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張巡是最早歌頌在四十八寨習武雷萬春將軍的詩人
王正鵬(土家族)/文
在浩瀚的唐代詩人詩歌中,唯一令宋代文天祥稱贊的是唐代詩人張巡的《一身勇當千萬軍》之詩,就是詩人張巡歌頌他的偏將雷萬春將軍寫的詩歌,雷萬春將軍在雍丘保衛戰中,叛軍令狐潮用暗箭偷襲站在城墻上的猛將雷萬春將軍,雷萬春將軍臉上中了六箭,仍然屹立不動。令狐潮還以為射中的是木頭做的假人,后來一打聽才知道中箭的是真人雷萬春將軍,于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地對張巡說:“看到雷將軍中箭而不動,我終于明白了您的軍令之嚴啊?!?,張巡為了表彰雷萬春將軍,為了號令守睢陽的將士特作此詩。
睢陽保衛戰后,御吏李翰向唐代宗李豫皇帝進獻了《張中丞傳》一卷、《進張巡中丞傳表》一卷、《姚訚傳》一卷之后,雷萬春將軍等將軍的畫像才上了凌煙閣。
在《全唐詩》中,張巡不是以詩人的身份而位居其中,不是以詩歌的質量而位居其中,不是以詩歌的數而量位居中,張巡是以做人的正氣魅力而當之無愧的編入《全唐詩》中。張巡一生只寫有兩首詩,而且兩首詩都編進了《全唐詩》,張巡不是詩人,只是一個河南節度副使的太守,在唐代安祿山之亂中以6萬人抵擋了反賊十幾萬人的圍攻,為唐室平亂蠃得了時間,徹底擊敗了安祿山之亂。
《一身勇當千萬軍》
〖唐代〗張巡
(公元757年守睢陽時作)
接戰春來苦,孤城日漸危。
合圍侔月暈,分守若魚麗。
屢厭黃塵起,時將白羽揮。
裹瘡猶出陣,飲血更登陴。
忠信應難敵,堅貞諒不移。
無人報天子,心計欲何施?
附:
《正氣歌》
〖南宋〗文天祥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事樊斍逡?,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樵,在漢蘇武節;
為嚴將軍頭,為嵇待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
嗟余遘陽九,隸也實不力。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
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陰房闃鬼火,春院悶天黑。
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哀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
豈有他謬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在,仰視浮云白。
悠悠我心憂,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此詩作于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對古代十二位忠義之士的壯烈事跡:齊太史的簡書,晉董狐的直筆,秦張良的博浪沙鐵椎,漢蘇武十九年堅毅不屈的壯節,東漢嚴顏的寧愿斷頭,晉嵇紹的寧傾熱血,唐張巡的嚼齒穿齦,顏杲卿罵賊斷舌,固已使自己義烈行為,驚天地而泣鬼神。即如諸葛亮《出師表》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晉代祖逖的渡江擊楫,誓復中原。漢末管寧的遼東力耕,清操自勵。段秀實的持笏擊賊,血染逆庭,都在史冊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