚。
隨著商品的極大豐富,人們收入持續增長,消費觀念日趨成熟,市場競爭也日漸理性,人們逐漸變得講究起來,細心起來。精細是經濟發展的風向標,是生活質量提升的標志。“精細化”是對科學管理的執著追求,是一種上下一心追求極致的大眾思維模式。在我國目前的文化背景下,企業管理要實現精細化,一方面,管理者要有精細意識,要強化精細意識,推行精細意識;另一方面,培養教育員工接受、實現精細化。精細化管理的最大要旨,在于人的思維模式的轉變,尤其對骨子里中庸之道當家的中國人來說,更是如此。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優秀的民族,但在精細意識方面,與其他優秀民族相比,顯得不足,忽視細節,缺乏理性、科學、精確、嚴肅的態度已給我國的不少企業,甚至現代化建設的大業造成不少的損失。要成就一番事業,要締造真正的百年名企,就要強化精細意識,求真務實,不斷追求卓越。從點滴做起,在細微處著眼,腳踏實地,把每一細節做到“零缺陷”,只有這樣才能造就真正了不起的事業。
自我管理充電站
用數字量化你的工作
1.數字是最好的語言
所有老板都喜歡用數據量化工作,只有數據才是最清晰不會撒謊的語言,和老板溝通的關鍵就是讓他看到數據,只用事實和數據說話,才能讓老板清清楚楚地知道你創造的價值。
2.學會將工作量和工作成果量化表述
如負責幾項工作,要清楚其中短期任務占百分之幾,常規任務占百分之幾,現已完成了任務的百分之幾。這樣,你會發現自己的工作結果會清晰明朗很多。梳理清楚后,不僅自己看著很有成就感,上司看到后更是一目了然。
3.為自己制定工作量化表
一個工作量化表基本包括這樣幾個項目:時間、事件、完成過程、完成時間、完成結果、崗位職能等。將這些細節整理清楚,就會對自己做過的工作及工作成果有一個科學準確的總結。
來源:張秀娟《贏在細節,成在執行》
感悟; 對于敬業者來說,凡事無小事,簡單不等于容易。花大力氣做好小事,把小事做細、做到位,執行力的成果才會凸顯出來。在本書中,我們把細節與執行理念融為一體,提出“細節執行力”的概念,并將影響細節執行力的因素總結為五個層面:能動力、持續力、精進力、沉淀力和思考力。和單純地強調細節和執行相比,細節執行力蘊含的效力更大,更具指導性和實用性。一個企業中,任何創新、市場活動、戰略都是由人來完成的,整個執行的過程中細節是否執行到位,則是由人的意識支配的。細節靠制度來約束,是不可能的,再全面的制度也不能概括在工作中遇到的千變萬化的情況;細節靠監督也是不現實的,監督一個人完成工作的人力成本,比直接由監督者完成還要高。開啟細節執行力的金鑰匙在人心中,細節執行力的標尺也在人的心里。因此,歸根到底還是人,還是人心所向,人的主觀能動性決定的企業的發展,簡單來說,就是“用心”二字。有些人常常認為,工作就是干活,干活就是工作,完成就行了。有這種想法的人,是不會在工作中用太多心思的,那細節執行力也無從體現。一個人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時間,是在工作中度過的。工作不僅僅是養家糊口的謀生工具,工作更是一個人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體現。文/單眼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