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囚
動詞在詩里面是非常奇怪的!我們這樣看,名詞是實詞,形容詞副詞語氣詞等等都是虛詞,動詞居然在實詞與虛詞之間。這個動詞在詩里面是非常關鍵的。怎么關鍵呢 ?
這個問題就是因為它在虛實之間,是死板和空虛副詞很好的調節劑。所以很多詩里面動詞都是詩眼,動詞的輕重緩急直接影響了整個詩的輕重緩急。
比如“云破月來花弄影”,這里的“破”和“弄”字都是點睛之筆。 比如, “白日依山盡”, 這里的“依”字,也是非常形象的! 動詞是半實半虛的,但是基本上很多氣力都是由動詞產生的。我們想一下,什么是動詞? 其實就狀態、我們可以感覺的狀態,我們用來表明行為狀態的詞叫動詞。我們看名稱代詞有實際的東西,比如 ,“花靜蟲聲薄”,這里的“薄”是形容詞。
我們詩里面的動詞和通常我們的動詞是不一樣的。在我們古代動詞可以用名詞 產生,或者形容詞產生。比如,“無情劍東海”,這里的“劍”就是啊,是詞性轉化啊。還有形容詞轉動詞,“春風綠楊柳”,這里的“綠”就是形容詞轉名稱,“綠”是形轉動。
我們常常用動詞的這個不定性,可以通過動詞的變化達到一個句式變化氣息變化的目的。我們看這個力大的“破”字,我們先弄的第一字,“破鏡誰人補”,這里“破”是一個動詞也是一個形容詞,可以說是形,但是也可以說是動詞啊。我們可以理解成為打破。我們看動詞出現第一字,如果動詞出現第一字的時候,那么后面就應該出現動詞,或者省略動詞。比如“浮云日千里”,那么就省略了“行”字。比如,“落花前殿覆 ”, 這里的“覆 ”字就是動詞,就是“覆蓋”的意思。 我們再看“破”字在第二字里面的效果,“花破春風晚”,我們看這個“晚”字,也簡單好像什么在動啊,這里也是省略了的。這里我們可以想一下,花破了,春要過去了,這里的“過去”就是動詞。比如“月破鷺鷥飛”,這里的“飛”字就非常明顯了。所以動詞出現前一二字的時候,里面第一二字是動詞。那么后面必然有動的情況。
如果動詞出現在中間就不一樣啊。 比如,“春風破紅藥”,這里的動詞就是像蹺蹺板的支點一樣,“春風吹破紅色的芍藥”。然后我們看“破”字出現在第四字,“今宵花破夢”,這里就是把中心轉移哦,把主語轉到花字了。我們注意一下,然后我們看“破”字出現在最后。比如“一曲塵梁破”,我們的詩常常有單字詞和復合詞,我們要充分利用單和雙動詞是產生氣和力的最關鍵的的變化,這樣我們一個詩的句子就不會死板,我們的句式就會豐富多彩。
動詞是產生氣和力的最關鍵的,比如我們用手掐自己,我們可以感覺疼痛,這個“掐”就是力了。這個力是用于動詞產生的,然后比如我們“火烤白薯”,“烤”就是我們的氣。動詞要用的恰當,那么你一個詩的氣息也非常順暢哦,怎么用呢?第一要力度根據需要變化,必然,“破”字就力度大了。我們用的時候就要非常小心,這里的破字就有些殺氣,如果你要表現和諧淡雅的意境那么這樣就是不合適的。我們所以用動詞的時候要謹小慎微。
動詞,是一個詩變化的中心。我們要寫的時候一定要先想一下,我們寧可用平常的一般的動詞,也不要用過了的詞。
(文:云軒,整理:千江月)